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為太行山水造像——聶海濱的水墨情懷

近年來, 聶海濱的水墨山水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被多家單位和個人收藏。 他的山水畫多以北方太行山為題材, 運用最簡單的筆、墨、紙, 以最概括的國畫語言黑、白、灰, 描繪太行山的莽莽蒼蒼、雄奇壯闊和瑰麗高遠, 為山水造像, 傳達他對這一方山水最深切的熱愛與讚美。

這份熱愛源於他的鄉情。 聶海濱是個地地道道的“山裡娃”, 1962年生於河北井陘山區, 蒼岩山下, 他生長的地方目之所及都是連綿不盡的山巒峰嶺, 耳濡目染, 讓他對山石林泉的規律肌理, 對山間的微妙變化了然於胸, 為他的繪畫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

在近年的創作中, 他也不時走進太行山寫生, 對話真山真水, 對大自然體會揣摩, “搜盡奇峰打草稿”, 著力描摹山的壯美與水的靈動。

他的太行山水豪放凝練, 大氣天成, 獨具情韻。 在色彩和水墨上, 他重水墨, 運用墨蹟幹、濕、濃、淡、渾、厚、蒼、潤的微妙變化, 以單純的墨色表現絢麗豐富的自然。 他的畫善於留白, “計白當黑”, 如水天雲靄, 蒼茫飄逸, 與厚重的山石峰巒相互映襯, 悠遠而靈動, 別有韻味。

聶海濱水墨山水更大的特點是重書, 強調以書入畫。 他的書法毫不弱於他的繪畫。 他自小習字, 研摹顏魯公和魏碑, 從《聖教序》、漢隸《張遷碑》到《廣武將軍碑》《龍門二十品》以及《汝南王修治古塔銘》、王羲之《神雕序》, 醉心其間, 綜合諸碑之長,

遺貌取神。 聶海濱說, 他是以《張遷碑》的增減態度、《汝南王修治古塔銘》的拙樸與變化為性情。 品味他的行筆, 既有“二王”的氣韻, 又有黃庭堅狂草的凝重疏放。

而中國畫本身就是詩、書、畫等多種藝術的結合, 從傳統入手, 碑帖結合積古融今的書法對他的山水多有裨益, 實踐並發展了他的水墨技巧:巧妙地將碑的峻整、奇逸和帖的靈動、疏放融入到他的畫中, 使得他的山水更加墨趣天成。 “以書入畫, 以畫入書, 書畫合璧、相得益彰。 ”書畫家牛惠賓這樣評價聶海濱的書畫, 非常中肯。

聶海濱科班出身, 他的畫裡既有中國畫傳統水墨中的諸多元素, 又把西方造型的構建與秩序融為一體, 使得畫面的構成及視覺節奏感同筆墨濃淡幹濕巧妙結合,

給人以很強的當代感, 得到同行的認可和眾多書畫愛好者的喜愛。

對於自己的畫作, 聶海濱自己的評價是“雅俗共賞”。 他說:“在日常生活審美化的今天, 藝術與生活的關係越來越密切, 在藝術創作中, 藝術家在表現題材和取材視角方面都開始了普通化、大眾化的傾向, 目的就是為了關注生活、關注大眾。 我之所以畫山水畫, 一方面是出於我個人的愛好, 另一方面, 現代的人們生活壓力比較大, 每個人都嚮往一片‘世外桃源’, 在這個喧囂城市生活的同時, 內心渴望著一個‘山水田園夢’。 我希望我的畫筆能勾勒出最美的山水, 給人以心靈的視覺夢幻。 ”鋪開宣紙, 提筆作畫, 記憶中的山水, 眼前的山水早已和胸中的山水融為一體,

他享受著那份癡迷與快樂。

聶海濱簡介:

聶海濱, 字山樵, 號萬和堂主人、太行山人。 祖籍山東, 生長在河北太行山區, 畢業于河北工藝美術學校。 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行書委員會副秘書長。 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及省市大展並獲獎, 多幅作品被眾多單位及個人收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