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徐靜蕾:女人不結婚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過的不好

已經淡出公眾視線許久的老徐, 參加了董卿主持的《朗讀者》回歸到了大眾的視野, 在朗讀開始前, 她與董卿的對話, 讓人覺得她還像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女。

之後參加了談話節目《圓桌派》, 老徐這個大齡未婚女青年放飛自我, 大聊婚姻、愛情、冷凍卵子的話題, 完全活出了一個40歲女人的成熟與睿智。

相繼現身兩檔綜藝節目, 讓很多人見證了徐靜蕾身上所具有的新時代女性的特質,

也讓我們看到了女人不結婚到底有多可怕。

關於事業

說起老徐, 這幾年好像消磨了意志, 鮮少有作品問世, 話題遠不如娛樂圈風頭正勁的小鮮肉們, 和當年並列“四大花旦”的章子怡, 趙薇、周迅的成績拿來比較, 也是江河日下。

在《朗讀者》中董卿問及“如何做導演、做演員、寫書,

在很多角色間轉換”?她回答說是:自毀傾向。 做得不錯了, 就放下。

老徐特別不願意稱自己是女明星, 不愛走紅毯, 不愛混圈子。 她愛挑戰, 也樂於去塑造新的人格。

當演員她成為一代青春偶像劇清純女主的代名詞, 紅遍大江南北之時, 在2003年毅然做起了導演。 自導自演的電影獲得過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執導的《杜拉拉升職記》成為大陸首個票房破億的女導演。

她還寫書、畫畫, 是最先接觸博客的一批明星, 方正字形檔還投入數百萬元將她寫的字編入字形檔, 成為個人軟體字體受益第一人。

她當過教師, 辦過雜誌, 還成立了自己的網路科技公司。 雖然近幾年作品不多, 但生活卻被自己經營地特別忙碌。

這個不務正業的女演員日常是這樣的:38歲的時候, 她離開娛樂圈, 給自己放了兩年假, 去紐約讀書。

她學手藝, 做包包, 自製首飾, 一針一線做了170多個包包, 幾百件小飾品。 吹玻璃杯, 做陶碗兒, 樣樣不落!

她說:“總體可知、細節未知。 這才是日子最有意思的地方。

”戲稱自己為“專業裁縫, 業餘演員”。

網友嫌她做的醜, 朋友說她居然做了這麼多, 是不是有毛病?但是, 徐靜蕾卻把它當做一種讚美。

“要是所有人都理解你, 你得普通成什麼樣啊。 "

關於婚姻

當年的“四大花旦”, 如今人生發展各異, 但大家會說趙薇生活美滿, 章子怡升級做了媽媽,周迅也找到了愛情結了婚。卻很少有人說活得這麼自由灑脫的老徐是人生贏家。

因為她沒有結婚沒有小孩,也沒有聽說坐擁多少資產,說到底人們還是認為,唯有結婚生子才能成就一個完整的女人,才是拯救女人的唯一出路。

你問她,女性到底要不要結婚,生孩子?

人家回答的卻是:“我根本不覺得這是一個問題呀”。

她說,從情感上我不需要保障,經濟上更不需要誰保障我,我為什麼要結婚?女人做自己和男人無關,結婚只為生孩子,結不結婚沒關係。

但她也不是不婚主義者,她覺得誰自己願意幹嘛幹嘛,你想要結婚,你覺得結婚幸福,我就恭喜你,你去結婚,我也送你禮物。

每個人就過自己覺得高興的生活,沒必要拿自己當成標準去評價別人,也沒必要拿別人的標準來評價自己。

比較大多數人的婚姻觀,到了一定年紀熱衷於相親,渴望結婚。自身猶如兩性市場上等待著被挑選的那一方 。

不過,以世俗的標準評判,你以為結完婚,就是人生贏家了嗎,很快會有人催你生孩子,生完一個還不夠,很快會被催生二胎,理由是人家到了你這個年齡幾乎都有了,她們的語氣帶著指責和不容反駁。

很多所謂的標準,在你認同它的時候才是枷鎖。當你不在意,它就什麼都不是,或者只是個笑話。

什麼年齡就該做什麼事的觀點,想到一個知乎回答“若是什麼年齡就該做什麼年齡段該做的事,那滿大街的老年人是不是都該去死”。

所以什麼“人生贏家”,都是人生過客,只有心裡風雨無阻,年華無欺,誰也拿不走。每個人都把自己管好了,也許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正如老徐說的,感情上“我無比相信愛情,所以無需用婚姻證明”。

關於標籤

有人說,文藝女青年這種病,生個孩子就好了,是的,文藝青年是種病,像老徐這種才女更是重度患者。尤其是在才女、文藝女青年此類詞被用爛後,總覺得帶著一股戲謔的意味,變成裝、做作的同義詞。

人們會質疑:你讀書練字,做手工,是為了迎合才女稱號嗎?

