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我是冷眼觀世界的蔡康永,今年55歲

在大多數觀眾眼中, 蔡康永一直都是溫和的, 他會在《康熙來了》裡無限縱容小S的驕橫彪悍和無理取鬧, 也會在《奇葩說》中高曉松侃侃而談據理力爭之後以一招綿裡藏針飄然結束戰鬥。

他的招牌式微笑是真誠的, 偶爾也會煥發出一種飛揚的童真, 讓人誤以為在經歷了不易的半生之後還有力氣滿面笑容地面對這個世界。 也許是他偽裝得太過高明, 也許是觀眾真如他所說, 看著“毫無營養的電視節目”娛樂放鬆, 並沒有去深究暗處的細枝末節。

讀過蔡康永的書的人, 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他那些暢銷書的文字也溫暖, 但都是摻了毒藥的雞湯, 讀者像一隻溫水裡的青蛙, 等熱水沸騰燙身之時才發現早已無處遁逃。 而那個他用心搭建起的冷靜、克制甚至涼薄的言語世界, 才被打上了他人生真正的蒼涼底色。

“貴族少年”的野蠻生長

蔡康永曾這樣排列他的血統順序:漢人,

男生, 同志, 這些都是“太嚴重地讓我成為這個人。 ”還能排進來的, 是上海家族。

蔡康永祖籍寧波, 祖父經營自來水公司, 父親蔡天鐸是上世紀40年代上海的大輪船主。 2014年《太平輪》上映, 引出蔡康永的一篇舊文《我家的鐵達尼號》, 裡面有這樣的段落, “所謂‘我們的輪船’, 其實是幾十年前, 爸爸在上海開的輪船公司的船。 這家公司所擁有的輪船當中, 最有名的一艘, 叫做‘太平輪’。 ‘太平輪’, 中國的‘泰坦尼克號’。 ”

1949年除夕前夜, 蔡家的太平輪滿載上海權貴奔赴臺灣, 與榮氏家族的廣元貨輪意外對撞, 一起沉沒, 沒有人生還。 蔡家從此一蹶不振。 1962年3月1日, 蔡康永在臺北出生時, 父親的身份是律師, 已經50多歲。

“老來得子的家庭, 無限制, 無責任, 也不親密。 ”蔡康永說他出生在一個很冷感的家庭, 和父母始終有距離感, “我猜他們對我也會有距離感, 這個家庭都不是他們的第一個家庭, 他們肯定在內地有別的家庭, 所以都有一種像在演戲的感覺, 這戲不是演過了嗎?怎麼又來一次。

少年時代的蔡康永是叛逆不羈的, 在雲集了當時臺灣權貴之後的再興學校, 他從5歲入校一直讀到高中畢業。 儘管無比討厭好學生的貴族學校生活, 但他仍然競選班長、學生會主席, 只因為“察覺到當一個模範生或學生會主席擁有特權, 可以自在翹課”。

15年班長、學生會主席、平劇團主演、全省演講冠軍、全省作文冠軍, 教育部長髮獎狀、照片上報紙頭版、載入校史, 一個少年能得到的全部虛榮莫過於此。

但光耀了門庭卻沒有聽到掌聲, 因為再怎麼努力, 也比不上從前, 這是蔡康永從很小就知道的事。 “小時候連吃黃魚,爸爸都忍不住要回憶,臺灣的黃魚再怎麼好,也比不上他在上海吃的最好的那條黃魚。臺灣的女人再怎麼漂亮,也比不上他在上海見過的最漂亮的那個女人……”

父親對他最大的影響是活著的態度。

“一個小孩子眼中最值得讚賞的事物,如果在父母眼中都是次等替代品的話,是有一種是非成敗轉頭空的感覺,這跟我們的年齡很不符合。一個事事驚奇的小孩子,一天到晚有人來潑你的冷水,那是很奇特的經驗,你會產生很大的距離感,養成老是冷眼旁觀的個性。我後來做電視,別人說我有時候冷冷的,確實有這個冷冷的調調在,就是你現在不管做到再怎麼高的位置,那也是過眼雲煙而已。”

