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劉濤投資樂視的行為學分析

前幾天在網路上看到了一篇文章, 名叫《劉濤的血汗錢》(原文連結在資料來源下面)。 文章主要講的是中國著名的電視劇演員和主持人劉濤,

在樂視影業和樂視體育投入了6000萬人民幣。 但是目前看來, 樂視體育似乎遇到了不少經營困難, 因此劉濤的投資很可能會發生虧損, 甚至血本無歸。 文章中還舉了一些其他影視明星, 比如鄭則仕, 張學友, 趙薇等投資失敗的例子, 指出明星們不一定有專業水準, 但卻熱衷投資, 虧得可都是自己的“血汗錢”。

關於樂視體育遇到的經營困難, 本專欄歷史文章《贏家的詛咒》(https://zhuanlan.zhihu.com/p/25498995)中有更為詳盡的分析。 但我今天要講的, 並不是樂視這家公司, 而是劉濤投資樂視這個案例中體現的一些典型的行為學偏見。

(1)光環效應(Halo effect)

光環效應, 指的是某人在某個領域達到了傑出的成就以後, 一下子在其他行業也成了公眾領袖。 電影明星由於其廣泛的人氣和號召力,

有天然的優勢成為其他一些領域, 比如環保, 公德, 公益事業等方面的意見領袖。

光環效應在成功的商人身上也十分典型。 在香港, 有不少人家裡都掛有“超人”李嘉誠的畫像。 由於李嘉誠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 因此他說的每一句話都變成了金玉良言, 被很多人奉為類似於“聖經”一樣的至理名言。 這樣的例子在諸如馬雲, 王健林, 李開複這樣成功的商人身上也經常出現:取得了商業成功以後, 搖身一變成了人生導師, 成為眾多年輕人頂禮膜拜的對象。

從影視明星到投資達人, 這樣的行業跨度有些大, 但是也有不少這樣的例子。 比如任泉, 胡海泉, Anglebaby等都成立了自己的VC基金, 在拍戲之餘做起基金經理(GP)這一“副業”。

而由於其明星的光環效應, 確實也能夠吸引到一些“粉絲”成為他們的投資人(LP)。

由於光環效應而去相信某個明星有跨界成功的“異能”, 是我們很多人最容易墮入的行為學陷阱之一。 當然, 表演出身, 未必代表他/她做其他行業一定不行。 美國前總統雷根就是演員出身。 但是一個理性的投資者, 應該就事論事, 以專業的眼光去評判某個人的職業素養, 而不是被他/她在其他不相關行業的成就所影響, 以至於得出違背常理的誤判。

(2)過度自信(Over confidence)

過度自信, 是絕大多數投資者(中年男性尤甚)最容易犯的行為學錯誤之一。 我們人類天生就對自己的智商和能力有過高的估計, 在不知天高地厚之中尋找各種藉口讓自己感覺良好。

幾乎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駕駛技術高過平均水準, 沒有人會願意承認自己的智商水準低於平均, 雖然在統計學上總有那麼一半人低於平均。 如上圖所示, 68%的律師強烈的認為自己一定能贏下要打的官司, 90%的MBA學生認為自己比同學更聰明。


在一項1988年的研究中, 研究人員調訪了約3,000名創業人員, 詢問他們對自己創業成功概率的估計。 有大約80%的受眾感覺自己的成功幾率在70%以上, 同時有超過30%的受眾估計自己成功的概率在100%。 事實上, 同期美國有大約75%的小企業在成立後的五年之內銷聲匿跡。

在影視領域獲得事業成功的男女明星們, 相對來說其自信心更強, 因此在其他領域(比如私募股權投資)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也就不足為奇。 劉濤的主業是表演和主持。 有實力上春節聯歡晚會做主持的報幕員, 在這方面的專業能力無容置疑, 即使全中國也沒有多少人能夠比得過她。 但是在投資領域, 到最後是要看有沒有真金白銀的真實回報的, 自信心並不能保證帶來好的投資回報。

這種過度自信還體現在明星投資人們對於私募股權這種投資方式的理解上。不管是投資私募股權基金,還是直接找項目進行投資,一級市場相對於二級市場來說,資訊更加不透明,投資標的風險更大,涉及的投資費用更高。關於一級市場的投資風險,本專欄的歷史文章《關於私募股權投資的常見誤解》(https://zhuanlan.zhihu.com/p/24095057)有更為詳細的分析。

因此要想在一級市場取得好的投資回報,對於投資人的資訊獲取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的要求更高。很多人連基本的會計和金融知識都未必掌握,就“擼起袖子”加入到一級市場的投資大潮中,這種對自己投資能力巨大的自信可見一斑。