所以蔣方舟也一貫犀利地直接提問徐靜蕾:是否會改變自己的生活,而迎合別人對你的定義?

老徐直接反駁以標籤定義女性的行為,“這太膚淺”。

我覺得才女其實在我看來是一個因為社會上需要給人貼標籤,比如清純、才女,女強人,但這些其實是很簡陋的標籤,用來劃分一些人說起來比較簡單的,有時候新聞標題它需要這些東西,但我認為這個標籤跟我沒有關係。

“為了他的喜歡,我就天天在那裡練字?”“能天天都裝嗎?”老徐一出口,就把大實話講了個明白。

我不會思考在生活中,我到底是清純呢,還是很有女人味啊,還是我是個才女,這我覺得太奇怪了。你管我叫什麼無所謂,你愛叫什麼叫什麼,因為我也不能改變你對我的看法,但這些詞它根本不會出現在我生活中的。

關於自我

這樣的灰色男權世界裡。比如你,比如我。通過男人的眼光和言語來定義自己。

你要胸大細腰身材高挑,你要精明能幹,你要溫婉可人,你既要有自己的事業又要兼顧家庭,你要找個優秀的男生結婚生子,最好產後能迅速恢復身材。

在人們看來很優秀的蔣方舟也在焦慮著,怕自己在男人的評價體系裡不夠盡善盡美,怕得不到異性的關注和喜歡。她覺得自己不夠性感,不夠美。

所以女性十幾歲的時候就急於減肥學化妝穿高跟鞋,自卑的迎合男人的世界觀和審美觀,男人可以不在意自己外表,而女人則成為男人目光的奴隸。

而老徐說“我根本不管男性怎麼看,就是做我自己。”因為時間久了才會發現周圍被長情善待的,都是那些內心豐富從容優雅的姑娘,美貌終有一天會消失,但美麗卻不會。

關於年齡

誰都喜歡年輕的女子吧,沒錯這就是現在這個商業社會傳遞給年輕女孩的資訊。

人們好像對女人的年齡非常在意,如果一位充滿著吸引力的男人,並肩站著同歲但是看起來已經是非常蒼老的妻子,大家都會十分震驚。因為大家公認的女人一旦老了,好像就沒人愛。

徐靜蕾卻說,你怎麼就認為老太太一定沒有自己的仰慕者呢?

活過了30歲、40歲,才知道原來活得還挺好。變成了小時候自己眼中的老女人,原來也可以活得有滋有味,活得千嬌百媚。除非大家膚淺到認為年輕和美貌是一個女性最大的優點。

所以,只是希望女孩們能夠越活越通透,不要把年齡當負擔,而是一種恩賜。

老徐活的通透、明白,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她活的不是傳統的路子。正因為不一樣的所以經常都要被輿論打壓下。現世也絕對承載不了太多這樣的範本,老徐自己也認為,我愛怎麼活著,是我的事,與你無關。

但仍然希望每一個女人都能為自己而活,到老的那天那是精彩且光芒四射的,無關年齡與容貌,只有歲月的沉澱和成熟。不管周圍人如何評說,如何用他們的價值觀去要求你,沒有什麼比自己開心更重要!

這樣看來,女人不結婚也沒有多麼可怕。

章子怡升級做了媽媽,周迅也找到了愛情結了婚。卻很少有人說活得這麼自由灑脫的老徐是人生贏家。

因為她沒有結婚沒有小孩,也沒有聽說坐擁多少資產,說到底人們還是認為,唯有結婚生子才能成就一個完整的女人,才是拯救女人的唯一出路。

你問她,女性到底要不要結婚,生孩子?