蔡康永身上的這樣氣質,跟張愛玲是類似的,他們的童年伴隨著顯赫的大家族走向毀滅。看盡世態炎涼,看過大廈傾倒,潛移默化中留下了悲觀虛無的影子,他們不憎恨世界,也不追名逐利,只是淡然地冷眼旁觀,骨子裡保留著一種對這個世界的疏遠。

文化玩家的叛逆不羈

1990年,從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影視研究所畢業後,蔡康永回到了臺北。 28歲,需要在這個城市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從在世新大學做電影系講師開始,他以很多種方式拓展過自己的疆域。

30歲,寫了電影劇本《阿嬰》;

33歲,出了第一本散文書《你睡不著,我受不了》;

34歲,他主導了GQ雜誌臺灣版的創刊,同年受張小燕邀請,在臺灣TVBS主持讀書節目《翻書觸電王》.....但直到36歲主持《真情指數》,他才開始有了廣泛的名氣,這個訪問成功人士的人物節目,令他贏得上層社會的普遍好感;

41歲,他開始主持青少年節目《兩代電力公司》,受到大學生們的熱烈擁戴;42歲起主持綜藝節目《康熙來了》,一做就是十幾年,更將影響力擴展到了臺灣的平民階層和中國大陸的年輕一代;

53歲,他順應時代大勢,去了北京,參加大陸新興的網路綜藝《奇葩說》,又奇跡般地成為新一代小孩們的偶像,導師三架馬車“馬曉康”,他是其中之一。

但蔡康永說他並不情願自己是以電視主持人的身份出名,選擇了電視,這是性格使然。沒有爭搶好勝,沒有非電影不可,只是選擇了一種更輕鬆的方式,做一個嬉笑怒駡的節目,開些無傷大雅的玩笑。

比起他的文化修養和家庭環境,蔡康永的主持方式和穿衣風格也許會讓一些人產生不適。

在主持處女秀《翻書觸電王》節目時,蔡康永坐在馬桶上向觀眾介紹電影和漫畫,一本正經地談論或深刻或前衛的話題;

在《兩代電力公司》中,他仿照英國大導演希區柯克恐怖片《鳥》的劇照,在左肩放了一隻烏鴉,一人一鳥與嘉賓探討兩代人的溝通問題,這只鳥後來成為他的標誌性道具;

他曾在《康熙來了》裡頭戴一副碩大的飛行員護目鏡;

某一屆金馬獎的頒獎禮上,他頭戴過鳥籠,也真的把自己穿成了“人馬座”。

“我的靈魂太老了,我太早聞夠了衰老的氣息,我只好倒過來活。”從他自己偏愛的作品《有一天啊,寶寶……》中,我們也許能多少揣測出他風格古怪的原因。年少時看得多,年輕時經歷得多,看慣了凋落的美人和英雄,能從平凡的生活中得到的樂趣很少,所以肆無忌憚,所以玩世不恭。

“我一方面覺得人生很殘忍,一方面也看到人生很容易糊弄啊”。

以柔克剛的玩世不恭

說起娛樂圈的同性戀,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蔡康永。“我是唯一一個出了(櫃)還健在的人”,同志的身份對於他,現在看來是相對放鬆的。但這不等於說,從他13歲知道自己是同志到今天,四十多年的時間裡,他叛逆者的身份,沒有給自己帶來困惑乃至於壓力。否則,也不會在《奇葩說》的某期節目裡淚灑現場。

出櫃14年,他對同性戀話題不回避、不迎合、不畏懼。他可以包容李敖對同性戀的言論,卻選擇反擊呂麗萍的指責,因為“李敖先生對同志是譏諷嘲弄,但不是定罪,不一樣。”

知乎上有人評價《奇葩說》裡,高曉松的口才是剛猛的少林路子,蔡康永是以柔克剛的武當派。節目和口才之外,蔡康永做人亦如此。溫和是他的抵禦方式,卻不等於不反抗。

在節目裡,他穿得熱熱鬧鬧,笑容滿面,但談論一些會引起爭議的話題時,卻吝嗇於把自己心裡的東西講出來,或者說他根本懶得講,只有不甘心的人才會一遍遍講故事和道理給別人,希望有人能理解他們的想法。

