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十八描”第33集對鞍馬情有獨鍾的著名畫家連環畫家許勇(上)

著名連環畫家 許勇

許勇 1933年出生于山東青島, 別名許湧, 著名中國畫家、連環畫家、美術教育家

1956年畢業於東北美專並留校任教。

1956年在浙江美術學院進修, 現任魯迅美術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連環畫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當代工筆劃學會理事、遼寧美術家協會顧問(原任遼寧省美協副主席)、雪廬畫會副會長、終生享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貢獻津貼。

《金田起義》、《鄭成功收復臺灣》、《戚繼光平倭圖》等多幅作品為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畫研究院、瀋陽故宮博物院等收藏, 曾在香港、新加坡、美國等諸多國家和地區舉辦個人畫展及講學。

連環畫《白求恩在中國》獲全國美展一等獎, 《嘎達梅林》獲銀牌獎, 《出發前》獲青年美展一等獎, 《群眾歌手》參加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

主要作品有:

20世紀50年代有:《鄭成功收復臺灣》、《戚繼光平倭圖》、《金田起義》……

60年代有:《群眾歌手》、《義和團民》、《送公糧》、《春天的道路》……70年代有:《千里送京娘》、《昭君出塞》、《白求恩在中國》(連環畫合作)……

80年代有:《李自成》(連環畫合作)、《成吉思汗的後代》、《出場》、《都侖江》、《巴特爾》、《前三名》、《路》、《奶》、《琪琪格》、《長平之戰》、《嘎達梅林》(連環畫合作)……

90年代有:《駿馬悲歌》、《草原十駿》、《雨中》、《月下十駿》、《義勇軍進行曲》、《回到拉薩》、《瑞雪豐年》、《西藏春早》、《五虎上將》……

2000年後有:《辛醜義和團民祭》、《二小放牛郎》、《十送紅年》等。 主要著作:《馬和藝術》、《動物速寫集》、《速寫》、《女性人體美與造型藝術》、《畫馬集》、《許勇畫集》、《馬的繪畫技法》、《素描人體》、《中國近代現代名家畫集——許勇》、《名家水墨——辛醜義和團民祭》……

許勇說起自己的人生經歷:“1933年深秋, 我出生於青島一個貧苦鐵路職工家庭,

鐵蹄的蹂躪、貧民區暗無天日的生活, 給我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幼小時坐在衣衫襤褸的母親身旁, 聽到的是那些真實人包括她自己的悲慘的故事, 構成了我一生的感情基礎。 ” “我所受到的最好的教育是童年的貧窮。 ”

許勇從小就愛上了繪畫。 十歲時就立下誓言“我應該畫畫!我必須畫畫!”

許勇19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東北美專, 即現在的魯迅美術學院。 他在學生時代給當年師生的印象是“非常用功, 很能吃苦”。 許勇老同學談起來還對他狠抓基本功的學習, 日夜流連于馬圈, 帶來滿身馬糞味留有深刻印象。 畢業創作《出發前》是在王緒陽老師的輔導下完成的, 獲省青年美展一等獎, 畫的是生產隊的馬圈早晨的繁忙景象,

當時他畫馬就出名了。 在大量速寫、素描和寫生素材支撐下完成的這幅創作,為許勇日後走向嚴肅的寫實主義道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此, 許勇開始了藝術創作的遠征。

畢業創作《出發前》

許勇自稱“石馬崗人許勇”。 石馬崗得名於一匹天馬的傳說,

他童年生活在那裡, 從小就喜歡馬、觀察馬。 他的愛馬之情也開啟了他的連環畫藝術生涯。 他影響最大的兩部連環畫——《嘎達梅林》和《白求恩在中國》中馬的形象可謂傳神之筆。

