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尚流人物丨我是亂世佳人費雯·麗,今年104歲

愛人要自由的時候, 給出自由, 這是費雯·麗心中的愛。

角色需要的時候, 讓角色附體, 這是費雯·麗眼中的表演。

她美得像一尊雕塑,

卻靠著心靈活出一世優雅。

她在愛中飛揚, 在愛裡神傷, 但她終究活出優雅模樣;她在別人的故事裡, 幾經離索, 幾度黯然, 終於成為最偉大的演員。

她是費雯·麗, 今年104歲, 在最偉大的女演員中排名16。

奧斯卡評委會這樣評價她:費雯·麗有如此的美貌, 根本不必有如此的演技;她有如此的演技,

根本不必有如此的美貌。

她在不知人世艱辛的時光裡度過無憂無慮的少年時代, 天生的優雅、善良、明朗、美好在第一次婚姻到來之前, 幾乎毫髮無傷。

她帶著所有美好來到生活面前, 然後, 被生活一層層破壞、一點點抽離。

直到最後, 一個人悲傷地倒在地板上。

她的傷心故事, 該從哪裡說起呢?

英國, 倫敦街頭, 一個少有的滿是陽光的午後, 31歲的中產者、律師霍爾曼與18歲正在戲劇學院讀書的費雯·麗相遇了, 嚴謹、整潔的紳士遇到了快樂、明朗、美貌、靈氣的少女。

追逐與甜蜜,

忐忑與接近, 所有愛情該有的最初模樣, 在不懂愛的年紀, 開了花。

談婚論嫁, 生兒育女, 費雯·麗開始了一段穩定、優裕的婚後生活。

結婚後的她沒有忘記演員的夢想, 即使丈夫不支持, 但她仍默默地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1935年, 參演第一部影片《欣欣向榮》, 這真是一個好兆頭, 就像以此提醒她, 將在以後的光影世界裡, 擁有一個漫長的欣欣向榮。

本就青春無敵啊, 再加上這樣的恒心努力, 更何況還有這樣的天生麗質!

在光影世界, 她認識了自己的宿命:奧利佛。

一邊是含苞待放的愛, 一邊是已然結婚的他。

她也堅持過, 克制過, 就像很多年後霍爾曼說到的那樣, 我們都克制過, 但是失敗了。 她帶著舞臺世界的熱鬧喧嘩回到安靜的家,

在丈夫冷漠嚴肅的眼神下, 藏起所有的光亮, 一個人躲到書房裡徹夜閱讀, 無人分享的快樂, 結成痂。 痂裡的她, 痂外的他, 日漸窒息。

她在這種一日苦之時如待三秋的苦痛中, 獲得了她對男女情愛最果敢、最傷懷的理解:愛情應該是自由的。

費雯·麗與奧利弗

最果敢, 是她在體悟之後禮貌地告知, 離開了自己的丈夫, 奔向愛的懷抱。

最傷懷, 是二十年後, 當她深愛的奧利佛要求離婚, 她含淚放手。

分秒必爭, 怎麼愛都不夠。

費雯·麗與奧利弗

那一年, 奧利佛去美國拍戲, 她等不及思念, 跑去美國看他。 是因緣巧合吧?那時候《亂世佳人》正在尋找女主, 奧利佛通過熟人將她推薦到劇組。

製片人大衛說:費雯·麗那雙灰藍色的眼睛既溫情脈脈又流露出貓一樣的狡黠, 高貴的外表下壓抑著瞬間即可爆發的情感力量。費雯·麗沒有一絲的怯懦和造作,她的柔媚可人中混雜著驚人的桀驁不馴,這種非凡的個性可以讓一個女人在任何時候都與眾不同。

與眾不同的費雯·麗成了萬人豔羨的郝思嘉。

最好的年華里,碰到最合適的角色!

