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南京一座古墓,打開時棺材罕見懸浮空中,專家看過後樂開了懷

古人講究入土為安, 去世後葬於土中, 只有少數地區選擇懸棺葬, 不過最近專家在南京發現的一座古墓卻顛覆了這一習俗。 打開時罕見的看到棺材懸浮空中, 而專家們在考察挖掘過後, 卻得到意外驚喜, 樂開了懷。

這座古墓的主人是明朝宦官楊慶, 曾跟隨鄭和下過西洋, 而且在宮中很受寵, 很得皇帝的信任重視。 古墓保存完好, 沒有盜挖的痕跡。 當專家打開墓穴時, 由於光線昏暗, 整個棺材看起來懸浮在半空之中, 將專家們嚇得不輕, 後來才發現原來是鐵索懸棺, 這種葬法實在很少見。

牆壁上有四具鐵索, 每具長50釐米, 與直徑10釐米粗的鐵環相連, 鐵環嵌入牆壁中, 將棺材懸掛在棺床正上方。 專家們乍一看, 還以為是某種力量使棺材懸浮, 這種葬法與道家的修仙思想有關, 在道家看來, 懸空而葬有利於吸收天地靈氣。

楊慶墓雖然沒被盜挖, 但他的身份終究只是個太監, 所以陪葬品中並沒有太多值錢珍品, 大多都是陶器跟油缸, 不過其中的一口大油缸很值得一提, 是古墓中常有的長明燈。 在古人的認知中, 長明燈可保墓主人身體千年不腐。 實際原理是古墓中氧氣有限, 墓口閉合, 長明燈在裡面燃燒, 就會耗盡氧氣, 讓細菌無法生存。

而有些墓中, 一打開長明燈會自動亮, 這不是靈異現象, 而是燈芯處放了磷, 磷的燃點又低, 因此有人進入墓中, 夾帶著氧氣, 就會引燃磷, 長明燈也會自動點燃。 有人說這是長明燈千年不滅, 其實是錯誤的。

專家在經過仔細發掘後, 還發現了一件激動人心的物件, 那便是楊慶的墓誌銘。 墓誌銘上的記載讓專家解決了鄭和第六次下西洋時的爭議問題。 書籍上記載, 鄭和第六次下西洋時, 往返僅用了十個月的時間, 但根據前幾次的經歷來看, 十個月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有學者便認為鄭和第六次下西洋可能是失敗的。

而楊慶的墓誌銘恰好可以證實這種說法,通過查找其生前任職時間和去過的地方,可以推斷出,鄭和第六次下西洋時應該是遇到了大風暴,最後不得不返回。這個發現讓專家們樂開了懷,歷史的真相正是在這種鑽研精神下慢慢浮現的。

而楊慶的墓誌銘恰好可以證實這種說法,通過查找其生前任職時間和去過的地方,可以推斷出,鄭和第六次下西洋時應該是遇到了大風暴,最後不得不返回。這個發現讓專家們樂開了懷,歷史的真相正是在這種鑽研精神下慢慢浮現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