著名連環畫家顧蓮塘

顧蓮塘 (1935—1994年) 黑龍江穆棱人。 曾用名:顧世鐵, 字型大小:鐵子

著名連環畫家,擅長連環畫、工筆重彩中國畫、漫畫。 1958年畢業于東北美術專科學校工藝系裝滿專業,留校任教。

魯迅美術學院版畫系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在北京榮寶齋進修浮水印木刻。

作品有《一代天驕》、《闖王進京》等。

連環畫《白求恩在中國》(與許榮初、許勇、王義勝合作)在全國第二屆連環畫創作評獎中獲繪畫一等獎。

連環畫《嘎達梅林》(與許勇、趙奇合作)在第六屆全國美展中獲連環畫銀牌獎。

《蒙古騎兵戰》(工筆重彩中國畫)藏於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

《一代天驕》(工筆重彩中國畫)發表在灕江出版社出版的《中青年畫家作品自選集》中。

《李自成進北京》(工筆重彩中國畫)藏於陝西李自成紀念館。

著名連環畫家趙奇

趙奇1954年出生,滿族,遼寧錦縣人。著名中國畫家、連環畫家,擅長中國畫、連環畫。

1978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後留校任教。現為魯迅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遼寧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1982年作品《爬滿青藤的木屋》參加現代題材全國連環畫邀請展,獲首屆連環畫報金環獎。(人民美術出版社連環畫報)

1984年作品《嘎達梅林》參加第六屆全國美展,獲銀牌獎;《可愛的中國》參加第六屆全國美展, 獲銅牌獎。

1986年作品《可愛的中國》參加第三屆全國連環畫評獎,獲三等獎。(文化部 中國美術家協會)

1986年作品連環畫《嘎達梅林》(合作)參加第三屆全國連環畫評獎,獲二等獎。(文化部 中國美術家協會)

1991年作品連環畫《靖宇不死》參加第四屆全國連環畫評獎,獲繪畫一等獎。(中國新聞出版總署)

1984——1985年許勇、顧蓮塘、趙奇三人共同創作了連環畫《嘎達梅林》,為了創作《嘎達梅林》,許勇和同伴深入內蒙古大草原。體驗生活的壯美與燦爛。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夜是這樣黑,這樣深,除了身旁的兩個旅伴和腳下模糊的看不到幾步遠的微微發亮的公路外,別的什麼也看不見……我們冷得要命,三人緊緊偎依著,用畫夾擋著風,狂風越刮越凶,呼嘯著,把我們的沉默也吞沒了。”在草原,許勇與牧民豪飲,聽牧民唱頌他們的英雄都侖江,看剽悍的騎手追套野馬……蒙族人民雄鷹一樣的眼睛,瞳眸呈黃綠色,高大的顴骨,剛毅有力的嘴唇讓他感受到茫茫草原上成群的野馬,嚴寒和暴風雪,深沉的馬頭琴,充滿豪情的摔跤和賽馬,他們卷過歐亞大陸的祖先……在之後與蒙族人的相處中,蒙族人的善良熱情深深地感染著他。深入接觸他們,讓許勇有了創作靈感,由此創作出了代表作《嘎達梅林》,《嘎達梅林》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銀獎。

許勇認為連環畫就藝術層面而言,是很值得重視的:“現在名氣大的畫家,很多創作不了連環畫,連環畫是有內容的,因此創作對畫家的能力要求很高,需要畫家潛心學、苦心經營的。學生學連環畫,他們控制畫面的能力就會很強。現在的學生很少學連環畫,這樣創作的意識就比較低。另外媒體發達了,有照片,還可以投影進行放大,這樣很多人就照著照片畫,但是這樣的作畫不是創作,是臨摹,作畫的技能降低了不少。對於一個畫者來說,重要的是創作,重要的是老畫家的路子——寫生訓練,連環畫在這方面對畫家的訓練是很到位的,這個路子是對的。現在來看,連環畫進入課堂是很好的學畫方式。”

著名連環畫家許榮初 (1934—2005年)

許榮初(1934—2005年)江蘇武進人。著名連環畫家,擅長油畫、壁畫、美術教育。

1955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並留校任教。歷任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遼寧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白求恩在中國》(合作)獲第二屆全國連環畫評獎一等獎,壁畫《樂女遊春圖》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銅獎,參與全景畫《攻克錦州》獲創作、科技進步一等獎。

