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深度 | 鬱金香神話與加密數位貨幣

雷鋒網AI金融評論按:鬱金香泡沫, 又稱鬱金香效應, 源自17世紀荷蘭的歷史事件。 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投機活動。 17世紀荷蘭的鬱金香一度在鮮花交易市場上引發異乎尋常的瘋狂, 鬱金香球莖供不應求、價格飛漲, 荷蘭鬱金香市場儼然已變成投機者伸展拳腳的、無序的賭池。

荷蘭的“鬱金香泡沫”昭示了此後人類社會的一切投機活動, 尤其是金融投機活動中的各種要素和環節:對財富的狂熱追求、羊群效應、理性的完全喪失、泡沫的最終破滅和千百萬人的傾家蕩產。

鬱金香的真相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經濟學家Earl Thompson在2006年發表了一篇名為《鬱金香狂熱:真相與假像》的論文, 其中包含了一張鬱金香泡沫的圖, 隨時間推移鬱金香價格的變化:

正如Earl Thompson在論文中所寫, “表像有時候是相當具有欺騙性”, 更準確的圖應該是這樣的:

不合常理的高價確實存在:然而那些價格其實是期權(options)的價格, 如果鬱金香的實際價格在行權時比這個價格低, 那麼期權所有人只用付合約價格的一小部分即可(最高3.5%)。 實現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保持平穩。

更多的細節見下圖:

神話和人類的歷史

“鬱金香泡沫”大家都知道, 開始於狂熱投機, 結束於一場崩潰, 現在你也知道在1636年冬天在荷蘭發生了什麼。 這是一個神話, 而神話重要。 其實美國憲法也是一個神話的代表, 建立在美國人民及其領導人們認為它確有其效的共識上。

在《人類簡史》一書中, 作者就解釋了神話的重要性。

一旦突破了150人的門檻, 事情就大不相同。 ……所以, 究竟智人是怎麼跨過這個門檻值, 最後創造出了有數萬居民的城市、有上億人口的帝國?這裡的秘密很可能就在於虛構的故事。 就算是大批互不相識的人, 只要同樣相信某個神話(myths), 就能共同合作。

無論是現代國家、中世紀的教堂、古老的城市活著古老的部落, 任何大規模人類合作的根基, 都在於某種只存在於集體想像中的虛構故事。 例如教會的根基就在於宗教故事。 像是兩個天主教信徒, 像是兩個天主教信徒, 就算從未謀面, 還是能夠一起參加十字軍東征或者籌措資金蓋起醫院, 原因就在於他們同樣相信神化身為肉體、讓自己被釘在十字架上救贖我們的罪。

所謂的國家, 也是立基於國家的故事。 兩名互不認識的塞爾維亞人, 只要都相信塞爾維亞國家主體、國土、國旗確實存在, 就可能冒著生命危險拯救彼此。 至於司法制度, 也是立基於法律故事。 從沒見過對方的兩位律師, 還是能同心協力為另外一位完全陌生的人辯護, 只因為他們都相信法律、正義、人權確實存在。(當然,他們也相信付的律師費確實存在。)然而,以上這些東西,其實都只存在人類自己發明並互相講述的故事裡。除了存在於人類共同的想像之外,這個宇宙中根本沒有神、沒有國家、沒有錢、沒有人權、沒有法律、也沒有正義。

加密貨幣的興起

之所以會提到鬱金香泡沫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

據雷鋒網AI金融評論調查,這是所有加密貨幣的總市值。 到目前為止,主要比特幣,但在過去兩個月中,比特幣的份額實際上已經下降到不到50%,這主要是由於乙太幣和瑞波幣的增長勢頭。

正如你所料,鬱金香的幽靈又回來了,這如這條推文所說:

比特幣將是下一個鬱金香泡沫。 除了作為交換媒介之外,它任何沒有工業和消費使用價值。 沒有內在價值。

也許這條推文成功地預言了一波迫在眉睫的價格崩潰。這條推文最正確的地方在於指出了加密貨幣不具有內在價值。

將加密貨幣與美元進行比較,美元是有價值的,因為有美國政府背書,有稅收作保障,有武力為後盾。,以及貨幣交易者已經把美元和其他貨幣掛鉤,所以其他貨幣也是有價值的,建立在價值共識之上,所以說美元也是“神話”的代表。

當然這並不是一個新觀點:仍有人認為取消金本位是個錯誤,畢竟你可以用一美元兌換固定的黃金,而黃金本身是有內在價值的,至少比其他金屬礦物更有價值——這是另一個“神話”。

加密貨幣,尤其是比特幣,本質上和美元、黃金沒有什麼差別,比特幣已經誕生了8年,吸引了許多聰明人的關注和投資,而把它換成什麼貨幣也越來越無關緊要。你能用比特幣在商店買東西嗎?好像不能,但你夜不能用一塊金子去商店買東西,但沒人會說黃金不能在金市上買賣。黃金能換成美元,美元能買商品,比特幣也一樣。換句話說,足夠的人相信黃金是有價值的,這足以使它成為現實,我懷疑我們也能類推到比特幣。

