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我是虔心成為“演員”的張一山,今年25歲

導讀

沒有什麼比好的作品更重要, 更能感受一個演員的本質與內心。 在演技略顯蒼白的當代娛樂圈, 我們太需要一個“不談偶像, 只談作品”的張一山來拒絕販賣夢想, 認真做演員。

盤點娛樂圈小鮮肉, 會不自覺地想到李易峰、楊洋、王俊凱等一票嫩得會流奶油的小生, 但唯獨不會想到把同齡的張一山也列入小鮮肉行業, 因為他不是。

你可以說他顏值不夠, 不能靠臉吃飯, 但他身上卻有比顏值更珍貴的演技、實力與能量, 這些重要的品質讓他完全區別於靠賣萌耍帥博流量的一眾新人, 成為2016年“中國90後十大影響力人物”之一, 亦成長為他心心念念要成為的硬漢小生。

告別“劉星”, 潛心成長

張一山最早的作品是《小兵張嘎》, 他在劇中飾演佟樂樂一角,

戴著一副小眼鏡, 呆萌之餘, 還演出了小跟班的順從和努力。 佟樂樂的戲份不多, 但卻為張一山引來了前輩的目光, 並在當時飾演“佟樂樂爸爸”的李迎旗提攜下, 出演《家有兒女》。

這部認可度極高的童年神劇是中國版的《成長的煩惱》,

演的是父母和兒女之間的故事, 讓人笑完之後, 亦有所悟。

在宋丹丹、高亞麟的帶領下, 三個嘰嘰喳喳、活潑異常的兒女成為90後永遠的成長記憶。 尤其是張一山塑造的“劉星”, 叛逆、搞怪、腦洞奇大, 常常鬧出令人捧腹大笑的段子。

憑著貼近現實、長得像隔壁家小頑童的“劉星”一角,

張一山成為當時紅得發紫的童星, 小夥伴們每天嚷嚷著“要回家看劉星”, 緊張地把握住午間兩小時, 看上一兩段故事, 才心滿意足地去趕下午的課。

但記憶終歸是記憶, 童星的道路並沒有那麼好走, 有人一不小心就長成熱搜榜上的招黑體質, 一舉一動都受人關注;還有人更不小心地長歪,引來唏噓的聲聲歎息。

活在別人口舌之中的童星生涯,過早擁有了光芒,餘生之年也要為這光芒背負不可言說的種種。甚至,還要為以後的星途擔憂:年紀小小就登上了演藝小高峰,要怎麼樣才能保持收視長虹,而不至於變成一朵淒淒慘慘的明日黃花?

張一山給出了他自己的做法:在演喜歡的角色之餘,考入北影,潛心修煉內功。

因著老戲骨宋丹丹的耳濡目染,張一山深深記得“演的時候老有‘魂附體’”的提醒,為著心中純粹的演員夢而努力,一部戲一部戲地演,一個腳印一個腳印地踩著,即便掌聲寥寥,也依舊心大地穿著西服擼串,擼完再接著認真演。

於是,在2016年,在12年的不溫不火之後,張一山迎來了自己的又一個事業高峰——《餘罪》。劇中,張一山操著痞痞的北京口音,用豐富而真實的肢體語言和青筋爆現的高難度演技,俘獲了無數人心,再次成為炙手可熱的演員。

從“劉星”到“余罪”,張一山的成長不僅僅是“一個人就包攬了一場床戲,連腳趾頭都充滿戲點”,還是對自我能量的發掘和釋放,並在魚龍混雜的娛樂圈,學會心態平和地接受各種挑戰。

演員是個厚積薄發的活兒,也只有一心“只想當演員”的張一山才能一路歡笑,一路堅持。撕去了早年的“劉星”標籤,跟當年那個調皮搗蛋的童星告別後,他心懷“好好演戲”的想法,決心要做個演戲的匠人,並為之堅定前行。

不談偶像,只談作品

依照圈中套路,紅了之後的首要事情,一定是選個收視可觀的真人秀節目來刷個臉熟,收收高額的出場費。

但因《餘罪》的爆紅,再次紅得發紫的張一山,除了上一些綜藝節目宣傳新戲之外,對真人秀節目保留自己的態度:“我只會做演員,別的我可能都做不好,也不是特別喜歡做。”

靠流量刷人氣的真人秀,是造偶像的最佳捷徑,但不是一個造演員的地方。日本演藝界NINO曾說:“偶像是販賣夢想的職業”。那麼,拒絕販賣自己的夢想,張一山才會有如今的自己,才能獲得“90後演戲扛把子”的業界讚譽。

張一山的成長,原本就是從踏踏實實的道路開始。出生于普通家庭的他,5歲就開始去武術學校上學,也從愛好武術的父親身上學會了男子漢的擔當,不拍戲的時候就唱歌健身,陪陪家人;關於女朋友白雪,也是一副保護的姿態,極少跟人談及私人生活。