她沒有讓製片人失望,也沒有讓深愛郝思嘉的人失望。純淨、純美,狡黠的愛,感動所有《亂世佳人》的粉絲。

《亂世佳人》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費雯·麗獲最佳女主角獎。

這個甜蜜旅途上突然收穫來的起點太高了,高到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她要重新熬過所有不可能錯過的成長,填平人生凸起的那個陡峭的山坡。

《紐約時報》評論說:“費雯·麗所扮演的郝思嘉如此美豔動人,使人不再要求演員有什麼天才;可她又演得如此才華橫溢,使人不再要求演員必須具備這樣的美貌。”

所有的讚譽背後,費雯·麗為電影《亂世佳人》所付出的卻是她永遠無法重新得到的健康,拍攝影片所需要的紅色塵土令她染上了肺結核。

為了摯愛的表演,似乎什麼都可以放棄。唯一不放棄的,就是表演。

1940年費雯·麗與奧利弗在百老匯主演了舞臺劇《羅密歐與茱麗葉》。但紐約的媒體專注於報導兩人交往初期對各自婚姻不忠實的事實,並質疑他們為什麼不返回英國為二戰出力。

還是當年力捧她的《紐約時報》,只是這次的口氣變了樣:“儘管費雯·麗小姐和先生是英俊的年輕人,但是他們一點也沒有飾演好自己的角色。”“費雯·麗小姐的嗓音很細,女店員的水準。”

費雯·麗與奧利弗

女店員的水準?

她要證明給你看,女店員是什麼樣的水準?

證明是要付出心力。在表演上,她深受奧利佛關於表演的界定,他說:“必須去感受。痛苦、熱情、憂傷,一切的感受都會使你永遠地失去一些東西,而一切的感受又會使你的內心更加豐富。”奧立弗的主張對於費雯·麗來說幾乎是致命的,因為她太真摯,總是動情地感受他人的命運,又從來表裡如一,於是她所表演的每一個悲劇故事都在消損著她的健康。

《魂斷藍橋》:瑪拉因為愛而死在車輪下。最經典的愛情片之一。

《魂斷藍橋》的男主角本來是奧利佛,但在開拍前被換角,費雯·麗沒有帶入一點點個人情緒,她以一個專業演員該有的水準,帶著徹骨的傷感,不怕蠶食自己的健康,完成了瑪拉的塑造。

1941年,終於輪到她和深愛的奧利佛雙雙出演《漢密爾頓夫人》:又一個關於愛情的悲劇。

為了宣傳影片,她和丈夫奔波于美國、蘇聯和北非,直到持續咳嗽和發燒而病倒。塑造人物耗費她的精神,宣傳活動繼續損耗,她健康的餘額越來越少。

就在這時,她發現自己懷孕了,能為深愛的人生一個孩子,是所有女人的夢想吧?但是糟糕的健康已經承擔不起這樣漫長的孕育,她流產了。

她非常沮喪,到了無法承載的邊緣,甚至對奧利弗辱駡、動手,直到自己哭倒在地上。

她能拿這樣的命運怎樣?第一場婚姻順利生下健康的女兒,卻不是摯愛的丈夫;第二場婚姻有了摯愛的對方,卻留不住一個健康的孩子。

這是她第一次完全崩潰。

漢密爾頓夫人因為尊嚴而失去一切,費雯·麗因為夢想失去健康。

是她太投入還是故事太離奇?似乎她的人生脈絡竟是沿著電影中人物的故事在一路前行?