區塊鏈的效用

有觀點認為黃金是有價值的,因為它確實不僅僅有裝飾價值(還可以用於電子行業和牙科。 關於加密貨幣的效用,我在2014年寫過:

任何數位化的關鍵定義是邊際成本為零,比特幣及其代表的技術改變了這一切。 比特幣第一次既可以是數位的,又是唯一的,不需要任何實體來表現。 我認為比特幣的價值不止在於貨幣,我所說的突破事實上與貨幣毫無關係,理論上它可以應用於各種不可複製的物件,從股票證券到財產契約到遺產等等。

最近越來越火熱的乙太坊就是一個例子,乙太坊和比特幣一樣基於區塊鏈,用乙太幣來激勵礦工以核實交易。乙太坊中的交易,不單只是發送乙太幣而已,它還可以嵌入相當多的額外資訊。如果一筆交易是發送給合約的,那麼這些資訊就非常重要,因為合約將根據這些資訊來完成自身的業務邏輯。合約所能提供的業務,幾乎是無窮無盡的,它的邊界就是你的想像力,乙太坊可以用來程式設計,分散,擔保和交易任何事物:投票,功能變數名稱,金融交易所,眾籌,公司管理, 合同和大部分的協議,智慧財產權。

不出所料,這個功能的最大應用之一就是加密貨幣。去年是ICO爆炸式增長的一年。在ICO過程中,伴隨著代幣的買賣,一種新的基於區塊鏈的實體被創造了出來。而這些ICO的成品從理論上來說是有價值的,因為如果基於區塊鏈的應用能夠成功,這些貨幣能夠隨著時間升值。

這是創建一個去中心化的網路的潛力,從歷史上看,很難激勵創建新協議。有以下幾個原因:

1、沒有直接的方式來創建和維護這些協議。

2、由於雞和雞蛋問題,很難得到一個新的協議。 例如,使用SMTP,我們的電子郵件協定,沒有直接的貨幣激勵來創建協議 ,只有等到像Outlook,Hotmail和Gmail這樣的企業開始使用它,才做出了真正的業務。 因此,我們看到非常成功的協議,它們往往比較舊,在政府的支持下產生。

現在有人可以創建一個協議和相應的代幣,並為自己保留一些代幣,以便將來開發。 這是激勵創新的好方法:如果協議成功,代幣將升值。此外,代幣有助於解決雞和雞蛋的問題,一個網路加入的人越多,價值越大。那麼如何讓更多的人加入到一個全新的網路中?給他們一部分網路的所有權。

這兩個激勵措施是此消彼長的關係。 當你發現一個網路加入的人很少,且有用時,你有更強烈的動機加入。這是一個巨大的交易,也許跳出從聚合理論產生的反壟斷陷阱中最可行的方法。

與1999年互聯網泡沫的相似之處

問題在於,儘管區塊鏈應用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要投入現實應用卻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基於區塊鏈的加密貨幣的更好的類比不是鬱金香,而是互聯網本身,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 Marc Andreessen發現,許多互聯網泡沫時期死掉的公司,他們的商業方案實際上是可行的,只是觀念超前了15年。(比如失敗的寵物電商Pets.com的繼承者Chewy.com,在年初以33.5億美元被收購)

在創業圈子裡有句老話“做早(做晚)了就是做錯了”。在經濟意義上也是如此。如前文所述,如果加密貨幣價格的持續上漲被證明是一個泡沫,我不會感到驚訝。 不理智造成的泡沫和時機不對造成泡沫是根本不同的:後者具有真實的基礎,前者沒有。 也就是說一個是神話,一個純屬虛構。而神話具有強大的力量。

我不持有任何的比特幣或者其他加密貨幣。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告訴你,把比特幣或其他加密貨幣同公司股票進行對比沒有任何意義。

Source:stratechery,雷鋒網編譯

只因為他們都相信法律、正義、人權確實存在。(當然,他們也相信付的律師費確實存在。)然而,以上這些東西,其實都只存在人類自己發明並互相講述的故事裡。除了存在於人類共同的想像之外,這個宇宙中根本沒有神、沒有國家、沒有錢、沒有人權、沒有法律、也沒有正義。

加密貨幣的興起

之所以會提到鬱金香泡沫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

據雷鋒網AI金融評論調查,這是所有加密貨幣的總市值。 到目前為止,主要比特幣,但在過去兩個月中,比特幣的份額實際上已經下降到不到50%,這主要是由於乙太幣和瑞波幣的增長勢頭。

正如你所料,鬱金香的幽靈又回來了,這如這條推文所說:

