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論書|五月推薦書單(社科類)

點擊上方“蓑翁論書”藍字, 即可關注本公號。

(德)馬克斯·韋伯《學術與政治》(三聯書店):韋伯影響最大, 也算得上是最為重要的兩篇演講實錄,

不只詳細論述了投身學術工作和政治工作的必備條件和素質, 還通過他對學術與政治的解讀, 將其在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方面的學術思想精華展現無餘。 而這兩篇演講中, 圍繞學術工作和政治工作的不同定位和訴求之間的衝突與張力, 也是理解韋伯學術思想與德國現實政治之間關聯性的一把鑰匙。 在一百年之後, 再讀韋伯的這兩篇演講, 會發現其中對於現代性弊端的種種反思, 以及對於學術與政治之間矛盾衝突的憂慮, 都絲毫沒有過時。

(加)查理斯·泰勒《世俗時代》(上海三聯書店):當代最重要的哲學家、政治學家和社會學家查理斯·泰勒關於現代性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以鴻篇巨制的篇幅和架構, 歷數西方社會從宗教主導的社會, 到世俗化社會的轉變歷程, 以及在這種轉變過程中, 個人-社會-國家之間的關係變化。 這樣一本長達千頁的論著, 將泰勒之前的《自我的根源》《現代社會想像》等論著裡的觀點和研究心得融匯於一體, 就泰勒已經年近九十的高齡來說,

頗有一點蓋棺論定的封刀之作的感覺。 在這本書裡, 泰勒廣泛徵引了各種跟西方世俗化進程相關的文學、哲學、社會科學論著, 並跟與此話題有關的各位頂級學者和作家之間展開深入的對話交流, 這樣一部探討世俗社會的惶惶巨著, 誕生於這樣一個娛樂方式多元化、輕閱讀與淺閱讀盛行的時代裡, 本身就頗有幾分反世俗社會的背反意味。

(美)羅威廉《救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儘管《紅雨》和《漢口》等論著揚名天下, 但個人認為, 關於清代中葉著名高官陳宏謀的這本《救世》, 才是羅威廉先生最為精彩, 也是用力最勤的一本論著。 作者通過做人、生財、經世等三大部分十二個專題, 系統闡述陳巨集謀在為官、做人、經世、治家等各個方面的思想觀念和政治功績, 其對於龐雜史料的搜集、梳理和分析功力讓人歎為觀止。 而在分析陳宏謀思想的同時, 作者始終注意陳的思想觀念與十八世紀中國政治文化精英意識之間的對比與關照, 使得這樣一部論著,

秉承了作者一以貫之的“小切口, 大視野”的研究和寫作路徑, 成為以人物史來撰寫社會史的典範之作。 大力推薦。

(法)呂西安·若姆《托克維爾》(三輝圖書&灕江出版社):關於法國社會學家托克維爾的重要思想評傳, 以對於托氏代表作《論美國的民主》和《舊制度與大革命》的文本細讀為中心, 採取各種比較分析的方式,展現托氏在貴族制與民主制之間不斷遊移、徘徊的思想面貌。儘管章節之間內容不太均衡,並且敘述相對飄逸散亂,但仍然堪稱研究托氏思想最重要的二手文獻之一。

(美)傑克·斯奈德《從投票到暴力》(三輝圖書&中央編譯出版社):本書堪稱是英國社會學家邁克爾·曼的那本《民主的陰暗面》的姊妹作,同樣是以豐富而詳實的案例素材,來佐證不成熟的民主制度,與民族主義狂熱,以及由之而生的族群暴力之間的緊密關聯。由此,作者並不是要否定民主制度本身,而是強調如果沒有完備的配套制度體系和成熟的社會文化氛圍與與之相適應,那麼民主制度的引進,很可能會造成“南橘北枳”的惡果。這樣的警告,非常值得身處轉型期之中的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領導者們反思。

(美)柏文莉《權力關係》(江蘇人民出版社):從婚姻、人際關係和經濟聯繫等角度出發,探討兩宋時期的政治精英階層保持家族地位長久不衰的各種方法與策略,進而引出科舉制度的盛行對於社會流動和社會整合的巨大推動作用這一傳統經典命題,以此回應所謂唐宋變革論。在分析過程中,既採用了關於宰相群體的宏觀統計的定量論述,又有對於婺州地區精英家族個案的定性研究。的確是一部頗具啟發性的關於宋代社會史的力作。

