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APS-C感測器是否會因為全畫幅的普及而邊緣化?

135格式全畫幅近年已經大幅普及, 除了有多款入門全畫幅單反相機, 索尼Sony方面的全畫幅無反微單也起到了不少作用。 那麼在全畫幅價位已降至一般玩家可以接受的水準時, 可更換鏡頭的數碼相機如果配搭較小的APS-C尺寸感光元件是否還有生存空間?玩友們請往下看:

全畫幅畫質有優勢, 但卻非絕對

玩友們應該都知感光元件擁有更大畫幅, 在畫質上一般更有優勢, 特別是高圖元及高解析度方面, 差別會更加明顯。 在生產技術提高的前提下, 大型感光元件生產良品率提高, 全畫幅感光元件近年成本大幅降低, 價位差別越來越小, 還有什麼誘因使用APS-C畫幅的問題。 如果只針對畫質, 小編想說的是全畫幅卻不一定有絕對的優勢, 準確一點來說, 以上說法可能在感光元件採用相同技術下適用。 事實上, 現在各大廠商都有不同的感光元件技術,

例如富士就有獨家的X-Trans CMOS III技術, 色彩濾鏡不同於一般Bayer patten的方式排列, 通過減少Low Pass Filter(低通濾波器)來提高圖像品質及銳利度, 另一方面適馬Sigma則採用多層感光技術的Foveon X3 CMOS, 以獨立感測RGB三原色的方法, 作出更準確的色彩還原。 在不同測試中, 都有APS-C尺寸X-Trans CMOS III及Foveon X3 CMOS感光元件畫質表現不輸給全畫幅的結論, 可見畫幅並不是唯一, 感光元件用哪種技術也同樣值得留意。

富士X-Trans CMOS採用獨特的6×6色彩濾鏡排列, 通過省略了Low Pass Filter以加強圖元。

Foveon X3 CMOS感光元件可獨立感應RGB三原色, 加強色彩還原。

全畫幅要輕量化不容易

對於數碼相機而言, 感光元件的尺寸與機身體積有一定關係,

即使是無反微單相機, 全畫幅也要比APS-C的相機要大。 機身要容納更大的感光元件是一個因素, 另一個因素就在是全畫幅感光下, 鏡頭需要更大的成像圈, 意味著即使機身可以設計得更加輕巧, 鏡頭也沒有太大可能再大幅縮小(除非所用的全是光圈較小的定焦鏡頭), 以機鏡配搭而言, APS-C仍會是較為輕巧的選擇。

就算不計鏡頭, 全畫幅無反微單跟APS-C無反相機在尺寸及重量上仍有一定區別。

鏡頭成一大考慮因素

對於APS-C畫幅的相機而言, 未來是否會邊緣化?小編認為兩種可能都有, 第一個是APS-C畫幅單反相機將會越出越少, 多年後, 使用者也會慢慢將APS-C鏡頭更換, 為升級全畫幅做準備, 從廠商們近年並不算積極開發APS-C單反新相機和鏡頭的策略來看, 差不多會是這樣。 反之APS-C畫幅在無反微單就不會輕易被全畫幅所取代, 當手上有一批APS-C鏡頭時, 轉為全畫幅的成本相對較高, 而且不少使用者入手無反微單的原因就是為了輕便, 除非全畫幅未來在畫質上有絕對壓倒性的優勢, 否則APS-C畫幅無反微單在短期內應該不會被取代。

否則APS-C畫幅無反微單在短期內應該不會被取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