曾經美好的、一往無前的愛,也在日復一日的瑣碎中慢慢失去光彩。

費雯·麗與奧利弗

這時候的費雯·麗,就像《欲望號街車》裡面的布蘭奇。

有人說,《欲望號街車》徹底結束了好萊塢黃金時代的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把加利格蘭特這樣的紳士在兩次大戰後完全的滅掉,至今未能恢復元氣。

《欲望號街車》結束了夢幻與童話,把血淋淋的、粗野的現實呈現在人們面前,用欲望強姦了理想。它不僅體現了人性的黑暗與脆弱,沒落的南方貴族與新興的北方產業工人,男人與女人之間的矛盾衝突,更體現了現實與理想的矛盾衝突,現實最終以欲望的名義取得了勝利,靈魂最終臣服於欲望。

費雯·麗飾演的布蘭奇是一個徹底的理想主義者,一個地道的浪漫派,她追求精神層面的完善,對於詩歌,藝術,靈魂的交融有著強烈的渴望。她企圖以自己貴族式的優雅與失意去適應並且征服斯坦利代表的粗野與殘暴的現實,並且試圖將淪為欲望奴隸的妹妹引到高尚的精神境界。但是,她最終毀滅了在了現實中。畢竟,沒有人能夠抗拒欲望的誘惑。人們都是欲望的俘虜。

在田納西原本的舞臺劇中,布蘭奇是個有點荒唐可笑的角色,因為她一再的撒謊,掩飾自己的真實狀況,當年的劇場演出經常出現笑場。而在電影版本中,費雯·麗以她卓越的演技,更是她本人殘破而衰弱的生命給予了這個形象以悲劇性的震撼。觀眾們不能無視費雯·麗的美貌與魅力,當然就可以原諒布蘭奇的荒誕。她就是布蘭奇。一個純潔脆弱的理想主義者是沒有可以逃避之處的,要麼進瘋人院要麼死亡。

多少觀眾感受到費雯麗露著流血的傷口強忍著疼痛的付出,而對她心存敬意。

演一次傷一次。

當《欲望號街車》中的布蘭奇因為不願忘懷而被強行送往精神病院,一次次忘我地置身於這些角色中的費雯·麗也終於病倒了,沒有人知道她脆弱而又緊繃著的神經何時會突然崩潰,她拍《亂世佳人》時染上的肺結核也更加嚴重了。

奧立弗開始感到無能為力,他越來越長時間地離開家去巡迴演出,獨自一人的費雯·麗曾在極度絕望中給奧立弗寫過長達22頁的信,訴說她的孤寂和思念。

但是,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結婚20年後,當奧立弗要求離婚時,費雯·麗的回答是:同意,奧立弗夫人將滿足你的一切要求。

費雯麗心裡的愛是尊重別人和尊重自己,她說:男女之愛最不堪重負的是虛偽和強迫。她不能讓奧立弗經歷20多年前她與霍爾曼之間發生的痛苦。

1961年,《羅馬之春》,仿佛一夜變老,一夜成長。

1965年《愚人船》,飾演一個破落的貴婦。

這是她最後一次出現在螢幕上,老去的是容顏,不老的是靈魂。

奧利佛離開之後,一直溫情陪伴在她身邊的這個男人,叫約翰梅裡韋爾。

沒有巨浪滔天的愛,也不再有傷害,剩下的,是溫情的歲月,老去的年華。

1967年5月,54歲的費雯麗在排練舞臺劇《微妙的平衡》時,困擾了她超過20年的肺結核復發,在休息了幾周後,看起來已經康復。

然而,1967年7月7日晚上,梅裡韋爾和往常一樣將她留在家中,外出表演,半夜返回家中的時候發現她已經睡著了。30分鐘後(已經是1967年7月8日),梅裡韋爾返回到臥室,發現費雯麗躺在地板上,已經去世,享年54歲。

最後一刻,沒有人陪伴她。

多少喧嘩,都付水東流。

英國倫敦所有劇院熄滅舞臺腳燈一分鐘,演員和觀眾一起默哀悼念這位表演藝術家。

重溫她雕塑般美妙的容顏。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原文連結:http://mp.weixin.qq.com/s/tLnrAIWpK8vbfJy9z9_Nzw

高貴的外表下壓抑著瞬間即可爆發的情感力量。費雯·麗沒有一絲的怯懦和造作,她的柔媚可人中混雜著驚人的桀驁不馴,這種非凡的個性可以讓一個女人在任何時候都與眾不同。

與眾不同的費雯·麗成了萬人豔羨的郝思嘉。

最好的年華里,碰到最合適的角色!