(美)阿倫特《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譯林出版社):這本由納粹戰犯艾希曼的庭審報導結集而成的書,雖然不是阿倫特最重要的著作,但卻是她最廣為人知,也是引發爭議最大的一本書。由於是給《紐約客》雜誌的撰稿,這本書的內容近似於新聞特稿的體裁,而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學術論著。作為猶太民族的一員,阿倫特從現代科層體制的角度,對艾希曼犯下的滔天罪惡所做的冷靜分析,對猶太人組織在大屠殺中所起的不光彩作用的揭露,以及對此次審判不符合程式正義之處的批判,都無疑需要巨大的勇氣和卓越的見識。從今天的眼光來看,這本書可以跟鮑曼的《現代性與大屠殺》並列,共同成為以對猶太人的大屠殺事件切入,深刻反思現代性種種弊端的力作。

(美)詹姆遜《重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美國著名馬克思主義學者詹姆遜解讀馬克思的《資本論》的力作,與後世很多學者更多從政治經濟學和全球化角度分析《資本論》不同,詹姆遜這本小書更多側重於從哲學層面進行解讀,深入分析《資本論》裡的時空觀念和辯證法思想,可以作為進入《資本論》原典閱讀的導讀性書籍。

(美)凡勃倫《有閑階級論》(中央編譯出版社):關於階級與階層研究的必讀之作。相比於馬克思從生產資料佔有和經濟地位角度分析階級分野,凡勃倫的分析方法更接近於韋伯的路徑,即從文化、心理和行為方式的角度,考察階層之間的區隔。本書提出的炫耀性消費與炫耀性休閒,基於對人性複雜性的理解而得出,已經成為社會學領域的經典概念。今天再來讀這本書,會發現中國當下的很多場景,跟書中的記述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張純明《中國政治兩千年》(當代中國出版社):跟很多民國時期的學術經典類似,這本關於中國政治結構及其特點的“大家小書”,同樣誕生於抗戰時期的陪都重慶,家國破碎的憂患意識,讓作者全面反思中國政治的優缺點和亟待解決的弊端,而耶魯博士的教育背景,又讓其能夠站在中西歷史與現實比較的大視野上進行分析。短短幾萬字的小書,卻微言大義,切中要害,值得細讀。

龐海音《大時代裡的小雜誌》(中央編譯出版社):難得的關於中國當代思想文化類第一刊物——《讀書》雜誌的研究專著,系統梳理了《讀書》雜誌創刊三十年來刊物定位、文章類型、傳播訴求、現實關懷和美學理念等方面的發展歷程和鮮明特點。限於作者文藝學的專業背景,本書採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本分析和文獻綜述,並沒有對《讀書》相關作者、編者和讀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訪談和田野調查,使得這本論著,更多停留在出版史或思想史層面的分析,而很難被稱為真正的知識社會學論著。儘管如此,本書對於瞭解《讀書》雜誌的發展歷程,以及這本雜誌與變革時代的互動關係,仍然很有幫助。

《南風窗》雜誌社(編)《未來已來》(花城出版社):《南風窗》雜誌社的品牌欄目——“全球思想家”欄目的文章精選集。該欄目創立於2012年,主要關注全球格局範圍內的重大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其作者都是諸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等在內的全球政治、經濟和文化精英,文章普遍具有大格局、高視野和不俗的見識。該欄目創辦五年以來,明顯提升了《南風窗》雜誌的全球視野和高端定位,而這本精選集,無論對於《南風窗》的忠實讀者,還是對於嚴肅政經話題愛好者來說,都值得收藏和閱讀。

(本書單所收書目,全部來自蓑翁在五月份讀過,並且評星在四星或以上的思想社科類書籍,點評僅代表個人觀點,供書友們參考。)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朋友圈,謝謝!

@江海一蓑翁 的個人原創作品發佈平臺,從書出發,暢談一切優秀的思想、文化與藝術,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採取各種比較分析的方式,展現托氏在貴族制與民主制之間不斷遊移、徘徊的思想面貌。儘管章節之間內容不太均衡,並且敘述相對飄逸散亂,但仍然堪稱研究托氏思想最重要的二手文獻之一。

(美)傑克·斯奈德《從投票到暴力》(三輝圖書&中央編譯出版社):本書堪稱是英國社會學家邁克爾·曼的那本《民主的陰暗面》的姊妹作,同樣是以豐富而詳實的案例素材,來佐證不成熟的民主制度,與民族主義狂熱,以及由之而生的族群暴力之間的緊密關聯。由此,作者並不是要否定民主制度本身,而是強調如果沒有完備的配套制度體系和成熟的社會文化氛圍與與之相適應,那麼民主制度的引進,很可能會造成“南橘北枳”的惡果。這樣的警告,非常值得身處轉型期之中的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領導者們反思。

