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徐則臣首次創作兒童文學《青雲穀童話》

拿到這本《青雲穀童話》的時候很驚訝, 驚訝的不是書名, 或許這只是一本長篇兒童文學, 但作者的名字卻總讓人有種抽離感——徐則臣, 那個創作《跑步穿過中關村》、《耶路撒冷》、《王城如海》等一系列北漂故事的徐則臣, 那個被稱為70後嚴肅文學的領軍人物的徐則臣, 那個在37歲就入圍了茅盾文學獎的徐臣——竟然開始創作童話了。

“你拿到的是本假書。 ”徐則臣對筆者說。 他第一次創作兒童文學, 十分忐忑, 他把“假書”先行發給朋友們看, “真書”還沒有印刷出來。 徐則臣的創作筆者算是熟悉, 他的小說看過五六本, 全都是現實題材,

這樣一來, 筆者就更加好奇地翻開這個長長的童話故事了。

看童話總是很快, 與他的其他作品相比, 讀完這本《青雲穀童話》, 筆者只用了以往三分之一的時間, 而且是一口氣讀完。 記得讀徐則臣的《啊, 北京》時, 因為現實的感同身受, 人性的細膩幽深, 往往讀幾頁就要停下來, 想一想自己身處的這個世界。 但在青雲穀的國度裡, 一位叫“古裡”的少年與一隻叫“古怪”的怪獸之間一段奇妙的友情, 讓人不忍停下, 一直看下去, 就像自己就是那個少年, 與怪獸在青雲穀中經歷一次一次險境, 獲得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宕開故事本身, 突然發覺徐則臣寫童話, 是意料之外, 也是情理之中。 這部小說的序言就是他在北大中文系讀研究生時的導師曹文軒所寫,

曹文軒在當代中國兒童文學中的地位不必多言, 徐則臣作為他最得意的學生之一, 時常會得到曹文軒的指點與鼓勵。 曹文軒在兒童文學創作上對徐則臣寄託著厚望, 儘管後者從來沒有創作過此類題材。

曹文軒也是今年4月才讀到這個故事, 他看完之後有些驚訝, 因為徐則臣用了完全不同於當下兒童文學的創作手法進行創作, 曹文軒認為, 中國的兒童文學在結構上、敘述風氣上正在悄然地發生變化, 徐則臣的加入, 對於中國兒童文學是件很好的事情, 因為《青雲穀童話》可能會成為一個話題, 一個讓人們重新審視兒童文學創作的話題。

發生在青雲穀中的一切都是以一個孩子的視角展開,

一個孩子似乎不懂得很多事情, 這也讓他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變得簡單直接, 他的迷惘、他的困惑、他的欣喜、他的憤怒、他的憂傷, 全部出自於人類最本真的情感, 這也讓他與“古怪”的友情變得更加動人——可是這仍舊無法阻止傷害的發生, 一部分人類的殘忍超出了孩子能夠想像的範圍, 而所謂的“感情”在現實的推土機面前卻又毫無用處。

與徐則臣寫作的嚴肅文學不同, 他在寫作生活在城市底層人群的過程中, 通過真實的生活呈現, 來推動故事的發展, 那是一種緩慢的, 如同溫水煮青蛙式的生活, 每個人都在努力, 不管有沒有希望, 每個人都在承受生活的重壓, 不管前方有沒有路, 那是一種對現代都市人心理的解讀,

用不斷反復敘述的方式, 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剝到內心。

但《青雲穀童話》截然不同。 它就像一把利刃, 在你最沒有防備的時候, 直接刺上一刀。 其中有個情節, “古怪”不怎麼講話, 隨著和少年慢慢熟悉, 少年得知了它的叔叔與它之間相互依靠的故事, 就在這個故事還沒有結束時, 少年問, 你的叔叔現在在哪, “古怪”只說了一句, 他掉下懸崖了。

當然這個故事可以看做是個環境保護的題材, 人類對於動物趕盡殺絕, 人類貪婪和佔有一切的內心, 讓“童話”的美麗中滲透著哀傷, 也正是在這種哀傷中, 我們學會了成長, 我們經歷了傷痛和絕望, 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

從這個角度看, 這部“兒童文學”, 或許是寫給每一個成年人看的:你會看到曾經的你,

以及少年時經歷的一切。 (文:陳夢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