當然,因為劉濤在一個樂視中的投資就判定其投資能力,有些過於以偏概全。即便我們只以她在樂視的投資(B輪)作為案例分析,也很難得出劉濤投資行或者不行的結論。根據財新報導,參與樂視體育B輪投資的投資者包括海航、中國人壽、建銀國際、聯想集團、中金公司前海發展基金、新天域資本等大型機構。這些機構都是職業投資人,和劉濤做出了類似的投資判斷。可見樂視體育在當時是一個“香餑餑”,沒點來頭可能還投不進去。

同時,現在就斷言這些投資者在樂視影視和樂視體育中的投資會打水漂可能也有些為時過早。畢竟商場如戰場,一家公司上下沉浮,鹹魚翻身或者從高峰墜落,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就因為這個投資案例,我們就自我感覺良好,感覺自己比劉濤強,那麼就又犯了“過度自信”的毛病了。

理性的投資者,需要明白的是作為一個人,我們都有犯“過度自信”的錯誤的可能。“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如果無法保持清醒的頭腦,時時刻刻反省自己可能墮入這些常見的行為學陷阱,那麼我們誰也不比誰更強。

(3)可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

可得性偏差指的是我們更容易被自己所看到或者聽到的東西影響,而不是用統計學知識去思考問題。

作為影視行業中的業界翹楚,劉濤幾乎每天耳聞目見的就是那些迅速發展的電影公司,以及從這些公司中賺的盆滿缽滿的投資者們。博納影業,華誼兄弟,阿裡影業,唐德影視,萬達院線等一個個爆炸性的成功案例,讓人感覺這個時代的機會屬於那些“敢於吃螃蟹”的勇者。好像我們只要大膽投資中國的影視公司,一定能賺大錢。看到身邊的同行在短短幾年之間演技沒怎麼長進,投資回報卻翻了幾番,這種直觀的打擊對於任何人的影響都是致命的。

根據穀歌搜索的統計,關於樂視的幾個關鍵字(比如letv, http://le.com等)在2016年1月份左右達到高峰。當時的樂視可謂四處出擊,賺足了眼球和關注。

比如2015年年底,樂視舉辦了“不服不行:互聯網生態+影視--2016樂視影視+會員戰略發佈會”,邀請到李小璐等影視明星上臺助陣拉人氣。在發佈會上,樂視宣佈將在2016年推出20部影片,包括《長城》,《盜墓筆記》等大片。從2016年年初開始,樂視體育在國際國內各大賽事轉播上四面出擊,拿下了諸如中超聯賽,香港地區英超聯賽,港澳地區NBA籃球賽等多項重大賽事的轉播權。同年1月,樂視體育以3920萬人民幣購得了足球大資料公司搜達足球56%的股份,以3億元對價收購體育主播直播平臺章魚TV的全部股權。

2016年3月,樂視體育宣佈劉濤成為樂視體育的B輪股東。劉濤入股的時間和上面提到的媒體報導高峰時間不謀而合,很難說她不受到“可得性偏見”的影響。

廣大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策時,普遍受到可得性偏差的影響。這種情況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中皆然。在2010年發表的一篇學術論文中(Kliger and Kudryavtsev, 2010),研究人員發現廣大股民在對待證券分析員給出的股票建議時也受到“可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的影響。如果某位券商分析師在大盤上漲的情況下給出“上調(upgrade)”的投資建議,那麼該股票會更受股民的追捧。而如果分析師在大盤下跌的情況下對某股票做出“下調(downgrade)”的投資建議,那麼該股票價格的下跌幅度會更大。也就是說,投資者們在消化分析師給出的投資建議並作出投資決定時,同時受到了大盤指數價格變化的影響。

一個和“可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比較相似的行為學偏見叫做“持續性偏見(Durability Bias)”。持續性偏見指的是我們經常會高估某一正面或者負面現象能夠持續的時間。

在一篇學術研究中(Dreman et al, 2001),作者在1998年美國股市處於高位的時候,讓廣大股民對於未來十年股市的回報進行預測。我們可以看到,有接近90%的股民選擇了10%-20%,或者20%以上。要知道這可是年回報。如果一個股市以每年20%的回報上漲的話,十年後股票指數將會是十年前的6倍多!

