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今意思差距最大的一個成語,以前讓人追捧,如今是惡毒的罵人詞

中國的漢語由於歷經年代極其久遠, 這裡面很多詞語都有著特殊的含義, 用在不同的場合意思截然相反。 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一個成語,

這個成語如今經常被用在罵人的場合, 它就是“衣冠禽獸”。 如今誰都知道“衣冠禽獸”是一個罵人不帶髒字的成語, 而且憤恨、侮辱的語氣非常深重, 很惡毒。 除非萬不得已, 這個成語很少強加於人。 唯獨那些道德淪喪、行為下流、處事卑劣的無恥之徒, 才可能被罵成“衣冠禽獸”。

可是鮮為人知的是, “衣冠禽獸”這個成員原來根本不是如今這個意思, 它來源於明朝官員穿的衣服。 據史書記載, 明朝文官官服上面繡著禽, 武官官服上繡著獸, 於是就有了“衣冠禽獸”這個成語。 不僅如此, 當時對文武官員的官服還有這極其嚴格的規定:

文官一品繡仙鶴, 二品鄉繡錦雞, 三品繡孔雀, 四品繡雲雁, 五品繡白鷳, 六品繡鷺鷥, 七品繡鴛鴦, 八品繡黃鸝, 九品繡鵪鶉;武官一品、二品繪獅子, 三品繪虎, 四品繪豹, 五品繪熊, 六品、七品繪彪, 八品繪犀牛, 九品繪海馬。 文武官員一品至四品穿紅袍, 五品至七品穿青袍, 八品和九品穿綠袍。

如果按照上面的規定來看, 當時的“衣冠禽獸”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褒義詞, 表達了人們對更高官職的嚮往。 或者說, 當時能穿上這種服裝的人, 都是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 那麼既然是褒義詞, 為何古代的意思和如今有著天壤之別呢?這還要從明朝說起。 明朝晚期, 由於宦官專權, 民不聊生, 結果當時的老百姓就認為穿著官服的官員道貌岸然,

認為這些人是導致自己生活艱難的最重要的原因。 於是, 從那時起“衣冠禽獸”逐漸有了罵人貶義的意思。

其實在明朝時還有一個跟如今“衣冠禽獸”意思相近的成語, “衣冠梟獍”。 “衣冠梟獍”這個成語在當時被用在那些道德淪喪、行為卑劣的“偽君子”身上,

這是一種惡毒的成語。 “衣冠梟獍”中的“梟”, 是一種窮凶極惡的鳥兒, 這種鳥它為了存活, 不擇手段, 不惜吞吃母親;“獍”, 也是一種窮凶極惡的凶獸, 這種動物饑不擇食, 最後咬死自己的父親將其吃掉。 試想如果用這種成語來形容一個人, 那麼此人的品行低劣到什麼程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