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十八描”第32集著名大師級中國畫家、連環畫家程十發(下)

著名中國畫大師程十發(1921-2007年) 拍攝於1977年

程十發(1921-2007年)上海市金山區楓涇鎮人。 名潼, 齋名曾用“步鯨樓”、“不教一日閑過齋”, 後稱“三釜書屋”、“修竹遠山樓”。

是中國海派老畫匠, 著名中國畫家、連環畫家。 擅長連環畫、年畫、插畫、插圖等, 工書法, 得力于秦漢木簡。

1941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中國畫系。 1942年在上海大新公司舉辦個人畫展, 1949年後從事美術普及工作, 1952年入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華東人民美術出版社)任創作員, 1956年參加上海畫院的籌備工作, 並任畫師。

歷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 西泠印社副社長, 上海中國畫院院長, 上海美協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全國文聯及上海文聯委員, 上海吳昌碩研究會會長。

代表作品有:《列寧在一九一八》、《列寧的故事》、《膽劍篇》、《畫皮》、《畢卡索與和平鴿》、《老孫歸社》、《孔乙己》、《姑娘和八哥鳥》、《鳳梨飄香的季節》、《召樹屯和喃喏娜》、《馬頭琴的故事》、《阿Q正傳一百零八圖》……

1957年國畫《歌唱祖國的春天》獲第一屆全國青年美展一等獎;

1959年《儒林外史》插圖獲萊比錫國際書籍裝幀展覽銀質獎、中國華東地區書籍裝幀展覽一等獎;

1963年《孔乙己》榮獲首屆全國連環畫繪畫評獎二等獎,

作品《昆曲》入選第八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並獲獎, 作品參加文化部“中華世紀之光”中國畫提名展;

1986年被列入英國劍橋大學所編《世界名人錄》;

1991年在上海美術館舉辦‘程十發畫展’, 盛況空前;

1992年作《牡丹花》、1998年作《早春幽谷》藏上海中國畫院;

1996年將自家收藏的元明清名家古畫122幅捐獻給國家, 獲得好評;還被授評為‘上海市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

中國美術館藏《麗人行》被選入百年中國畫展。

曾赴日本、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和香港訪問、講學並舉行畫展。

程十發表示:“我能夠用線條來傳播我思想感情的時候,我是十分驕傲的,我十分珍惜這一份藝術遺產。

畫中國畫、形成獨特的畫法,風格很重要,要畫得與別人不一樣。為討好什麼人而畫,還是照自己的意願去畫,這是關鍵。要形成個人的藝術風格,先要形成個人的藝術性格。

我的風格是因為通過學習求得與前人不一樣而形成的。總之,每個作者要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善於揚長抑短,自然會有自己的面貌。

我的繪畫風格並不同別人兩樣,我也是“抄襲”,但不抄襲人家已經抄過的東西,只是我抄的人家不易發覺。我有時從古人中比較冷門的,或是在古代曾經熱門過而又冷下來的東西中吸取。我的畫的風格如同山裡一棵特殊的樹,它既不能避開政治氣候的各種要求,又要符合自己的藝術追求;既要避開左的侵擾,又要避開右的干擾。風格的形成是不能脫離社會的影響的。”

程十發畫連環畫與眾不同的地方,是他不僅僅只局限於一種風格。上世紀50年代末,程十發在創作連環畫過程中又開始嘗試追求裝飾效果。由《哪吒鬧海》、《十兄弟》等作品中,讀者可以隱約感覺到畫家突破傳統表現方法的束縛,注重裝飾性邊框的使用,畫面中散發出越來越多地裝飾性的視覺趣味。到了《膽劍篇》這部作品時,這種裝飾性的構圖在畫面中更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程十發借鑒秦漢畫像石的造型,又吸收南北朝壁畫的某些特點,古樸而典雅,營造出一種別致的裝飾效應。程十發的這種創作手法,對以後的連環畫創作產生了較大影響。

程十發在1961年創作了《阿Q正傳一百零八圖》。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後的江南小鎮未莊為背景,刻畫了一個從物質到精神都受到嚴重戕害的農民形象。阿Q是個一無所有的赤貧雇農,甚至沒有姓,靠打短工維持生計。他被人肆意侮辱,卻無力反抗,只好依賴“精神勝利法”來尋求自我安慰。他自欺欺人,又自尊自負,而且自輕自賤,善於自我解嘲。

