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王羲之寫的字被刮掉的尷尬說明鑒賞書法的眼光不是人人都有的

有人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的, 即使沒有讀過書的人也能分辨書法的好壞, 對好書法的美感人人都有。 好像美感是天生的。

沒有讀過書的人確實能夠看出字寫得是否整齊, 但說他能看出書法的好壞, 恐怕未必。

讓我們先看看書聖王羲之的尷尬。

有一次, 王羲之在蕺山看到一老婦手拿六角扇叫賣。 王羲之在每柄扇子手書五字, 老婦認為王羲之弄髒了她的扇子很不高興。 王羲之對老婦說:“你說是王右軍所寫, 你可以每柄扇賣百線啊。 ”老婦果真如此叫賣, 人們競相購買。 過了一天, 老婦又拿扇來求其幫她寫字, 王羲之笑了一笑沒有答應。

這個典故叫“羲之題扇”。 故事中的老婦人就沒有感覺出王羲之書法的美。

有一天,王羲之到自己的一個學生家裡去作客。

學生家好吃好喝地盛情款待。 酒足飯飽之後,為了表達感激之情,王羲之想要用自己的書法予以回報。 學生家裡擺著一張用概木製作的新床幾,床幾的表面特別光滑,而且非常乾淨,王羲之便在上面寫起字來。 這幅作品,一半是草書,一半是楷書,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學生非常喜歡,視同拱璧。 王羲之準備告辭,學生戀戀不捨,一直把老師送到家中。 師生二人走後,學生的父親看到好端端的床幾被寫滿了字,就氣不打一處來。 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刀來便刮,好不容易才把床幾刮乾淨。 兒子回來一看,老師價值連城的手筆全被父親刮去了,頓時大驚失色,捶胸頓足,·澳悔了好多天。 後人將這個故事概括為“父削子懊”,用來稱美他人精于書法。

這個典故叫“父削子懊”。 故事中的老父親兒子隨王羲之學書法他, 他也品不出王羲之書法的美感。

孫過庭把這兩件件事寫在了《書譜》中“至若老姥遇題扇, 初怨而後請;門生獲書幾, 父削而子懊”。

在書法繁榮的唐代, 在讀書人中就有不懂書法的。 孫過庭先生就有感於此, 在《書譜》中說:

“我曾用全部心思來作書, 自以為寫的很不錯。 遇到世稱有見識的人, 就拿出來向他請教。 可是對寫得精巧秀麗的, 並不怎麼留意;而對寫得比較差的, 反被讚歎不已。 他們面對所見的作品, 井不能分辨出其中的優劣,僅憑傳聞所悉誰為名人,即裝出識別的樣子評說一通。有的竟以年齡大地位高,隨便非議譏諷。於是我便故弄虛假,把作品用綾絹裝裱好,題上古人姓名。結果號稱有見識者,看到後改變了看法,那些不懂書法的人也隨聲附和,競相讚賞筆調奇妙,很少談到書寫的失誤。就像惠侯那樣喜好偽品,同葉公懼怕真龍有什麼兩樣。”

孫過庭真會給不懂裝懂的人挖坑,用自己的偽作騙那些地位高年齡大的書法“評論家”。

書法大師遇到尷尬,繪畫大師的情況怎麼樣呢?請往下看。

有一天,齊白石想起山陰羲之愛寫《黃庭》換白鵝,李太白醉寫蠻書的文人佳話,他也想仿效一下。這一天正是北平大風揚沙天。齊白石聽到外面有呦喝賣大白菜的。他靈機一動想;“我何不畫一張白菜去換白菜,那也不失為一段文人佳話呀!”。鐵柵屋外一個北方人正守著一車白菜呦喝,脖子長筋抻得老長的。這賣菜漢子見來了主顧忙招呼道:“老先生!你要稱幾斤?稱給得高高的”。齊老先生從後面摸出一卷紙說:“我拿這畫的白菜,換你一車白菜,你可肯麼?”這漢子一聽,勃然大怒說:“我不看你一大把歲數,窩心腳窩死你。大北風天!有這麼消遣人的嗎?到想得美!拿一張畫的假白菜,要換我一車白菜!”一頓咆哮,弄得老先生摸不著南北。齊老先生挾著畫的白菜灰溜溜的走了,從鐵柵屋的大門側身鑽進去說了一句話“嗨!真是斯文有辱!”