出版有《許榮初素描集》等。

著名連環畫家王義勝

王義勝 (1941—)生於遼寧蓋縣。著名連環畫家,擅連環畫、工筆人物山水。

1957年考入魯迅美術學院附中,1965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並留校任教。1982年深造於中國畫研究院人物畫研究班。現為中國畫系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同澤書畫研究院理事。

《白求恩在中國》四位創作人員

1973年許勇、許榮初、顧蓮塘、王義勝共同創作了線描本《白求恩在中國》連環畫。整部創作以全新而精湛的線描藝術形式,演繹了白求恩這位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在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中無私的獻出生命的高尚精神。畫家的人物塑造沒有那種誇張的高大全人物特寫,而是利用視角的變化,構圖的合理安排,人物的相互烘托來表現白求恩的形象。使之畫面更有生活氣息而不顯概念化和造作,精心的構圖和場景設計使這部作品中白求恩的形象更加真實感人。創作時,許勇和同伴一起沿著白求恩走過的路溯源,一路采風、速寫。

這四位作者都有實幹家的特點,許榮初是這套連環畫的組織者,由於他基本功扎實,並對白求恩事蹟熟悉,理解較深,使他在整理和刻畫主要人物形象方面,發揮了優異的才能。許勇是國畫人物畫家,負責人物線描,他用筆飽含感情,準確生動,他還是畫馬能手,畫中戰馬的形象不論巨細,都畫得酣暢傳神。白求恩在各種不同環境中騎馬行進的勃勃英姿,都很有民間傳說的色彩,洋溢著浪漫的激情。顧蓮塘多年研究構圖和人物動勢,有獨到的見解,生活速寫造詣頗深,為整套畫作的構圖打下了生動的基礎。王義勝擅畫工筆人物山水,畫中許多富有詩意的風景和風俗畫面大多出於他的筆下。在創作了線描連環畫《白求恩在中國》之後,又創作了十六幅工筆重彩的《白求恩在中國》連環畫。

最終,線描連環畫《白求恩在中國》獲第二屆全國連環畫評獎繪畫一等獎。

許勇1978年創作了線描連環畫《李自成》,李自成作為農民起義領袖是老百姓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在作品中,畫家用毛筆勾勒出的畫幅,線條,剛勁有力,諸多變幻,如長短、粗細,曲直、疏密、輕重、剛柔、氣韻和格調等,最終呈現的畫面人物眾多,每個神態各異,服裝、旗幟、紋飾無一不表現畫家筆下的線描旋律。作品譜寫了一曲老百姓熱烈歡迎闖王、對明王朝失望、對新政權的期待。

利用草原生活的大量素材,許勇創作了大批系列作品,蒙古族人民崇敬英雄,在那達慕盛會上,勝利了的摔跤手就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摔跤手的故事》是表現英雄的,摔跤手的形象,是力的頌歌,作品刻畫出了摔跤手無比英雄自豪的氣魄。

許勇在全國美展《摔跤手的故事》展品前留影

許勇在自己畫集的自述中,有一段話說得很坦率:“我的儀錶、相貌、風度、體力……各方面都沒有什麼可值得炫耀的地方,主客觀條件迫使我幹起了操持畫筆的行當。我天資較笨重、愚鈍,又固執、偏狹……但我有較多的熱情和精力,較多的愛與生命力,並且與消極、悲觀、懶散很少有緣……我只相信熱情和勞動,如果說“才華”和“天賦”是一切搞藝術的人所不可缺少的,那麼我對熱情、真誠、勇氣和勞動的信仰,也許正是我的天賦。我只信賴上天賦予我的最原始、最天然的一切。”

許勇表示:“今後,我想完成我們民族歷史和現實中有關‘生、死、愛’以及‘意志、勇氣、信念’等重大主題。計畫雖然龐大,但我有信心,首先我感到自己的經歷、思想和技巧已臻於成熟,其次,我尚有足夠的精力和熱情。”

(下集:許勇和他畫的馬)

圖文:大關、趙剛(連趣網CEO)

