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中國經濟深化改革在路上 正由世界工廠變為世界市場-時事中國-時政頻道-中工網

經濟全球化是曆史大勢, 促成了貿易大繁榮、投資大便利、人員大流動、技術大發展。 與此同時, 發展失衡、治理困境、數字鴻溝、公平赤字等問題也客觀存在。 在此背景下,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如何通過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轉型, 在實現自身經濟穩健發展的同時, 積極與世界各國緊密合作, 推進包容性的經濟全球化, 為全球發展注入穩定要素, 受到國內外的高度關注和期待。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正在北京釣魚台舉行, 與會國內外嘉賓圍繞“中國與世界:經濟轉型和結構改革”主題展開深入探討,

紛紛獻計獻策。

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楊偉民

理解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要把握當代中國改革發展中的兩個大邏輯。

第一個邏輯是中國經濟運行中出現的短期問題, 其根源是重大的結構性失衡。 第二個邏輯是這些重大的結構性失衡, 根本原因是體制機制障礙, 使市場沒有充分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政府沒有更好地發揮應有的作用。

關於第一個邏輯, 實體經濟的供需失衡是當前一個重大的結構性矛盾。 產能過剩怎麼形成的?是因為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時候, 需求結構是一種面向低端消費為主的, 面向出口和投資需求為主的結構。

現在需求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 原來那些低端產品的產能就變成了過剩產能。

關於第二個邏輯, 就是實體經濟這種結構性失衡, 追根溯源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 市場還沒有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政府在配置資源中的影響力過大, 所以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通過體制機制改革, 解決這種重大的結構性失衡。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一句話, 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 在這方面, 需要進一步落實到位。

總之,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 中國將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來推動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我相信這必將為全球經濟的強勁可持續增長作出貢獻。

發展不可放棄製造業這個根本

工信部部長 苗 圩

這些年, 中國的製造業投資當中, 民間投資大概佔比都在60%以上。 不過, 去年整個製造業的投資比上一年只增長了3%多一點, 這個數字裡面反映出了幾個問題:

第一, 社會有大量的資本找不到投資的方向。 製造業又需要大量投資, 特別是中小企業需要大量的投資, 因此, 社會資本避實就虛的現象必須改變。

第二, 製造業相對的投資收益率是比較低的。 一些製造業企業, 賺錢後都想去資本市場上增值, 而不是進一步投入到製造業裡來。 我們致力於鼓勵製造業從產業鏈的低端向高端發展。 除了創新驅動以外, 我們還按照產業價值鏈的微笑曲線,

鼓勵企業向兩端延伸。

第三, 民間投資的壁壘依然存在。 所以, 中國政府制定了關於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檔案, 其中, 實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個重要方向, 這給民間資本創造了新機會。

第四, 關於對技術改造的問題。 有人曾認為, 國家要培育新興產業, 傳統製造業可能會被拋棄。 在傳統製造業裡, 的確有一些產能過剩的問題, 但所謂的新興產業, 除了少部分是新的產業外, 更多的還是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

通過以上四方面的努力, 我想製造業投資低迷的狀況會得到改善。 我們未來的發展絕對不能放棄製造業這個根本, 否則僅靠以錢生錢, 就容易催生泡沫, 國際金融危機的教訓也提示了這一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