黃賓虹跟齊白石一樣,都說過繪畫是寂寞之道,但是黃賓虹的寂寞在他的生前,而且不是一般的寂寞。他把自己的畫拿出來送給來訪的人,卻被來訪的人拒絕了,說你的畫黑乎乎的,我看不懂,黃賓虹很尷尬,只好將畫又收回來。

黃賓虹的畫為什麼難以被人認同?因為他的繪畫不像當下滿街走的靚女那樣打扮入時,也不像張大千和吳湖帆的繪畫那樣靚麗,所以欣賞他的畫需要人生閱歷,需要文化積澱,需要美學修養,這三方面缺一不可。

保存在浙江博物館的作品很有故事,當時按他的遺囑,這些畫作是要捐給國家的,可是當時浙江沒有人要,他的夫人很著急,說這些東西在我手上,萬一壞了或丟了怎麼辦?便不斷地去聯繫接收單位。浙江博物館據說對接受這些東西並不積極,後來在一個愛好藝術的領導人直接過問之後,才勉強答應了。悲哀的是接收之後,浙江博物館的人連包裹都沒有打開,就擱置到一邊去了,直到黃賓虹去世後三十年包裹才被打開,這就是黃賓虹的遭遇。

浙江是文化書畫大省,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是文化人啊。

以上故事說明,書畫鑒賞知識需要我們專門學習,美感沒有天生的。

井不能分辨出其中的優劣,僅憑傳聞所悉誰為名人,即裝出識別的樣子評說一通。有的竟以年齡大地位高,隨便非議譏諷。於是我便故弄虛假,把作品用綾絹裝裱好,題上古人姓名。結果號稱有見識者,看到後改變了看法,那些不懂書法的人也隨聲附和,競相讚賞筆調奇妙,很少談到書寫的失誤。就像惠侯那樣喜好偽品,同葉公懼怕真龍有什麼兩樣。”

孫過庭真會給不懂裝懂的人挖坑,用自己的偽作騙那些地位高年齡大的書法“評論家”。

書法大師遇到尷尬,繪畫大師的情況怎麼樣呢?請往下看。

有一天,齊白石想起山陰羲之愛寫《黃庭》換白鵝,李太白醉寫蠻書的文人佳話,他也想仿效一下。這一天正是北平大風揚沙天。齊白石聽到外面有呦喝賣大白菜的。他靈機一動想;“我何不畫一張白菜去換白菜,那也不失為一段文人佳話呀!”。鐵柵屋外一個北方人正守著一車白菜呦喝,脖子長筋抻得老長的。這賣菜漢子見來了主顧忙招呼道:“老先生!你要稱幾斤?稱給得高高的”。齊老先生從後面摸出一卷紙說:“我拿這畫的白菜,換你一車白菜,你可肯麼?”這漢子一聽,勃然大怒說:“我不看你一大把歲數,窩心腳窩死你。大北風天!有這麼消遣人的嗎?到想得美!拿一張畫的假白菜,要換我一車白菜!”一頓咆哮,弄得老先生摸不著南北。齊老先生挾著畫的白菜灰溜溜的走了,從鐵柵屋的大門側身鑽進去說了一句話“嗨!真是斯文有辱!”

黃賓虹跟齊白石一樣,都說過繪畫是寂寞之道,但是黃賓虹的寂寞在他的生前,而且不是一般的寂寞。他把自己的畫拿出來送給來訪的人,卻被來訪的人拒絕了,說你的畫黑乎乎的,我看不懂,黃賓虹很尷尬,只好將畫又收回來。

黃賓虹的畫為什麼難以被人認同?因為他的繪畫不像當下滿街走的靚女那樣打扮入時,也不像張大千和吳湖帆的繪畫那樣靚麗,所以欣賞他的畫需要人生閱歷,需要文化積澱,需要美學修養,這三方面缺一不可。

保存在浙江博物館的作品很有故事,當時按他的遺囑,這些畫作是要捐給國家的,可是當時浙江沒有人要,他的夫人很著急,說這些東西在我手上,萬一壞了或丟了怎麼辦?便不斷地去聯繫接收單位。浙江博物館據說對接受這些東西並不積極,後來在一個愛好藝術的領導人直接過問之後,才勉強答應了。悲哀的是接收之後,浙江博物館的人連包裹都沒有打開,就擱置到一邊去了,直到黃賓虹去世後三十年包裹才被打開,這就是黃賓虹的遭遇。

浙江是文化書畫大省,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是文化人啊。

以上故事說明,書畫鑒賞知識需要我們專門學習,美感沒有天生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