顧炳鑫在《重讀阿Q正傳一百零八圖》一文中說:“像翻看幾十年前的舊照片那樣,無論照片中的人物和背景,都會使人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和時間遙遠的距離感。這部連環畫描繪眾多人物,從舉人、秀才、趙太爺、地保到假洋鬼子,從阿Q、王胡、小D、吳媽到小尼姑,還有圍繞著兩個陣營的芸芸眾生相,都刻畫得那麼真實可信、栩栩如生,似乎可以從這些人物身上聞到散發出的臭氣、酸氣、汗氣和酒氣,聽到他們嬉笑怒駡時發出的吆喝賭吭和嗡嗡聲。從未莊到縣城的環境破敗衰落的景象,在趙太爺的大宅院裡,可以聞到散發出來的黴濕氣;在土地祠的斷磚殘瓦下,可以聽到蟋蟀和秋蟲的鳴叫聲,這是這部連環畫帶來的藝術魅力和感染力。”

繼成功創作《畫皮》之後,1956年,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20周年,畫家程十發創作了彩墨連環畫《孔乙己》。在24幅畫中,用古樸蒼勁的筆法,再現了魯迅以文學語言描述的孔乙己這位在封建制度下窮困潦倒的文人形象。從開頭時他和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和藹相處,到偷書案發被打得只能盤腿坐在草墊上的可憐相,以至在秋風落葉中匍匐而去,無不給我們留下對這位不幸者的哀憐、同情和沉思。繪畫藝術如此成功地再現偉大的文學形象,圖文結合後又產生如此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令人不能不欽佩畫家對魯迅思想有著深入的理解,而又以巧妙的構思和手法表達出鮮明的主題思想,發揮更大感染力。在1963年首屆全國連環畫評獎中,《孔乙己》獲繪畫二等獎。

他當年的《畫皮》、《孔乙己》、《野豬林》、《哪吒鬧海》……那些連環畫影響了幾代中國孩子,讓人讀之不厭。現在,不知有多少連環畫迷,一說起連環畫、插圖,不約而同想到的就是畫家程十發。

1977年程十發應《連環畫報》的約請,創作了一部反映內蒙古人民反抗封建壓迫的作品《馬頭琴的故事》。時年已56歲的程十發帶上畫具經北京前往內蒙古草原體驗生活,與牧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畫了很多素材,回來後很快便畫出這部16幅的彩墨連環畫。從這部作品中更體現出畫家在中國畫、人物畫方面的高超水準,無論是對主人公——馭馬能手的刻畫,還是對那匹奔騰如飛的駿馬的描繪,都可看出畫家寶刀不老而更加鋒芒奪目。那股熱氣騰騰的時代氣息撲面而來。在那不平常的1977年,這是多麼可貴的創作熱情啊!

就中國畫而言,程十發最早是位山水畫家,之後相繼以人物、花鳥傳世。他的人物畫,最初多描繪少數民族歡樂、祥和的情景,後以借歷史人物抒懷見長。又以古代石刻造像般的大輪廓線和提按折轉多變的筆法塑形,在那極度不似之似的造型裡,在那粗細線條懸殊的節奏間,展現著畫家為銜接古法與現代感所花的良苦用心,因此也使其以特異的樣式獨立於當代人物畫壇,影響至今連綿不絕。而作為花鳥畫畫家的程十發,在這片與自然之物心交神往的天地裡,仿佛取得了更多的自由,那奇詭靈變、枯潤相間的筆法,那自如沖融、雲走霞飛般的墨法,那透著光感的沒骨法的設色,有著更多的內在美和形式美相結合的妙趣。他的繪畫具有縱橫揮灑,渾厚、古樸、生機盎然的藝術效果。即使是書法藝術,同樣顯示了奇突、清麗的藝術特色。而山水畫的筆墨造詣,更是獨樹一幟,極具功力。

橘頌

長春圖

邊寨之節日

李時珍問藥圖

接喜圖

春瑞圖

茶花

大吉羊

夢梅

大吉羊圖

月季

癸酉報春圖

小鹿

撥阮圖

秋山新雨

小雞

笛聲

新春

迎春

犛牛

雛趣

高黎貢山之密林中

諸多名家對程十發如是說

施大畏:十發先生是當今中國藝術的泰斗,他影響了畫壇至少二三代人。他對生活充滿熱情,對藝術探索充滿勇氣,他對年輕人充滿關愛和信任。他不僅是個藝術家,還在上海中國畫院的建設、管理上有過重要的貢獻。