著名連環畫家,擅長連環畫、工筆重彩中國畫、漫畫。 1958年畢業于東北美術專科學校工藝系裝滿專業,留校任教。

魯迅美術學院版畫系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在北京榮寶齋進修浮水印木刻。

作品有《一代天驕》、《闖王進京》等。

連環畫《白求恩在中國》(與許榮初、許勇、王義勝合作)在全國第二屆連環畫創作評獎中獲繪畫一等獎。

連環畫《嘎達梅林》(與許勇、趙奇合作)在第六屆全國美展中獲連環畫銀牌獎。

《蒙古騎兵戰》(工筆重彩中國畫)藏於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

《一代天驕》(工筆重彩中國畫)發表在灕江出版社出版的《中青年畫家作品自選集》中。

《李自成進北京》(工筆重彩中國畫)藏於陝西李自成紀念館。

著名連環畫家趙奇

趙奇1954年出生,滿族,遼寧錦縣人。著名中國畫家、連環畫家,擅長中國畫、連環畫。

1978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後留校任教。現為魯迅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遼寧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1982年作品《爬滿青藤的木屋》參加現代題材全國連環畫邀請展,獲首屆連環畫報金環獎。(人民美術出版社連環畫報)

1984年作品《嘎達梅林》參加第六屆全國美展,獲銀牌獎;《可愛的中國》參加第六屆全國美展, 獲銅牌獎。

1986年作品《可愛的中國》參加第三屆全國連環畫評獎,獲三等獎。(文化部 中國美術家協會)

1986年作品連環畫《嘎達梅林》(合作)參加第三屆全國連環畫評獎,獲二等獎。(文化部 中國美術家協會)

1991年作品連環畫《靖宇不死》參加第四屆全國連環畫評獎,獲繪畫一等獎。(中國新聞出版總署)

1984——1985年許勇、顧蓮塘、趙奇三人共同創作了連環畫《嘎達梅林》,為了創作《嘎達梅林》,許勇和同伴深入內蒙古大草原。體驗生活的壯美與燦爛。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夜是這樣黑,這樣深,除了身旁的兩個旅伴和腳下模糊的看不到幾步遠的微微發亮的公路外,別的什麼也看不見……我們冷得要命,三人緊緊偎依著,用畫夾擋著風,狂風越刮越凶,呼嘯著,把我們的沉默也吞沒了。”在草原,許勇與牧民豪飲,聽牧民唱頌他們的英雄都侖江,看剽悍的騎手追套野馬……蒙族人民雄鷹一樣的眼睛,瞳眸呈黃綠色,高大的顴骨,剛毅有力的嘴唇讓他感受到茫茫草原上成群的野馬,嚴寒和暴風雪,深沉的馬頭琴,充滿豪情的摔跤和賽馬,他們卷過歐亞大陸的祖先……在之後與蒙族人的相處中,蒙族人的善良熱情深深地感染著他。深入接觸他們,讓許勇有了創作靈感,由此創作出了代表作《嘎達梅林》,《嘎達梅林》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銀獎。

許勇認為連環畫就藝術層面而言,是很值得重視的:“現在名氣大的畫家,很多創作不了連環畫,連環畫是有內容的,因此創作對畫家的能力要求很高,需要畫家潛心學、苦心經營的。學生學連環畫,他們控制畫面的能力就會很強。現在的學生很少學連環畫,這樣創作的意識就比較低。另外媒體發達了,有照片,還可以投影進行放大,這樣很多人就照著照片畫,但是這樣的作畫不是創作,是臨摹,作畫的技能降低了不少。對於一個畫者來說,重要的是創作,重要的是老畫家的路子——寫生訓練,連環畫在這方面對畫家的訓練是很到位的,這個路子是對的。現在來看,連環畫進入課堂是很好的學畫方式。”

著名連環畫家許榮初 (1934—2005年)

許榮初(1934—2005年)江蘇武進人。著名連環畫家,擅長油畫、壁畫、美術教育。

1955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並留校任教。歷任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遼寧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白求恩在中國》(合作)獲第二屆全國連環畫評獎一等獎,壁畫《樂女遊春圖》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銅獎,參與全景畫《攻克錦州》獲創作、科技進步一等獎。

