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美軍扔原子彈前曾空投警告書:炸死概不負責,炸到投降為止

1945年7月初, 盟軍已對日本本土形成包圍, 當月26日, 美、英、中三國共同發表《波茨坦公告》, 敦促日本趕緊放棄不必要抵抗, 無條件投降。 此時盟軍方面早就領教到了日本人的無賴, 日軍十有八九不會痛痛快快地投降, 於是制定了被命名為“沒落行動”的作戰計畫, 即強行進攻日本本土, 肢解日本。

果然, 7月28日, 日本政府發聲, 聲稱不明白聲明中一些條款的意義。 也許有翻譯失誤, 但盟軍方面則將其認定為日本拒絕接受, 並決心頑抗到底的證明。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大家便耳熟能詳了, 1945年8月6日, 美軍在日本城市廣島上空投下人類歷史上第一顆用於實戰的原子彈;僅2天后, 美軍又在長崎故技重施。

這種剛剛登上人類歷史舞臺的大殺器給了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以強烈的震懾, 原子彈也極大地推動了日本的投降。 其實在投放原子彈前, 美軍也曾告誡過日本民眾。

原來在1945年8月6日當日, 在裝載有原子彈的B-29轟炸機飛往日本本土前, 曾有一批美軍飛機飛臨廣島上空, 空投了一些傳單。 這些傳單上的內容大概意思如下:為了你的人身安全, 請認真閱讀這張傳單。 在接下來的數天內, 我們會打擊傳單背後標識出的日本城市。 這些城市中分佈著日軍的軍用設施和軍工廠, 摧毀它們, 才能加速結束這場沒有意義的戰爭。 根據人道主義原則, 美軍不想讓平民捲入這場戰爭, 因此請離開這些城市。

傳單上還特意說明, 美軍加入戰爭的目的只是為了打擊法西斯分子, 不想傷及無辜。 另外, 美軍有2000架可以投放原子彈的飛機, 因此並不保證這些城市之外的日本城市就能免受攻擊, 警告日本民眾, 儘量遠離大中城市。 傳單的意思很清楚, 就是說如果不逃跑, 被炸死活該。 不會因為殺傷力大就會謹慎使用, 如果日本賴著不投降, 就一直炸下去。 這批傳單的數量多達6300萬張, 空投的覆蓋面積很大。 不過, 日本民眾的軍國主義狂熱程度遠遠超出了美軍想像,

傳單上的內容並未產生任何作用, 相反, 當日本政府命令國民上交傳單時, 居然還得到了日本民眾的積極回應。

1945年8月6日, 當蘑菇雲在廣島上空出現時, 日本社會陷入恐慌。 不過日本政府抱有僥倖心理, 認為美國只有一枚如此恐怖的武器。 政府告訴百姓, 爆炸是由一顆隕石引起的。 然而當第二顆原子彈爆炸後, 昭和天皇終於意識到這場戰爭如果進行下去, 日本很有可能被滅族。 1945年8月8日, 蘇聯宣佈加入《波茨坦公告》, 履行同盟國義務對日出兵。 原本寄希望于蘇聯出面調停的日本政府徹底宣佈絕望, 8月15日, 日本宣佈投降。

如今, 有一部分遺留下來的傳單被保存在日本長崎的原子彈爆炸資料館裡。 前去參觀的日本人回想起半個多世紀前的那天發生的一切, 恐怕仍然會感到不寒而慄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