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廣東名家齊聚一堂,揮毫為羊晚慶生

畫家年齡從40年代到70年代, 與晚報有不解淵源

金羊網訊 記者劉寶霞、李雯潔攝影報導:今年10月1日是羊城晚報創辦60周年的紀念日, 而隨羊城晚報創刊以來一直伴隨多年的文藝副刊也成了不少嶺南名家的藝術自留地, 不少嶺南藝術界人士以此為視窗, 既輸出自己的作品, 也開拓了自身的藝術視野。 2日下午, 一批著名畫家齊聚羊城晚報藝術研究院, 將自身與晚報的情緣化於筆端毫間, 以書畫藝術作品當作羊晚創刊60周年的賀壽禮。

參與本次活動的畫家有陳永康, 朱頌民, 葉泉, 賈博鴻, 朱濤, 張克迅,

塗國喜, 吳子英, 年齡跨度橫跨40年代和70年代, 活動期間, 不少畫家透露出其與羊城晚報的多年的淵源, 更表達其對羊晚60周年的美好祝願。

寄情於畫, 望羊晚再創輝煌

國家一級美術師陳永康正在畫一幅花鳥畫《大利豐年》, “利”與“荔”諧音, 繁茂的荔枝樹上掛滿了紅紅豔豔的荔枝, 一對喜鵲在枝頭上似乎振翅欲飛, 適當的留白讓畫作看起來明朗有秩。 只見陳老師提筆輕輕蘸著深紅色的墨水, 細緻地為面前的荔枝描上一點點的小硬殼, 因為陳永康已經年過七旬, 這個細描的動作對他來說頗費心神。

“這對喜鵲是來給羊晚60周年報喜的。 ”陳永康告訴記者, 之所以用荔枝作為題材就是寄託了希望羊城晚報繼續紅紅火火, 畫中滿掛枝頭的荔枝,

寓意羊晚60周年的碩果累累。 “雖然這樣畫比較費工夫, 但是我和羊晚的淵源很深, 所以很值得。 ”

廣東省美協副主席陳永鏘認為, 羊城晚報是一份對社會具有諸多貢獻的報紙, 更是對文化藝術界多有扶持, 有很深的影響力。

廣州書畫專修學院副院長朱頌民將自己的畫作命名為《紫氣》, 大片的水墨暈染開來, 畫面淡雅疏朗, 頗有遺世獨立之感, 朱頌民告訴記者, “紫氣”一詞取自“紫氣東來”, 寄託了其對羊城晚報60周年的美好祝願。

不少畫家與晚報淵源頗深

對在場的畫家來說, 與羊晚的淵源絕不僅是刊登作品, 更是結識了羊晚裡面的不少知音, 那些人事都讓他們難以忘懷。

陳永鏘與羊晚的緣分可以追溯至60年代初,

當時羊晚剛創刊沒幾年, 陳永鏗就開始幫羊晚賣報紙, 每天放學後就當一枚稱職的報童, 背著書包在海珠區一帶沿街叫賣羊城晚報。 初中時, 因為太愛畫畫, 陳永鏘結緣當時還不是羊晚美編的梁鼎英, 並在其引導下開始畫速寫和連環畫, 80年代副刊後更是與梁鼎英結下更深

“我和葉建強一起去采風還住過同一間房, 他去拍照, 我去畫畫。 ”朱頌民告訴記者, 現在微音的女兒還是他的學生。 陳永康告訴記者, 他與羊城晚報的淵源從80年代復刊就開始了, 至今已發表了四五十張畫作, 除此之外, 他更是與當時的羊城晚報編輯傅振雄結為知音, 惺惺相惜的他們深交至今。

中原書畫研究院客座教授吳子英是著名畫家吳靜山的兒子,

子承父業, 不到十歲就開始學畫畫, 父子兩輩分別與羊城晚報結下了不同的淵源。 父親吳靜山曾在羊城晚報花地版發表過不少作品, 在吳子英還很小的時候, 羊城晚報編輯鐘兵是父親吳靜山的好朋友, 經常來家中拜訪。 90年代, 吳子英結果父親的衣缽, 開始在羊城晚報上刊登作品和展訊, 還通過羊晚藝術研究院結識了不少藝術界好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