楊正新:程十發的藝術可以用“古今中外”這四個字來形容。他不拘一格、相容並蓄,以非凡的智慧為中國畫在現代社會的發展,開拓了廣闊的空間,相信今後世人會給予更高的評價。

毛國倫:我從16歲起就跟隨十發先生學習,受到他無微不至的關懷。他總是希望自己能讓別人開心,讓別人過得更好。我的住房就是他用自己的畫換來的,我們好多職工都受到他的恩惠。他經常用自己的畫來為大家謀福利,來辦公家的事。

盧輔聖:如果從當代中國畫家中評議最高智慧者,恐怕首選是程十發先生。

程十發給我們留下的,不僅僅是一筆可貴的藝術財富,同時還有坦蕩無私、樂於奉獻的人格魅力以及善於創新、與時俱進的藝術精神。

(待續)

圖文:大關、趙剛(連趣網CEO)

程十發表示:“我能夠用線條來傳播我思想感情的時候,我是十分驕傲的,我十分珍惜這一份藝術遺產。

畫中國畫、形成獨特的畫法,風格很重要,要畫得與別人不一樣。為討好什麼人而畫,還是照自己的意願去畫,這是關鍵。要形成個人的藝術風格,先要形成個人的藝術性格。

我的風格是因為通過學習求得與前人不一樣而形成的。總之,每個作者要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善於揚長抑短,自然會有自己的面貌。

我的繪畫風格並不同別人兩樣,我也是“抄襲”,但不抄襲人家已經抄過的東西,只是我抄的人家不易發覺。我有時從古人中比較冷門的,或是在古代曾經熱門過而又冷下來的東西中吸取。我的畫的風格如同山裡一棵特殊的樹,它既不能避開政治氣候的各種要求,又要符合自己的藝術追求;既要避開左的侵擾,又要避開右的干擾。風格的形成是不能脫離社會的影響的。”

程十發畫連環畫與眾不同的地方,是他不僅僅只局限於一種風格。上世紀50年代末,程十發在創作連環畫過程中又開始嘗試追求裝飾效果。由《哪吒鬧海》、《十兄弟》等作品中,讀者可以隱約感覺到畫家突破傳統表現方法的束縛,注重裝飾性邊框的使用,畫面中散發出越來越多地裝飾性的視覺趣味。到了《膽劍篇》這部作品時,這種裝飾性的構圖在畫面中更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程十發借鑒秦漢畫像石的造型,又吸收南北朝壁畫的某些特點,古樸而典雅,營造出一種別致的裝飾效應。程十發的這種創作手法,對以後的連環畫創作產生了較大影響。

程十發在1961年創作了《阿Q正傳一百零八圖》。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後的江南小鎮未莊為背景,刻畫了一個從物質到精神都受到嚴重戕害的農民形象。阿Q是個一無所有的赤貧雇農,甚至沒有姓,靠打短工維持生計。他被人肆意侮辱,卻無力反抗,只好依賴“精神勝利法”來尋求自我安慰。他自欺欺人,又自尊自負,而且自輕自賤,善於自我解嘲。

顧炳鑫在《重讀阿Q正傳一百零八圖》一文中說:“像翻看幾十年前的舊照片那樣,無論照片中的人物和背景,都會使人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和時間遙遠的距離感。這部連環畫描繪眾多人物,從舉人、秀才、趙太爺、地保到假洋鬼子,從阿Q、王胡、小D、吳媽到小尼姑,還有圍繞著兩個陣營的芸芸眾生相,都刻畫得那麼真實可信、栩栩如生,似乎可以從這些人物身上聞到散發出的臭氣、酸氣、汗氣和酒氣,聽到他們嬉笑怒駡時發出的吆喝賭吭和嗡嗡聲。從未莊到縣城的環境破敗衰落的景象,在趙太爺的大宅院裡,可以聞到散發出來的黴濕氣;在土地祠的斷磚殘瓦下,可以聽到蟋蟀和秋蟲的鳴叫聲,這是這部連環畫帶來的藝術魅力和感染力。”