事實上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在1998年年底之後的十年裡,下跌了30%左右(截止2008年年底)。從上圖我們就可以看出,幾乎沒有股民預測到如此結局(上圖選擇0%或者以下的受訪者少之又少)。這可能也道出了股市散戶不賺錢的真正原因之一。

在另外一篇學術論文中(Barber and Odean, 2008),研究人員仔細研究了一些券商帳戶中股民的炒股行為模式,發現廣大股民都有跟著新聞去挑選股票的投資習慣。

如上圖所示,在買賣換手率比較高的股票中(上圖綠色),股民們購買被新聞報導的股票(上圖綠色實線)的交易量要遠遠高於那些沒有被新聞報導的股票(上圖綠色虛線),也就是說很多人都是順著新聞報導去買股票的。這些新聞,可能是某支股票在某一天有重大利好,或者忽然之間價格大漲,或者涉及什麼爆發性事件等等。而廣大股民的行為模式可以概括為典型的“一窩蜂”:別人在買什麼,新聞裡報導什麼,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跟著買進去再說。

總結

劉濤是一個成功的演員和主持人,她的身家應該遠不止她在樂視中投資的那些資金。只要劉濤做好投資的多元分散(房地產,股票,固定收益,私募股權等不同資產類型在不同國家分散投資),那麼即使劉濤在對樂視的投資中損失6000萬,也屬於一樁“賠得起”的買賣。

我們廣大的普通投資者,應該從劉濤的投資案例中學到有用的知識和教訓,幫助自己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資決策。在本文中提到的那些行為偏見,普遍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大腦之中,每時每刻都在無形中影響我們的情緒和想法。聰明的投資者,應該認識到這些行為偏見,不斷的提醒自己作為一個人可能做出的非理性決策,並通過建立一套有效系統來降低自己墮入這些非理性陷阱的概率。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伍治堅新書《小烏龜投資智慧:如何在投資中以弱勝強》終於上架啦。在京東,淘寶,亞馬遜中國或者當當搜索書名或者作者名,都可以購買到該書。或者也可以點擊這裡購買本書:http://product.dangdang.com/24169820.html

http://it.sohu.com/20170315/n483389709.shtml

http://companies.caixin.com/2016-04-09/100930185.html

Kliger, D., & Kudryavtsev, A. (2010). The availability heuristic and investors' reaction to company-specific events. Journal of Behavioral Finance, 11(1), 50-65.

Dreman, D., S. Johnson, D. MacGregor and P. Sovic. “A Report on the March 2001 Investor Sentiment Survey.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Financial Markets, 2, (2001), pp. 126–134.

http://news.mtime.com/2015/12/29/1550801.html

這種過度自信還體現在明星投資人們對於私募股權這種投資方式的理解上。不管是投資私募股權基金,還是直接找項目進行投資,一級市場相對於二級市場來說,資訊更加不透明,投資標的風險更大,涉及的投資費用更高。關於一級市場的投資風險,本專欄的歷史文章《關於私募股權投資的常見誤解》(https://zhuanlan.zhihu.com/p/24095057)有更為詳細的分析。

因此要想在一級市場取得好的投資回報,對於投資人的資訊獲取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的要求更高。很多人連基本的會計和金融知識都未必掌握,就“擼起袖子”加入到一級市場的投資大潮中,這種對自己投資能力巨大的自信可見一斑。

當然,因為劉濤在一個樂視中的投資就判定其投資能力,有些過於以偏概全。即便我們只以她在樂視的投資(B輪)作為案例分析,也很難得出劉濤投資行或者不行的結論。根據財新報導,參與樂視體育B輪投資的投資者包括海航、中國人壽、建銀國際、聯想集團、中金公司前海發展基金、新天域資本等大型機構。這些機構都是職業投資人,和劉濤做出了類似的投資判斷。可見樂視體育在當時是一個“香餑餑”,沒點來頭可能還投不進去。

同時,現在就斷言這些投資者在樂視影視和樂視體育中的投資會打水漂可能也有些為時過早。畢竟商場如戰場,一家公司上下沉浮,鹹魚翻身或者從高峰墜落,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就因為這個投資案例,我們就自我感覺良好,感覺自己比劉濤強,那麼就又犯了“過度自信”的毛病了。

理性的投資者,需要明白的是作為一個人,我們都有犯“過度自信”的錯誤的可能。“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如果無法保持清醒的頭腦,時時刻刻反省自己可能墮入這些常見的行為學陷阱,那麼我們誰也不比誰更強。

(3)可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

可得性偏差指的是我們更容易被自己所看到或者聽到的東西影響,而不是用統計學知識去思考問題。

作為影視行業中的業界翹楚,劉濤幾乎每天耳聞目見的就是那些迅速發展的電影公司,以及從這些公司中賺的盆滿缽滿的投資者們。博納影業,華誼兄弟,阿裡影業,唐德影視,萬達院線等一個個爆炸性的成功案例,讓人感覺這個時代的機會屬於那些“敢於吃螃蟹”的勇者。好像我們只要大膽投資中國的影視公司,一定能賺大錢。看到身邊的同行在短短幾年之間演技沒怎麼長進,投資回報卻翻了幾番,這種直觀的打擊對於任何人的影響都是致命的。

根據穀歌搜索的統計,關於樂視的幾個關鍵字(比如letv, http://le.com等)在2016年1月份左右達到高峰。當時的樂視可謂四處出擊,賺足了眼球和關注。

