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自成的一個謊言,讓崇禎背負百年駡名,至今仍在繼續

幾百年來, 關於明朝滅亡的原因, 人們一直爭論不休。 滅亡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一個重要的觀點是財政破產。 財政這方面, 幾乎所有人都將矛頭指向崇禎, 說崇禎吝嗇, 國難當頭都不願把幾千萬兩私房錢拿出來。 學界甚至形成了一個普遍認知:崇禎是因為捨不得私房錢, 才丟掉大明江山的。

這個觀點的廣泛流傳, 要歸功於郭沫若。 他在《甲申三百年祭》中明確寫道:“崇禎帝, 公平地評判起來, 實在是一位十分‘汲汲’的‘要譽’專家。 他是最愛下《罪己詔》的, 也時時愛鬧減膳、撤樂的玩藝。 但當李自成離開北京的時候, 卻發現皇庫扃鑰如故, 其‘舊有鎮庫金積年不用者三千七百萬錠, 錠皆五百兩, 鐫有永樂字’。 ”末尾, 郭老還附上了史料出處, 《明季北略》卷二十。

這段看似嚴謹細緻的言論, 實際上是完全錯誤的。 這是典型的斷章取義。 計六奇的《明季北略》原文是:“……舊有鎮庫金,

積年不用者, 三千七百萬錠, 錠皆五百兩, 鐫有永樂字, 每馱二錠, 不用包裹。 談遷曰:三千七百萬錠, 損其奇零, 即可兩年加派, 乃今日考成, 明日搜括, 海內騷然, 而扃鑰如故, 豈先帝未睹遺籍耶?不勝追慨矣。 予謂果有如此多金, 須騾馬一千八百五十萬方可載之, 即迴圈交負, 亦非計月可畢, 則知斯言未可信也。 ”

這段話中, 計六奇先是引用了談遷的觀點, 進而指出, 這個觀點不可信, 提出質疑:如果真有那麼多錢, 需要有1850萬頭騾馬才可運完, 即便用不了這麼多騾馬, 每天迴圈運送, 耗費的時間恐怕也不能用月來計算了。 坦白說, 崇禎若真這麼有錢, 明朝也不至於滅亡了。 明明已是陷入困境了, 難道城破在即這個皇帝也守著一大堆金銀不捨得用?

大致算一下, 三千七百萬錠, 每錠五百兩, 一共就是185億兩, 有點常識的人都不會信吧。 郭沫若作為知名歷史學家, 竟無視原文中的質疑部分, 直接引用未經考證的史料, 實在是太不嚴謹了。

那麼真相是什麼?

真相是, 崇禎的內帑所剩無幾。 李自成佔領北京後, 翻遍皇宮, 發現偌大的內庫府中竟只有十七萬兩黃金和十三萬兩白銀, 失望至極。

毛奇齡也在《後鑒錄》中寫道:“余宮中內帑金銀器具以及鼎耳門環鈿絲裝嵌, 剔剝殆遍, 不及十萬。 賊聲言得自內帑, 嚴拷索名也。 ”要是內帑真有錢, 大順軍至於連門環、金銀餐具、金絲銀絲都搜刮嗎?

這點錢當然滿足不了李自成, 他下令“追贓”。 顧誠的《南明史》中指出, 大順軍追贓一個多月, 共得銀七千多萬兩。 這些錢一部分來自明朝官員, 一部分來自老百姓。

七千萬兩, 合明末14年的財政收入。 崇禎加餉十多年, 從民間得銀不過兩千萬兩,就已導致民心渙散,李自成如此短時間內在京城榨銀七千萬兩,不亡才怪。

在京城搶掠並不是什麼光彩的事,無論傳入人耳,還是載入史書,都不妥當。為了掩人耳目,李自成編造了一個謠言:這七千萬兩,全部來自崇禎內帑。清朝統治者也有意無意地宣傳這個謠言,用以說明朱明昏聵。再加上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謠言終於變成了事實。

就這樣,可憐的崇禎背負著吝嗇小氣、貪財誤國的罪名被罵了幾百年,至今還在繼續。

從民間得銀不過兩千萬兩,就已導致民心渙散,李自成如此短時間內在京城榨銀七千萬兩,不亡才怪。

在京城搶掠並不是什麼光彩的事,無論傳入人耳,還是載入史書,都不妥當。為了掩人耳目,李自成編造了一個謠言:這七千萬兩,全部來自崇禎內帑。清朝統治者也有意無意地宣傳這個謠言,用以說明朱明昏聵。再加上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謠言終於變成了事實。

就這樣,可憐的崇禎背負著吝嗇小氣、貪財誤國的罪名被罵了幾百年,至今還在繼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