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巴金故居館刊《點滴》,出版50期了

上海武康路的巴金故居, 是研究現代文學的重鎮之一。 巴金故居為了更好的研究現代文學, 就創辦了《點滴》雙月刊, 刊物由原《收穫》主編李小林擔任顧問, 陳思和、陳子善擔任主編, 執行主編則由青年文學評論家、巴金故居副館長周立民擔任。

截止目前, 《點滴》已出版50期了, 不少文學名家在此刊發表文章, 記述文壇風流, 成為研究現代文學的一塊重鎮。 同時, 作為全民閱讀的代表, 《點滴》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我曾在《今晚報》的“讀書民刊”專欄裡介紹過這本雜誌:

上海巴金故居編有讀書雜誌《點滴》, 這本創刊於2008年的雜誌, 裡面的欄目也很有意思, 比如還魂草、夢與醉、懷念集、短簡、真話集、憩園、無題集等, 內容大都與巴金相關, 回憶、閱讀經驗, 在這裡都可以尋見一二, 同時還兼顧巴金與文朋詩友的來往, 但大體為現代文學的研究範圍。

現代文學現在研究的人多, 內容也極豐, 單就巴金和他的朋友們, 就有無數的話題可以探討, 比如他跟曹禺、辛笛等人的通信與交往, 從那點點滴滴中大致可以看出當時的文壇狀況。 雜誌的可讀性並不是指八卦緋聞之類的玩意兒, 在《點滴》裡, 既有史料, 也有對文本的分析,

更有在某些疑點上的探尋, 這樣的研究看似瑣碎, 卻構成了現代文學的全景圖。

周立民君主持《點滴》, 選文嚴格, 又有趣味, 也正是這樣, 雜誌的風格趨於統一, 相對於蕪雜的文壇, 這裡可算是一份淨土。 《點滴》也會開設專欄, 譬如民刊傳奇(讀書民刊主編談雜誌)、甘棠之華(周立民)、梅川劄記(陳子善)、晴窗分茶(張新穎)、藏劄零墨(朱祖熹), 讓雜誌活色生香, 透出濃濃的文化氣息。

有意思的是, 《點滴》還分為平裝、毛邊兩種。 雜誌做毛邊本的真不多見。 而邊裁邊讀是讀書人的趣味, 一點一滴, 彙聚的與其說是文化的力量, 不如說是在謀求文化上的理想, 在那裡, 閱讀也變得愜意一點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