比如2015年年底,樂視舉辦了“不服不行:互聯網生態+影視--2016樂視影視+會員戰略發佈會”,邀請到李小璐等影視明星上臺助陣拉人氣。在發佈會上,樂視宣佈將在2016年推出20部影片,包括《長城》,《盜墓筆記》等大片。從2016年年初開始,樂視體育在國際國內各大賽事轉播上四面出擊,拿下了諸如中超聯賽,香港地區英超聯賽,港澳地區NBA籃球賽等多項重大賽事的轉播權。同年1月,樂視體育以3920萬人民幣購得了足球大資料公司搜達足球56%的股份,以3億元對價收購體育主播直播平臺章魚TV的全部股權。

2016年3月,樂視體育宣佈劉濤成為樂視體育的B輪股東。劉濤入股的時間和上面提到的媒體報導高峰時間不謀而合,很難說她不受到“可得性偏見”的影響。

廣大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策時,普遍受到可得性偏差的影響。這種情況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中皆然。在2010年發表的一篇學術論文中(Kliger and Kudryavtsev, 2010),研究人員發現廣大股民在對待證券分析員給出的股票建議時也受到“可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的影響。如果某位券商分析師在大盤上漲的情況下給出“上調(upgrade)”的投資建議,那麼該股票會更受股民的追捧。而如果分析師在大盤下跌的情況下對某股票做出“下調(downgrade)”的投資建議,那麼該股票價格的下跌幅度會更大。也就是說,投資者們在消化分析師給出的投資建議並作出投資決定時,同時受到了大盤指數價格變化的影響。

一個和“可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比較相似的行為學偏見叫做“持續性偏見(Durability Bias)”。持續性偏見指的是我們經常會高估某一正面或者負面現象能夠持續的時間。

在一篇學術研究中(Dreman et al, 2001),作者在1998年美國股市處於高位的時候,讓廣大股民對於未來十年股市的回報進行預測。我們可以看到,有接近90%的股民選擇了10%-20%,或者20%以上。要知道這可是年回報。如果一個股市以每年20%的回報上漲的話,十年後股票指數將會是十年前的6倍多!

事實上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在1998年年底之後的十年裡,下跌了30%左右(截止2008年年底)。從上圖我們就可以看出,幾乎沒有股民預測到如此結局(上圖選擇0%或者以下的受訪者少之又少)。這可能也道出了股市散戶不賺錢的真正原因之一。

在另外一篇學術論文中(Barber and Odean, 2008),研究人員仔細研究了一些券商帳戶中股民的炒股行為模式,發現廣大股民都有跟著新聞去挑選股票的投資習慣。

如上圖所示,在買賣換手率比較高的股票中(上圖綠色),股民們購買被新聞報導的股票(上圖綠色實線)的交易量要遠遠高於那些沒有被新聞報導的股票(上圖綠色虛線),也就是說很多人都是順著新聞報導去買股票的。這些新聞,可能是某支股票在某一天有重大利好,或者忽然之間價格大漲,或者涉及什麼爆發性事件等等。而廣大股民的行為模式可以概括為典型的“一窩蜂”:別人在買什麼,新聞裡報導什麼,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跟著買進去再說。

總結

劉濤是一個成功的演員和主持人,她的身家應該遠不止她在樂視中投資的那些資金。只要劉濤做好投資的多元分散(房地產,股票,固定收益,私募股權等不同資產類型在不同國家分散投資),那麼即使劉濤在對樂視的投資中損失6000萬,也屬於一樁“賠得起”的買賣。

我們廣大的普通投資者,應該從劉濤的投資案例中學到有用的知識和教訓,幫助自己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資決策。在本文中提到的那些行為偏見,普遍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大腦之中,每時每刻都在無形中影響我們的情緒和想法。聰明的投資者,應該認識到這些行為偏見,不斷的提醒自己作為一個人可能做出的非理性決策,並通過建立一套有效系統來降低自己墮入這些非理性陷阱的概率。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伍治堅新書《小烏龜投資智慧:如何在投資中以弱勝強》終於上架啦。在京東,淘寶,亞馬遜中國或者當當搜索書名或者作者名,都可以購買到該書。或者也可以點擊這裡購買本書:http://product.dangdang.com/24169820.html

http://it.sohu.com/20170315/n483389709.shtml

http://companies.caixin.com/2016-04-09/100930185.html

Kliger, D., & Kudryavtsev, A. (2010). The availability heuristic and investors' reaction to company-specific events. Journal of Behavioral Finance, 11(1), 50-65.

Dreman, D., S. Johnson, D. MacGregor and P. Sovic. “A Report on the March 2001 Investor Sentiment Survey.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Financial Markets, 2, (2001), pp. 126–134.

http://news.mtime.com/2015/12/29/1550801.html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