而蔡康永在說很多道理時是悲憫的,這悲憫背後透著一種無情和冷漠。冷漠的來源可能是閱讀賦予的,更有可能是他將曾經的經歷又回饋給這個世界。他觀察社會,思考問題,用的都是旁觀者的視角。因為對外界敏感,出於自我保護,他會選擇先把全世界推開,留給自己一個安靜的角落。他總是走到人群之外,站在人生邊上,冷眼旁觀。

“好像從小時候的訓練,就一直覺得人不該把感情放在太前面,覺得要依賴強烈親情愛情友情才能支撐下去的人是弱者。所以我真正的朋友們有時覺得我很冷酷的地方是,我的個性裡有很強一部分是像普魯士軍人的那一種。”

一帆風順的人生自有其孤獨。

這種孤獨不是因為有共鳴的人不多,而是因為能從平凡生活中找到的樂趣很少。

看慣了喜怒哀樂,看透了世事滄桑,人的情緒閾值,無論是快樂還是悲傷的閾值,都會變得很高。

從此以後,不容易被攻擊,不容易被傷害,也同樣不容易被感動,不容易被溫暖。

今天是蔡康永55周歲生日,祝他生日快樂。

作者介紹:

IRIS,中國第一寫手集結號“尚流她生活”簽約作者。偏執狂,拖延症,喜歡小清新也迷戀重口味的深度毒舌分子。

“小時候連吃黃魚,爸爸都忍不住要回憶,臺灣的黃魚再怎麼好,也比不上他在上海吃的最好的那條黃魚。臺灣的女人再怎麼漂亮,也比不上他在上海見過的最漂亮的那個女人……”

父親對他最大的影響是活著的態度。

“一個小孩子眼中最值得讚賞的事物,如果在父母眼中都是次等替代品的話,是有一種是非成敗轉頭空的感覺,這跟我們的年齡很不符合。一個事事驚奇的小孩子,一天到晚有人來潑你的冷水,那是很奇特的經驗,你會產生很大的距離感,養成老是冷眼旁觀的個性。我後來做電視,別人說我有時候冷冷的,確實有這個冷冷的調調在,就是你現在不管做到再怎麼高的位置,那也是過眼雲煙而已。”

蔡康永身上的這樣氣質,跟張愛玲是類似的,他們的童年伴隨著顯赫的大家族走向毀滅。看盡世態炎涼,看過大廈傾倒,潛移默化中留下了悲觀虛無的影子,他們不憎恨世界,也不追名逐利,只是淡然地冷眼旁觀,骨子裡保留著一種對這個世界的疏遠。

文化玩家的叛逆不羈

1990年,從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影視研究所畢業後,蔡康永回到了臺北。 28歲,需要在這個城市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從在世新大學做電影系講師開始,他以很多種方式拓展過自己的疆域。

30歲,寫了電影劇本《阿嬰》;

33歲,出了第一本散文書《你睡不著,我受不了》;

34歲,他主導了GQ雜誌臺灣版的創刊,同年受張小燕邀請,在臺灣TVBS主持讀書節目《翻書觸電王》.....但直到36歲主持《真情指數》,他才開始有了廣泛的名氣,這個訪問成功人士的人物節目,令他贏得上層社會的普遍好感;

41歲,他開始主持青少年節目《兩代電力公司》,受到大學生們的熱烈擁戴;42歲起主持綜藝節目《康熙來了》,一做就是十幾年,更將影響力擴展到了臺灣的平民階層和中國大陸的年輕一代;

53歲,他順應時代大勢,去了北京,參加大陸新興的網路綜藝《奇葩說》,又奇跡般地成為新一代小孩們的偶像,導師三架馬車“馬曉康”,他是其中之一。

但蔡康永說他並不情願自己是以電視主持人的身份出名,選擇了電視,這是性格使然。沒有爭搶好勝,沒有非電影不可,只是選擇了一種更輕鬆的方式,做一個嬉笑怒駡的節目,開些無傷大雅的玩笑。