她沒有讓製片人失望,也沒有讓深愛郝思嘉的人失望。純淨、純美,狡黠的愛,感動所有《亂世佳人》的粉絲。

《亂世佳人》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費雯·麗獲最佳女主角獎。

這個甜蜜旅途上突然收穫來的起點太高了,高到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她要重新熬過所有不可能錯過的成長,填平人生凸起的那個陡峭的山坡。

《紐約時報》評論說:“費雯·麗所扮演的郝思嘉如此美豔動人,使人不再要求演員有什麼天才;可她又演得如此才華橫溢,使人不再要求演員必須具備這樣的美貌。”

所有的讚譽背後,費雯·麗為電影《亂世佳人》所付出的卻是她永遠無法重新得到的健康,拍攝影片所需要的紅色塵土令她染上了肺結核。

為了摯愛的表演,似乎什麼都可以放棄。唯一不放棄的,就是表演。

1940年費雯·麗與奧利弗在百老匯主演了舞臺劇《羅密歐與茱麗葉》。但紐約的媒體專注於報導兩人交往初期對各自婚姻不忠實的事實,並質疑他們為什麼不返回英國為二戰出力。

還是當年力捧她的《紐約時報》,只是這次的口氣變了樣:“儘管費雯·麗小姐和先生是英俊的年輕人,但是他們一點也沒有飾演好自己的角色。”“費雯·麗小姐的嗓音很細,女店員的水準。”

費雯·麗與奧利弗

女店員的水準?

她要證明給你看,女店員是什麼樣的水準?

證明是要付出心力。在表演上,她深受奧利佛關於表演的界定,他說:“必須去感受。痛苦、熱情、憂傷,一切的感受都會使你永遠地失去一些東西,而一切的感受又會使你的內心更加豐富。”奧立弗的主張對於費雯·麗來說幾乎是致命的,因為她太真摯,總是動情地感受他人的命運,又從來表裡如一,於是她所表演的每一個悲劇故事都在消損著她的健康。

《魂斷藍橋》:瑪拉因為愛而死在車輪下。最經典的愛情片之一。

《魂斷藍橋》的男主角本來是奧利佛,但在開拍前被換角,費雯·麗沒有帶入一點點個人情緒,她以一個專業演員該有的水準,帶著徹骨的傷感,不怕蠶食自己的健康,完成了瑪拉的塑造。

1941年,終於輪到她和深愛的奧利佛雙雙出演《漢密爾頓夫人》:又一個關於愛情的悲劇。

為了宣傳影片,她和丈夫奔波于美國、蘇聯和北非,直到持續咳嗽和發燒而病倒。塑造人物耗費她的精神,宣傳活動繼續損耗,她健康的餘額越來越少。

就在這時,她發現自己懷孕了,能為深愛的人生一個孩子,是所有女人的夢想吧?但是糟糕的健康已經承擔不起這樣漫長的孕育,她流產了。

她非常沮喪,到了無法承載的邊緣,甚至對奧利弗辱駡、動手,直到自己哭倒在地上。

她能拿這樣的命運怎樣?第一場婚姻順利生下健康的女兒,卻不是摯愛的丈夫;第二場婚姻有了摯愛的對方,卻留不住一個健康的孩子。

這是她第一次完全崩潰。

漢密爾頓夫人因為尊嚴而失去一切,費雯·麗因為夢想失去健康。

是她太投入還是故事太離奇?似乎她的人生脈絡竟是沿著電影中人物的故事在一路前行?