繼成功創作《畫皮》之後,1956年,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20周年,畫家程十發創作了彩墨連環畫《孔乙己》。在24幅畫中,用古樸蒼勁的筆法,再現了魯迅以文學語言描述的孔乙己這位在封建制度下窮困潦倒的文人形象。從開頭時他和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和藹相處,到偷書案發被打得只能盤腿坐在草墊上的可憐相,以至在秋風落葉中匍匐而去,無不給我們留下對這位不幸者的哀憐、同情和沉思。繪畫藝術如此成功地再現偉大的文學形象,圖文結合後又產生如此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令人不能不欽佩畫家對魯迅思想有著深入的理解,而又以巧妙的構思和手法表達出鮮明的主題思想,發揮更大感染力。在1963年首屆全國連環畫評獎中,《孔乙己》獲繪畫二等獎。

他當年的《畫皮》、《孔乙己》、《野豬林》、《哪吒鬧海》……那些連環畫影響了幾代中國孩子,讓人讀之不厭。現在,不知有多少連環畫迷,一說起連環畫、插圖,不約而同想到的就是畫家程十發。

1977年程十發應《連環畫報》的約請,創作了一部反映內蒙古人民反抗封建壓迫的作品《馬頭琴的故事》。時年已56歲的程十發帶上畫具經北京前往內蒙古草原體驗生活,與牧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畫了很多素材,回來後很快便畫出這部16幅的彩墨連環畫。從這部作品中更體現出畫家在中國畫、人物畫方面的高超水準,無論是對主人公——馭馬能手的刻畫,還是對那匹奔騰如飛的駿馬的描繪,都可看出畫家寶刀不老而更加鋒芒奪目。那股熱氣騰騰的時代氣息撲面而來。在那不平常的1977年,這是多麼可貴的創作熱情啊!

就中國畫而言,程十發最早是位山水畫家,之後相繼以人物、花鳥傳世。他的人物畫,最初多描繪少數民族歡樂、祥和的情景,後以借歷史人物抒懷見長。又以古代石刻造像般的大輪廓線和提按折轉多變的筆法塑形,在那極度不似之似的造型裡,在那粗細線條懸殊的節奏間,展現著畫家為銜接古法與現代感所花的良苦用心,因此也使其以特異的樣式獨立於當代人物畫壇,影響至今連綿不絕。而作為花鳥畫畫家的程十發,在這片與自然之物心交神往的天地裡,仿佛取得了更多的自由,那奇詭靈變、枯潤相間的筆法,那自如沖融、雲走霞飛般的墨法,那透著光感的沒骨法的設色,有著更多的內在美和形式美相結合的妙趣。他的繪畫具有縱橫揮灑,渾厚、古樸、生機盎然的藝術效果。即使是書法藝術,同樣顯示了奇突、清麗的藝術特色。而山水畫的筆墨造詣,更是獨樹一幟,極具功力。

橘頌

長春圖

邊寨之節日

李時珍問藥圖

接喜圖

春瑞圖

茶花

大吉羊

夢梅

大吉羊圖

月季

癸酉報春圖

小鹿

撥阮圖

秋山新雨

小雞

笛聲

新春

迎春

犛牛

雛趣

高黎貢山之密林中

諸多名家對程十發如是說

施大畏:十發先生是當今中國藝術的泰斗,他影響了畫壇至少二三代人。他對生活充滿熱情,對藝術探索充滿勇氣,他對年輕人充滿關愛和信任。他不僅是個藝術家,還在上海中國畫院的建設、管理上有過重要的貢獻。

楊正新:程十發的藝術可以用“古今中外”這四個字來形容。他不拘一格、相容並蓄,以非凡的智慧為中國畫在現代社會的發展,開拓了廣闊的空間,相信今後世人會給予更高的評價。

毛國倫:我從16歲起就跟隨十發先生學習,受到他無微不至的關懷。他總是希望自己能讓別人開心,讓別人過得更好。我的住房就是他用自己的畫換來的,我們好多職工都受到他的恩惠。他經常用自己的畫來為大家謀福利,來辦公家的事。

盧輔聖:如果從當代中國畫家中評議最高智慧者,恐怕首選是程十發先生。

程十發給我們留下的,不僅僅是一筆可貴的藝術財富,同時還有坦蕩無私、樂於奉獻的人格魅力以及善於創新、與時俱進的藝術精神。

(待續)

圖文:大關、趙剛(連趣網CEO)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