人家回答的卻是:“我根本不覺得這是一個問題呀”。

她說,從情感上我不需要保障,經濟上更不需要誰保障我,我為什麼要結婚?女人做自己和男人無關,結婚只為生孩子,結不結婚沒關係。

但她也不是不婚主義者,她覺得誰自己願意幹嘛幹嘛,你想要結婚,你覺得結婚幸福,我就恭喜你,你去結婚,我也送你禮物。

每個人就過自己覺得高興的生活,沒必要拿自己當成標準去評價別人,也沒必要拿別人的標準來評價自己。

比較大多數人的婚姻觀,到了一定年紀熱衷於相親,渴望結婚。自身猶如兩性市場上等待著被挑選的那一方 。

不過,以世俗的標準評判,你以為結完婚,就是人生贏家了嗎,很快會有人催你生孩子,生完一個還不夠,很快會被催生二胎,理由是人家到了你這個年齡幾乎都有了,她們的語氣帶著指責和不容反駁。

很多所謂的標準,在你認同它的時候才是枷鎖。當你不在意,它就什麼都不是,或者只是個笑話。

什麼年齡就該做什麼事的觀點,想到一個知乎回答“若是什麼年齡就該做什麼年齡段該做的事,那滿大街的老年人是不是都該去死”。

所以什麼“人生贏家”,都是人生過客,只有心裡風雨無阻,年華無欺,誰也拿不走。每個人都把自己管好了,也許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正如老徐說的,感情上“我無比相信愛情,所以無需用婚姻證明”。

關於標籤

有人說,文藝女青年這種病,生個孩子就好了,是的,文藝青年是種病,像老徐這種才女更是重度患者。尤其是在才女、文藝女青年此類詞被用爛後,總覺得帶著一股戲謔的意味,變成裝、做作的同義詞。

人們會質疑:你讀書練字,做手工,是為了迎合才女稱號嗎?

所以蔣方舟也一貫犀利地直接提問徐靜蕾:是否會改變自己的生活,而迎合別人對你的定義?

老徐直接反駁以標籤定義女性的行為,“這太膚淺”。

我覺得才女其實在我看來是一個因為社會上需要給人貼標籤,比如清純、才女,女強人,但這些其實是很簡陋的標籤,用來劃分一些人說起來比較簡單的,有時候新聞標題它需要這些東西,但我認為這個標籤跟我沒有關係。

“為了他的喜歡,我就天天在那裡練字?”“能天天都裝嗎?”老徐一出口,就把大實話講了個明白。

我不會思考在生活中,我到底是清純呢,還是很有女人味啊,還是我是個才女,這我覺得太奇怪了。你管我叫什麼無所謂,你愛叫什麼叫什麼,因為我也不能改變你對我的看法,但這些詞它根本不會出現在我生活中的。

關於自我

這樣的灰色男權世界裡。比如你,比如我。通過男人的眼光和言語來定義自己。

你要胸大細腰身材高挑,你要精明能幹,你要溫婉可人,你既要有自己的事業又要兼顧家庭,你要找個優秀的男生結婚生子,最好產後能迅速恢復身材。

在人們看來很優秀的蔣方舟也在焦慮著,怕自己在男人的評價體系裡不夠盡善盡美,怕得不到異性的關注和喜歡。她覺得自己不夠性感,不夠美。

所以女性十幾歲的時候就急於減肥學化妝穿高跟鞋,自卑的迎合男人的世界觀和審美觀,男人可以不在意自己外表,而女人則成為男人目光的奴隸。

而老徐說“我根本不管男性怎麼看,就是做我自己。”因為時間久了才會發現周圍被長情善待的,都是那些內心豐富從容優雅的姑娘,美貌終有一天會消失,但美麗卻不會。

關於年齡

誰都喜歡年輕的女子吧,沒錯這就是現在這個商業社會傳遞給年輕女孩的資訊。

人們好像對女人的年齡非常在意,如果一位充滿著吸引力的男人,並肩站著同歲但是看起來已經是非常蒼老的妻子,大家都會十分震驚。因為大家公認的女人一旦老了,好像就沒人愛。

徐靜蕾卻說,你怎麼就認為老太太一定沒有自己的仰慕者呢?

活過了30歲、40歲,才知道原來活得還挺好。變成了小時候自己眼中的老女人,原來也可以活得有滋有味,活得千嬌百媚。除非大家膚淺到認為年輕和美貌是一個女性最大的優點。

所以,只是希望女孩們能夠越活越通透,不要把年齡當負擔,而是一種恩賜。

老徐活的通透、明白,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她活的不是傳統的路子。正因為不一樣的所以經常都要被輿論打壓下。現世也絕對承載不了太多這樣的範本,老徐自己也認為,我愛怎麼活著,是我的事,與你無關。

但仍然希望每一個女人都能為自己而活,到老的那天那是精彩且光芒四射的,無關年齡與容貌,只有歲月的沉澱和成熟。不管周圍人如何評說,如何用他們的價值觀去要求你,沒有什麼比自己開心更重要!

這樣看來,女人不結婚也沒有多麼可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