比特幣將是下一個鬱金香泡沫。 除了作為交換媒介之外,它任何沒有工業和消費使用價值。 沒有內在價值。

也許這條推文成功地預言了一波迫在眉睫的價格崩潰。這條推文最正確的地方在於指出了加密貨幣不具有內在價值。

將加密貨幣與美元進行比較,美元是有價值的,因為有美國政府背書,有稅收作保障,有武力為後盾。,以及貨幣交易者已經把美元和其他貨幣掛鉤,所以其他貨幣也是有價值的,建立在價值共識之上,所以說美元也是“神話”的代表。

當然這並不是一個新觀點:仍有人認為取消金本位是個錯誤,畢竟你可以用一美元兌換固定的黃金,而黃金本身是有內在價值的,至少比其他金屬礦物更有價值——這是另一個“神話”。

加密貨幣,尤其是比特幣,本質上和美元、黃金沒有什麼差別,比特幣已經誕生了8年,吸引了許多聰明人的關注和投資,而把它換成什麼貨幣也越來越無關緊要。你能用比特幣在商店買東西嗎?好像不能,但你夜不能用一塊金子去商店買東西,但沒人會說黃金不能在金市上買賣。黃金能換成美元,美元能買商品,比特幣也一樣。換句話說,足夠的人相信黃金是有價值的,這足以使它成為現實,我懷疑我們也能類推到比特幣。

區塊鏈的效用

有觀點認為黃金是有價值的,因為它確實不僅僅有裝飾價值(還可以用於電子行業和牙科。 關於加密貨幣的效用,我在2014年寫過:

任何數位化的關鍵定義是邊際成本為零,比特幣及其代表的技術改變了這一切。 比特幣第一次既可以是數位的,又是唯一的,不需要任何實體來表現。 我認為比特幣的價值不止在於貨幣,我所說的突破事實上與貨幣毫無關係,理論上它可以應用於各種不可複製的物件,從股票證券到財產契約到遺產等等。

最近越來越火熱的乙太坊就是一個例子,乙太坊和比特幣一樣基於區塊鏈,用乙太幣來激勵礦工以核實交易。乙太坊中的交易,不單只是發送乙太幣而已,它還可以嵌入相當多的額外資訊。如果一筆交易是發送給合約的,那麼這些資訊就非常重要,因為合約將根據這些資訊來完成自身的業務邏輯。合約所能提供的業務,幾乎是無窮無盡的,它的邊界就是你的想像力,乙太坊可以用來程式設計,分散,擔保和交易任何事物:投票,功能變數名稱,金融交易所,眾籌,公司管理, 合同和大部分的協議,智慧財產權。

不出所料,這個功能的最大應用之一就是加密貨幣。去年是ICO爆炸式增長的一年。在ICO過程中,伴隨著代幣的買賣,一種新的基於區塊鏈的實體被創造了出來。而這些ICO的成品從理論上來說是有價值的,因為如果基於區塊鏈的應用能夠成功,這些貨幣能夠隨著時間升值。

這是創建一個去中心化的網路的潛力,從歷史上看,很難激勵創建新協議。有以下幾個原因:

1、沒有直接的方式來創建和維護這些協議。

2、由於雞和雞蛋問題,很難得到一個新的協議。 例如,使用SMTP,我們的電子郵件協定,沒有直接的貨幣激勵來創建協議 ,只有等到像Outlook,Hotmail和Gmail這樣的企業開始使用它,才做出了真正的業務。 因此,我們看到非常成功的協議,它們往往比較舊,在政府的支持下產生。

現在有人可以創建一個協議和相應的代幣,並為自己保留一些代幣,以便將來開發。 這是激勵創新的好方法:如果協議成功,代幣將升值。此外,代幣有助於解決雞和雞蛋的問題,一個網路加入的人越多,價值越大。那麼如何讓更多的人加入到一個全新的網路中?給他們一部分網路的所有權。

這兩個激勵措施是此消彼長的關係。 當你發現一個網路加入的人很少,且有用時,你有更強烈的動機加入。這是一個巨大的交易,也許跳出從聚合理論產生的反壟斷陷阱中最可行的方法。

與1999年互聯網泡沫的相似之處

問題在於,儘管區塊鏈應用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要投入現實應用卻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基於區塊鏈的加密貨幣的更好的類比不是鬱金香,而是互聯網本身,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 Marc Andreessen發現,許多互聯網泡沫時期死掉的公司,他們的商業方案實際上是可行的,只是觀念超前了15年。(比如失敗的寵物電商Pets.com的繼承者Chewy.com,在年初以33.5億美元被收購)

在創業圈子裡有句老話“做早(做晚)了就是做錯了”。在經濟意義上也是如此。如前文所述,如果加密貨幣價格的持續上漲被證明是一個泡沫,我不會感到驚訝。 不理智造成的泡沫和時機不對造成泡沫是根本不同的:後者具有真實的基礎,前者沒有。 也就是說一個是神話,一個純屬虛構。而神話具有強大的力量。

我不持有任何的比特幣或者其他加密貨幣。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告訴你,把比特幣或其他加密貨幣同公司股票進行對比沒有任何意義。

Source:stratechery,雷鋒網編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