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老梁說菜:這種小吃是溫州小孩過年的最愛,家裡再窮也要吃

溫州搗糕

溫州人以勤勞能幹而著稱, 至少老梁認識的溫州朋友, 身上都有著拼搏奮鬥的精神。 民間有句話, 越會賺錢的人越會善待自己,

這句話在溫州尤為合適。 僅以春節來說, 辛苦一年的溫州人慶祝方式, 比其他地方更具有年味, 也更為熱鬧。 吃食上也是格外的豐盛, 比如今天要說的這個搗糕, 就是溫州小孩子的最愛。

傳統搗糕用模子印出圖案

搗糕是溫州春節期間的傳統小吃,

因溫州話發音與普通話不同, 故而又叫淘糕、糖糕、搗糖糕等。 早年間百姓窮苦, 一年到頭吃不上米飯。 不過每到年關, 再窮的家裡也會留出一些米做搗糕。 富裕一些的家庭做的多, 窮人家庭做的很少, 主要為了給嘴饞的小孩。 有的家庭實在是太窮了, 就只能用番薯粉做成番薯年糕來代替, 味道上自然比不上搗糕, 但多少也算湊合了。

造型各樣的搗糕, 受到孩童的喜愛

有專門的搗糕班, 過年時在街頭支起攤子, 為百姓做搗糕。 搗糕班的師傅稱好了各家給的米並記錄下來, 少的合在一起做, 出鍋後按比例分。 不同的搗糕班的手藝也是有區別的, 各家各戶也都是熟客, 每年都去自己喜歡的那一家做。 不過無論搗糕班的規模如何, 大致都會分成三組, 一組磨粉, 一組搗糕, 一組蒸制, 三組人配合默契, 有條不紊。 寒冬臘月, 搗糕的師傅光著膀子, 幾十分鐘不停歇, 即是傳統的手藝, 又是過年時不可缺少的景象。

搗糕黏糯甜香, 米香和紅糖香混合, 滋味十足。 最早的搗糕都是長條狀, 在模子中印出來的, 後來為了吸引小孩, 做成了各式各樣的造型, 也是各個搗糕班吸引路人目光的一個手段。 小孩子看到了喜歡的造型, 拉著大人過去了, 這樁買賣就算成了。 時至今日, 春節期間在溫州依舊能看到打糕班的身影, 雖然不用自己帶米去,

但這一份民間的味道, 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亦是難得之事。 我是老梁, 咱們明天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