出版有《許榮初素描集》等。

著名連環畫家王義勝

王義勝 (1941—)生於遼寧蓋縣。著名連環畫家,擅連環畫、工筆人物山水。

1957年考入魯迅美術學院附中,1965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並留校任教。1982年深造於中國畫研究院人物畫研究班。現為中國畫系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同澤書畫研究院理事。

《白求恩在中國》四位創作人員

1973年許勇、許榮初、顧蓮塘、王義勝共同創作了線描本《白求恩在中國》連環畫。整部創作以全新而精湛的線描藝術形式,演繹了白求恩這位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在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中無私的獻出生命的高尚精神。畫家的人物塑造沒有那種誇張的高大全人物特寫,而是利用視角的變化,構圖的合理安排,人物的相互烘托來表現白求恩的形象。使之畫面更有生活氣息而不顯概念化和造作,精心的構圖和場景設計使這部作品中白求恩的形象更加真實感人。創作時,許勇和同伴一起沿著白求恩走過的路溯源,一路采風、速寫。

這四位作者都有實幹家的特點,許榮初是這套連環畫的組織者,由於他基本功扎實,並對白求恩事蹟熟悉,理解較深,使他在整理和刻畫主要人物形象方面,發揮了優異的才能。許勇是國畫人物畫家,負責人物線描,他用筆飽含感情,準確生動,他還是畫馬能手,畫中戰馬的形象不論巨細,都畫得酣暢傳神。白求恩在各種不同環境中騎馬行進的勃勃英姿,都很有民間傳說的色彩,洋溢著浪漫的激情。顧蓮塘多年研究構圖和人物動勢,有獨到的見解,生活速寫造詣頗深,為整套畫作的構圖打下了生動的基礎。王義勝擅畫工筆人物山水,畫中許多富有詩意的風景和風俗畫面大多出於他的筆下。在創作了線描連環畫《白求恩在中國》之後,又創作了十六幅工筆重彩的《白求恩在中國》連環畫。

最終,線描連環畫《白求恩在中國》獲第二屆全國連環畫評獎繪畫一等獎。

許勇1978年創作了線描連環畫《李自成》,李自成作為農民起義領袖是老百姓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在作品中,畫家用毛筆勾勒出的畫幅,線條,剛勁有力,諸多變幻,如長短、粗細,曲直、疏密、輕重、剛柔、氣韻和格調等,最終呈現的畫面人物眾多,每個神態各異,服裝、旗幟、紋飾無一不表現畫家筆下的線描旋律。作品譜寫了一曲老百姓熱烈歡迎闖王、對明王朝失望、對新政權的期待。

利用草原生活的大量素材,許勇創作了大批系列作品,蒙古族人民崇敬英雄,在那達慕盛會上,勝利了的摔跤手就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摔跤手的故事》是表現英雄的,摔跤手的形象,是力的頌歌,作品刻畫出了摔跤手無比英雄自豪的氣魄。

許勇在全國美展《摔跤手的故事》展品前留影

許勇在自己畫集的自述中,有一段話說得很坦率:“我的儀錶、相貌、風度、體力……各方面都沒有什麼可值得炫耀的地方,主客觀條件迫使我幹起了操持畫筆的行當。我天資較笨重、愚鈍,又固執、偏狹……但我有較多的熱情和精力,較多的愛與生命力,並且與消極、悲觀、懶散很少有緣……我只相信熱情和勞動,如果說“才華”和“天賦”是一切搞藝術的人所不可缺少的,那麼我對熱情、真誠、勇氣和勞動的信仰,也許正是我的天賦。我只信賴上天賦予我的最原始、最天然的一切。”

許勇表示:“今後,我想完成我們民族歷史和現實中有關‘生、死、愛’以及‘意志、勇氣、信念’等重大主題。計畫雖然龐大,但我有信心,首先我感到自己的經歷、思想和技巧已臻於成熟,其次,我尚有足夠的精力和熱情。”

(下集:許勇和他畫的馬)

圖文:大關、趙剛(連趣網CEO)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