曾經美好的、一往無前的愛,也在日復一日的瑣碎中慢慢失去光彩。

費雯·麗與奧利弗

這時候的費雯·麗,就像《欲望號街車》裡面的布蘭奇。

有人說,《欲望號街車》徹底結束了好萊塢黃金時代的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把加利格蘭特這樣的紳士在兩次大戰後完全的滅掉,至今未能恢復元氣。

《欲望號街車》結束了夢幻與童話,把血淋淋的、粗野的現實呈現在人們面前,用欲望強姦了理想。它不僅體現了人性的黑暗與脆弱,沒落的南方貴族與新興的北方產業工人,男人與女人之間的矛盾衝突,更體現了現實與理想的矛盾衝突,現實最終以欲望的名義取得了勝利,靈魂最終臣服於欲望。

費雯·麗飾演的布蘭奇是一個徹底的理想主義者,一個地道的浪漫派,她追求精神層面的完善,對於詩歌,藝術,靈魂的交融有著強烈的渴望。她企圖以自己貴族式的優雅與失意去適應並且征服斯坦利代表的粗野與殘暴的現實,並且試圖將淪為欲望奴隸的妹妹引到高尚的精神境界。但是,她最終毀滅了在了現實中。畢竟,沒有人能夠抗拒欲望的誘惑。人們都是欲望的俘虜。

在田納西原本的舞臺劇中,布蘭奇是個有點荒唐可笑的角色,因為她一再的撒謊,掩飾自己的真實狀況,當年的劇場演出經常出現笑場。而在電影版本中,費雯·麗以她卓越的演技,更是她本人殘破而衰弱的生命給予了這個形象以悲劇性的震撼。觀眾們不能無視費雯·麗的美貌與魅力,當然就可以原諒布蘭奇的荒誕。她就是布蘭奇。一個純潔脆弱的理想主義者是沒有可以逃避之處的,要麼進瘋人院要麼死亡。

多少觀眾感受到費雯麗露著流血的傷口強忍著疼痛的付出,而對她心存敬意。

演一次傷一次。

當《欲望號街車》中的布蘭奇因為不願忘懷而被強行送往精神病院,一次次忘我地置身於這些角色中的費雯·麗也終於病倒了,沒有人知道她脆弱而又緊繃著的神經何時會突然崩潰,她拍《亂世佳人》時染上的肺結核也更加嚴重了。

奧立弗開始感到無能為力,他越來越長時間地離開家去巡迴演出,獨自一人的費雯·麗曾在極度絕望中給奧立弗寫過長達22頁的信,訴說她的孤寂和思念。

但是,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結婚20年後,當奧立弗要求離婚時,費雯·麗的回答是:同意,奧立弗夫人將滿足你的一切要求。

費雯麗心裡的愛是尊重別人和尊重自己,她說:男女之愛最不堪重負的是虛偽和強迫。她不能讓奧立弗經歷20多年前她與霍爾曼之間發生的痛苦。

1961年,《羅馬之春》,仿佛一夜變老,一夜成長。

1965年《愚人船》,飾演一個破落的貴婦。

這是她最後一次出現在螢幕上,老去的是容顏,不老的是靈魂。

奧利佛離開之後,一直溫情陪伴在她身邊的這個男人,叫約翰梅裡韋爾。

沒有巨浪滔天的愛,也不再有傷害,剩下的,是溫情的歲月,老去的年華。

1967年5月,54歲的費雯麗在排練舞臺劇《微妙的平衡》時,困擾了她超過20年的肺結核復發,在休息了幾周後,看起來已經康復。

然而,1967年7月7日晚上,梅裡韋爾和往常一樣將她留在家中,外出表演,半夜返回家中的時候發現她已經睡著了。30分鐘後(已經是1967年7月8日),梅裡韋爾返回到臥室,發現費雯麗躺在地板上,已經去世,享年54歲。

最後一刻,沒有人陪伴她。

多少喧嘩,都付水東流。

英國倫敦所有劇院熄滅舞臺腳燈一分鐘,演員和觀眾一起默哀悼念這位表演藝術家。

重溫她雕塑般美妙的容顏。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原文連結:http://mp.weixin.qq.com/s/tLnrAIWpK8vbfJy9z9_Nzw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