而延伸至演戲,92年的張一山沒有太多的浮躁與急功近利,反反復複跟記者談的永遠是“紅了之後,可以演更多自己喜歡的戲”。

仿佛只有演戲,才能讓這位少年的腎上腺素上升,才能讓他不知疲倦地在劇本上記下密密麻麻的靈感。

在他反反復複的強調中,我不禁想起周星馳在《喜劇之王》中堅定而努力地重複那句話:“我是一個演員”,執著而略顯心酸。

但張一山要比周星馳幸運太多,有一個起點稍高的開始,剩下的,是思考如何堅守,如何通過每一部戲開發出不一樣的自己。

未來的張一山,還會有什麼驚喜?會繼續踢掉一個個既定的形象,為蒼白的當代演藝圈做出更多值得回味的作品嗎?我們無從得知,畢竟這世間唯一的不變就是永遠在變。但我們樂見有這麼一個明星一開始就跟觀眾不談偶像,只談作品。

因為,沒有什麼比好的作品更重要,更能感受一個演員的本質與內心。

作者介紹:

Vickybaby,中國第一原創寫手集結號“尚流她生活”簽約作者。不曾銳利,不曾矯情,不曾深度,只等於不曾活過,so,這是一個追求銳利、追求矯情,追求深度的baby。

一舉一動都受人關注;還有人更不小心地長歪,引來唏噓的聲聲歎息。

活在別人口舌之中的童星生涯,過早擁有了光芒,餘生之年也要為這光芒背負不可言說的種種。甚至,還要為以後的星途擔憂:年紀小小就登上了演藝小高峰,要怎麼樣才能保持收視長虹,而不至於變成一朵淒淒慘慘的明日黃花?

張一山給出了他自己的做法:在演喜歡的角色之餘,考入北影,潛心修煉內功。

因著老戲骨宋丹丹的耳濡目染,張一山深深記得“演的時候老有‘魂附體’”的提醒,為著心中純粹的演員夢而努力,一部戲一部戲地演,一個腳印一個腳印地踩著,即便掌聲寥寥,也依舊心大地穿著西服擼串,擼完再接著認真演。

於是,在2016年,在12年的不溫不火之後,張一山迎來了自己的又一個事業高峰——《餘罪》。劇中,張一山操著痞痞的北京口音,用豐富而真實的肢體語言和青筋爆現的高難度演技,俘獲了無數人心,再次成為炙手可熱的演員。

從“劉星”到“余罪”,張一山的成長不僅僅是“一個人就包攬了一場床戲,連腳趾頭都充滿戲點”,還是對自我能量的發掘和釋放,並在魚龍混雜的娛樂圈,學會心態平和地接受各種挑戰。

演員是個厚積薄發的活兒,也只有一心“只想當演員”的張一山才能一路歡笑,一路堅持。撕去了早年的“劉星”標籤,跟當年那個調皮搗蛋的童星告別後,他心懷“好好演戲”的想法,決心要做個演戲的匠人,並為之堅定前行。

不談偶像,只談作品

依照圈中套路,紅了之後的首要事情,一定是選個收視可觀的真人秀節目來刷個臉熟,收收高額的出場費。

但因《餘罪》的爆紅,再次紅得發紫的張一山,除了上一些綜藝節目宣傳新戲之外,對真人秀節目保留自己的態度:“我只會做演員,別的我可能都做不好,也不是特別喜歡做。”

靠流量刷人氣的真人秀,是造偶像的最佳捷徑,但不是一個造演員的地方。日本演藝界NINO曾說:“偶像是販賣夢想的職業”。那麼,拒絕販賣自己的夢想,張一山才會有如今的自己,才能獲得“90後演戲扛把子”的業界讚譽。

張一山的成長,原本就是從踏踏實實的道路開始。出生于普通家庭的他,5歲就開始去武術學校上學,也從愛好武術的父親身上學會了男子漢的擔當,不拍戲的時候就唱歌健身,陪陪家人;關於女朋友白雪,也是一副保護的姿態,極少跟人談及私人生活。

而延伸至演戲,92年的張一山沒有太多的浮躁與急功近利,反反復複跟記者談的永遠是“紅了之後,可以演更多自己喜歡的戲”。

仿佛只有演戲,才能讓這位少年的腎上腺素上升,才能讓他不知疲倦地在劇本上記下密密麻麻的靈感。

在他反反復複的強調中,我不禁想起周星馳在《喜劇之王》中堅定而努力地重複那句話:“我是一個演員”,執著而略顯心酸。

但張一山要比周星馳幸運太多,有一個起點稍高的開始,剩下的,是思考如何堅守,如何通過每一部戲開發出不一樣的自己。

未來的張一山,還會有什麼驚喜?會繼續踢掉一個個既定的形象,為蒼白的當代演藝圈做出更多值得回味的作品嗎?我們無從得知,畢竟這世間唯一的不變就是永遠在變。但我們樂見有這麼一個明星一開始就跟觀眾不談偶像,只談作品。

因為,沒有什麼比好的作品更重要,更能感受一個演員的本質與內心。

作者介紹:

Vickybaby,中國第一原創寫手集結號“尚流她生活”簽約作者。不曾銳利,不曾矯情,不曾深度,只等於不曾活過,so,這是一個追求銳利、追求矯情,追求深度的baby。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