比起他的文化修養和家庭環境,蔡康永的主持方式和穿衣風格也許會讓一些人產生不適。

在主持處女秀《翻書觸電王》節目時,蔡康永坐在馬桶上向觀眾介紹電影和漫畫,一本正經地談論或深刻或前衛的話題;

在《兩代電力公司》中,他仿照英國大導演希區柯克恐怖片《鳥》的劇照,在左肩放了一隻烏鴉,一人一鳥與嘉賓探討兩代人的溝通問題,這只鳥後來成為他的標誌性道具;

他曾在《康熙來了》裡頭戴一副碩大的飛行員護目鏡;

某一屆金馬獎的頒獎禮上,他頭戴過鳥籠,也真的把自己穿成了“人馬座”。

“我的靈魂太老了,我太早聞夠了衰老的氣息,我只好倒過來活。”從他自己偏愛的作品《有一天啊,寶寶……》中,我們也許能多少揣測出他風格古怪的原因。年少時看得多,年輕時經歷得多,看慣了凋落的美人和英雄,能從平凡的生活中得到的樂趣很少,所以肆無忌憚,所以玩世不恭。

“我一方面覺得人生很殘忍,一方面也看到人生很容易糊弄啊”。

以柔克剛的玩世不恭

說起娛樂圈的同性戀,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蔡康永。“我是唯一一個出了(櫃)還健在的人”,同志的身份對於他,現在看來是相對放鬆的。但這不等於說,從他13歲知道自己是同志到今天,四十多年的時間裡,他叛逆者的身份,沒有給自己帶來困惑乃至於壓力。否則,也不會在《奇葩說》的某期節目裡淚灑現場。

出櫃14年,他對同性戀話題不回避、不迎合、不畏懼。他可以包容李敖對同性戀的言論,卻選擇反擊呂麗萍的指責,因為“李敖先生對同志是譏諷嘲弄,但不是定罪,不一樣。”

知乎上有人評價《奇葩說》裡,高曉松的口才是剛猛的少林路子,蔡康永是以柔克剛的武當派。節目和口才之外,蔡康永做人亦如此。溫和是他的抵禦方式,卻不等於不反抗。

在節目裡,他穿得熱熱鬧鬧,笑容滿面,但談論一些會引起爭議的話題時,卻吝嗇於把自己心裡的東西講出來,或者說他根本懶得講,只有不甘心的人才會一遍遍講故事和道理給別人,希望有人能理解他們的想法。

而蔡康永在說很多道理時是悲憫的,這悲憫背後透著一種無情和冷漠。冷漠的來源可能是閱讀賦予的,更有可能是他將曾經的經歷又回饋給這個世界。他觀察社會,思考問題,用的都是旁觀者的視角。因為對外界敏感,出於自我保護,他會選擇先把全世界推開,留給自己一個安靜的角落。他總是走到人群之外,站在人生邊上,冷眼旁觀。

“好像從小時候的訓練,就一直覺得人不該把感情放在太前面,覺得要依賴強烈親情愛情友情才能支撐下去的人是弱者。所以我真正的朋友們有時覺得我很冷酷的地方是,我的個性裡有很強一部分是像普魯士軍人的那一種。”

一帆風順的人生自有其孤獨。

這種孤獨不是因為有共鳴的人不多,而是因為能從平凡生活中找到的樂趣很少。

看慣了喜怒哀樂,看透了世事滄桑,人的情緒閾值,無論是快樂還是悲傷的閾值,都會變得很高。

從此以後,不容易被攻擊,不容易被傷害,也同樣不容易被感動,不容易被溫暖。

今天是蔡康永55周歲生日,祝他生日快樂。

作者介紹:

IRIS,中國第一寫手集結號“尚流她生活”簽約作者。偏執狂,拖延症,喜歡小清新也迷戀重口味的深度毒舌分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