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須實現五大戰略轉向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融合發展成為廣東城市與產業轉型與升級的引擎, 既是國家戰略佈局與發展的需要, 更是廣東省委、省政府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回應。 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到1萬美元這個階段, 是經濟與產業結構快速變化的重要時期, 也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正處在這個重要的時期。 面對當前金融危機後續影響和產能過剩的挑戰, 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的五大戰略轉向, 為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提供了新動力, 也是廣東優化產業結構、擴大內需和促進發展的戰略舉措。

由“要素推動”轉向“創新驅動”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特別是核心區, 在改革開放30多年來以要素推動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需要從“要素推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具體表現在:一是擴張方式上, 從主要依靠耗費資源外延擴張的階段向主要依靠內涵集約利用資源的階段轉變, 通過技術進步提高對資源和環境的利用率, 減少對資源和環境的粗放式浪費。 二是產業結構上, 以內涵提升促進傳統中低端產業向中高端產業轉變。 三是利用方式上,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以依賴低勞動力成本和低價土地資源轉向加強自主創新, 在產品創新、技術升級、商業模式創新、經營管理創新等方面實現自主創新,

成為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 突破產業有產業無技術的被動局面。

由“品質推進”轉向“品牌推進”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產業品質已經有一定的水準, 未來需要從產品品質、技術升級、管理創新、健康環保等深層本質上突破, 由“品質推進”向“品牌推進”轉變。 一是通過加強企業品牌、區域品牌和集體商標等探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產業的整體升級和轉變, 如在現有優勢產業及中小企業比較集中的區域, 突破行政區劃的局限, 加快規劃和建設產業集群升級示範區, 促進產業基地建設, 塑造區域品牌。 二是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趨向、產業發展狀況, 整合全國乃至全球科技資源創建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公共創新平臺,

提升企業品牌創新發展能力。 三是積極開展自主品牌經營, 壯大品牌企業實力, 打造更多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名牌產品。 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優勢產業領域內, 著力通過5-10年時間培育10家年銷售收入超千億元、20家年銷售收入超500億元、30家年銷售收入超100億的大企業集團。 四是重視先進管理技術和管理品牌的引進。

由“產業集聚”轉向“產業集群”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產業通過集聚, 已經形成若干產業集聚區和重點骨幹企業, 未來需要從“產業集聚”向“產業集群”轉變:一是通過培育區域品牌、建構公共服務平臺、完善生產配套和扶持行業協會等提升傳統產業集群,

推動從勞動密集型向勞動——技術密集型轉型, 從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提升, 從完善產業鏈向形成價值鏈提升。 二是加快壯大新產業集群如金融、物流、汽車、造船、石化、平板顯示、新一代移動通信等, 力爭高產業層次、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業佔據產業主導地位。 三是以大企業、大專案帶動為重點, 通過聯合港澳共同推進產業戰略平臺共建, 吸引全球500強、央企業以及行業十強企業及其關聯產業, 把雲計算、大資料、LED、新能源、造船、石化、航空製造、生物醫藥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 形成產業配套與集群化發展。

由“產業協作”轉向“產業融合”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產業協作已經形成了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格局,

未來需要從“產業協作”向“產業融合”轉變。 一是將生產性服務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聯合港澳產業資本、金融資本共同加強設計創意、現代物流、科技研發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 注重製造與服務的相互滲透, 實現製造與服務一體化發展, 促進廣東製造與服務融合發展;二是對於具備優勢的第二產業, 延長、加深其產業鏈, 形成若干個特色產業集群, 全面提升傳統優勢工業, 進行技術創新, 實現二產高級化和經濟增長集約化。 三是加快二、三產融合發展四是立足特色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農業和生態環境, 鼓勵扶持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和農產品加工業, 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由“區域內聚”轉向“區域聯動”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區域化趨勢的進一步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各區域謀求其經濟長遠持續快速發展,離不開與周邊地區經濟的協作與整合。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需要從“區域內聚”向“區域聯動”轉變,與港澳深化合作,共同創造區域發展活力,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產業聯合體。同時需要緊密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產業發展規劃,合理制定產業空間佈局與功能錯位,重點建設沿海產業帶、城市產業核心區和重點產業園區,實現區域產業特色化,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作者系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副教授、博士)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區域化趨勢的進一步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各區域謀求其經濟長遠持續快速發展,離不開與周邊地區經濟的協作與整合。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需要從“區域內聚”向“區域聯動”轉變,與港澳深化合作,共同創造區域發展活力,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產業聯合體。同時需要緊密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產業發展規劃,合理制定產業空間佈局與功能錯位,重點建設沿海產業帶、城市產業核心區和重點產業園區,實現區域產業特色化,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作者系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副教授、博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