(美)柏文莉《權力關係》(江蘇人民出版社):從婚姻、人際關係和經濟聯繫等角度出發,探討兩宋時期的政治精英階層保持家族地位長久不衰的各種方法與策略,進而引出科舉制度的盛行對於社會流動和社會整合的巨大推動作用這一傳統經典命題,以此回應所謂唐宋變革論。在分析過程中,既採用了關於宰相群體的宏觀統計的定量論述,又有對於婺州地區精英家族個案的定性研究。的確是一部頗具啟發性的關於宋代社會史的力作。

(美)阿倫特《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譯林出版社):這本由納粹戰犯艾希曼的庭審報導結集而成的書,雖然不是阿倫特最重要的著作,但卻是她最廣為人知,也是引發爭議最大的一本書。由於是給《紐約客》雜誌的撰稿,這本書的內容近似於新聞特稿的體裁,而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學術論著。作為猶太民族的一員,阿倫特從現代科層體制的角度,對艾希曼犯下的滔天罪惡所做的冷靜分析,對猶太人組織在大屠殺中所起的不光彩作用的揭露,以及對此次審判不符合程式正義之處的批判,都無疑需要巨大的勇氣和卓越的見識。從今天的眼光來看,這本書可以跟鮑曼的《現代性與大屠殺》並列,共同成為以對猶太人的大屠殺事件切入,深刻反思現代性種種弊端的力作。

(美)詹姆遜《重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美國著名馬克思主義學者詹姆遜解讀馬克思的《資本論》的力作,與後世很多學者更多從政治經濟學和全球化角度分析《資本論》不同,詹姆遜這本小書更多側重於從哲學層面進行解讀,深入分析《資本論》裡的時空觀念和辯證法思想,可以作為進入《資本論》原典閱讀的導讀性書籍。

(美)凡勃倫《有閑階級論》(中央編譯出版社):關於階級與階層研究的必讀之作。相比於馬克思從生產資料佔有和經濟地位角度分析階級分野,凡勃倫的分析方法更接近於韋伯的路徑,即從文化、心理和行為方式的角度,考察階層之間的區隔。本書提出的炫耀性消費與炫耀性休閒,基於對人性複雜性的理解而得出,已經成為社會學領域的經典概念。今天再來讀這本書,會發現中國當下的很多場景,跟書中的記述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張純明《中國政治兩千年》(當代中國出版社):跟很多民國時期的學術經典類似,這本關於中國政治結構及其特點的“大家小書”,同樣誕生於抗戰時期的陪都重慶,家國破碎的憂患意識,讓作者全面反思中國政治的優缺點和亟待解決的弊端,而耶魯博士的教育背景,又讓其能夠站在中西歷史與現實比較的大視野上進行分析。短短幾萬字的小書,卻微言大義,切中要害,值得細讀。

龐海音《大時代裡的小雜誌》(中央編譯出版社):難得的關於中國當代思想文化類第一刊物——《讀書》雜誌的研究專著,系統梳理了《讀書》雜誌創刊三十年來刊物定位、文章類型、傳播訴求、現實關懷和美學理念等方面的發展歷程和鮮明特點。限於作者文藝學的專業背景,本書採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本分析和文獻綜述,並沒有對《讀書》相關作者、編者和讀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訪談和田野調查,使得這本論著,更多停留在出版史或思想史層面的分析,而很難被稱為真正的知識社會學論著。儘管如此,本書對於瞭解《讀書》雜誌的發展歷程,以及這本雜誌與變革時代的互動關係,仍然很有幫助。

《南風窗》雜誌社(編)《未來已來》(花城出版社):《南風窗》雜誌社的品牌欄目——“全球思想家”欄目的文章精選集。該欄目創立於2012年,主要關注全球格局範圍內的重大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其作者都是諸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等在內的全球政治、經濟和文化精英,文章普遍具有大格局、高視野和不俗的見識。該欄目創辦五年以來,明顯提升了《南風窗》雜誌的全球視野和高端定位,而這本精選集,無論對於《南風窗》的忠實讀者,還是對於嚴肅政經話題愛好者來說,都值得收藏和閱讀。

(本書單所收書目,全部來自蓑翁在五月份讀過,並且評星在四星或以上的思想社科類書籍,點評僅代表個人觀點,供書友們參考。)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朋友圈,謝謝!

@江海一蓑翁 的個人原創作品發佈平臺,從書出發,暢談一切優秀的思想、文化與藝術,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