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複建十三行打造高水準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在中國走向全球的進程中, 十三行是一個具有世界意義的歷史文化遺產。 在清中葉長達100多年的時間裡, 這個方圓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商業區是全球著名的國際貿易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 當前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 十三行是承載廣東重啟海洋夢, 復興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支點, 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排頭兵的強大動力, 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產業共建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源。 在南沙自貿片區以產業和貿易園區方式複建十三行, 打造高水準對外開放的門戶樞紐, 對廣東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開放型經濟新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以產業和貿易園區方式在南沙新區複建十三行。 由於位於荔灣的十三行遺址原有的古建築基本消亡殆盡, 原有的遺址區被分割肢解, 再加上該地段一直都是廣州商貿繁華之地, 高樓林立, 寸土寸金, 交通要道動一土而牽全區, 拆掉重建完全不可行, 也無法全面整修。 因此, 除了在原有的遺址上繼續以十三行博物館為中心開展點狀的十三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之外, 十三行歷史文化街區已很難恢復往日的景觀, 在遺址地整體複建已不可行。 歷史上的荔灣是廣州的出海口, 而南沙是目前廣州新的出海口, 具有優良的港口條件、自貿區的政策條件和較為寬裕的土地條件。

以產業和貿易園區方式在南沙異地複建十三行, 既可以作為廣東新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標誌, 又可以作為南沙自貿片區的地理載體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國際貿易樞紐, 廣州“三中心一體系”和“三大戰略樞紐”建設的重要支撐。

新十三行將彙聚“海絲”沿線國家文明, 建設成為集文化遺產保護、旅遊產業開發、國際商貿與交流等功能於一體的產業和文化綜合體, 成為廣東省乃至全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標誌性專案。

文化遺產保護功能。 在南沙異地重現十三行歷史文化空間, 對已經消失或嚴重毀壞的十三行歷史文化空間景觀建築進行複製, 主體建築以十九世紀上半葉十三行繁盛期的空間佈局為藍本空間佈局,

並複建其他歷史時期廣州海上絲綢之路代表性景觀建築。 通過這一歷史文化空間的重要歷史場景、歷史事件, 展現十三行文化遺產的價值內涵, 使嶺南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價值文化在歷史場景呈現、傳承與弘揚。 讓行將消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回歸歷史文化場, 為與十三行關係密切的廣府說唱、粵謳、南音、民謠、民間戲曲、外銷畫、地名故事、“竹枝詞”等非遺事項的展示、傳承與發展創造合適的文化場。

旅遊產業功能。 作為我國歷史文化名城, 廣州缺乏一個如西安大唐芙蓉園、杭州宋城主題公園、開封清明上河園類似的旗幟性歷史主題公園專案。 建設十三行文化主題公園, 複建當年十三行文化空間景觀建築的歷史樣貌,

重現當年一口通商、萬國淘金的歷史場景, 活化附著于這些歷史景觀建築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海絲諸國文化風情。 十三行文化主題公園將充分整合廣州十三行以及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文化資源, 並通過文化與科技、文化與資本的融合, 開發適合大眾文化欣賞與消費口味, 集主題歷史文化場景體驗式旅遊、特色文化演藝、特色購物體驗、海絲各國特色美食體驗等於一體的特色文化旅遊產品, 令旅遊者如同時空穿越, 在可視、可遊、可觸摸、可身臨其境的歷史文化場景中去體驗十三行, 體驗中國最早的經濟貿易特區, 體驗中國最早的跨國公司或財團, 體驗廣州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歷史事件等,
感受到巨大的歷史震撼力和豐富的歷史資訊, 感受到嶺南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海洋文化內涵。

國際貿易與交流功能。 新十三行將實現歷史和現實的完美融合, 不僅僅只是歷史文化旅遊參觀項目, 同時也是一個國際貿易園區和會議會展中心。 建築和空間原貌複建, 實現歷史的活化, 同時作為國際貿易公司的辦公場所, 吸引國際貿易公司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公司進駐, 建設成為廣州國際貿易中心區, 與南沙港、琶洲廣交會一起, 構成廣州千年商都在新時期的“三駕馬車”。 建設國際會議中心、國際論壇酒店, 舉辦海上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和圖書展, 打造“海上絲路”國際高峰論壇並成為永久會址, 爭取國家將APEC、ASEM、CICA等國際協商會議放在十三行舉行, 引導沿線國家地方、民間挖掘“海上絲路”歷史文化遺產,聯合舉辦專項投資、貿易、文化交流活動,成為廣東新時期對外開放的門戶樞紐和集中展示區,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核心工程。

作者系廣東省社科院廣東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院長

引導沿線國家地方、民間挖掘“海上絲路”歷史文化遺產,聯合舉辦專項投資、貿易、文化交流活動,成為廣東新時期對外開放的門戶樞紐和集中展示區,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核心工程。

作者系廣東省社科院廣東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院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