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信達證券董事長張志剛:新一輪債轉股應該是“價值重構”的過程

6月4日, 2017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 信達證券董事長張志剛談及債轉股存在問題時提出:“此輪債轉股出現了名股實債的變形, 對比上一輪轉股來看, 現在的情況應該說更為嚴峻一些, 實際效果仍有待檢驗。 ”

去年10月16日, 建設銀行與雲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簽署總額近50億元的市場化債轉股投資協定, 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也作為財務顧問參與其中。

張志剛表示, 第二輪債轉股重出江湖, 和1990年代末期的債轉股相比應該說有較大變化。

張志剛把1990年代的債轉股稱為“報表性重組”, 當時1999年資產管理公司成立,

核心就是化解金融風險, 同時支援國有企業脫困。 國家發改委確定了將近600家企業進行政策性債轉股。 這次債轉股在很大程度上實際上是把原來應該作為投資的, 但卻作為貸款的這部分資金重新又轉成股權, 這次債轉股本身確實產生了較大的積極影響。 最主要的是, 銀行端把原來的不良貸款消減下來, 而充實了企業的資本金。 從1999年到2002年四年的時間, 600家企業平均負債率從75%降到了50%以下, 而且轉股之後, 一半的企業從虧損轉為盈利, 應該說還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如果說上一輪債轉股主要是報表重組, 我希望這次的債轉股應該是一個價值重構的過程。 ”張志剛認為, 所謂價值重構的過程, 就是通過市場化和法制化這兩個原則。

市場化要由金融機構選擇那些有市場發展前景的企業進行轉股, 並且在轉股的過程中要對現有的資產進行剝離和市場化的估值。 “上一輪基本上是報表性的, 一塊錢兌一塊錢, 這次實際上要進行較大的重組。 ”

據張志剛分析, 在參與債轉股的過程中, 仍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企業的選擇。 從商業銀行角度來說, 選擇什麼樣的企業轉股, 受制於兩個方面影響。 一是是否有市場、整個經營狀況是否相對良好;二是還要考慮轉股的債券到底是正常貸款還是不良貸款。 這兩個影響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會決定政策的推進深入程度。 ”

張志剛說:“從目前已經做的20多家企業, 7000億的債轉股情況來看, 應該說是一個債轉股的變形,

多數轉股是名股實債, 簽協議轉的是股, 但是通常約定的那些回購條款。 也就意味著5年、7年企業或者是企業的股東、地方國資還要把這塊股權買回去。 對於銀行來說, 作出這樣的安排可能也有流動性的考慮, 因為它不可能長期持有。 另外在企業管理過程當中, 銀行能夠介入的程度也不高。 所以通常是名股實債的。 ”

張志剛稱, 另一方面, 從企業端確實是解決了當前負債率過高的問題, 7000億的轉股所對應的20多家大型企業平均負債率大概是76%, 但是實際上還有一些隱性的負債沒有考慮進去。

張志剛表示, 債轉股的效果仍待檢驗。 一是看在轉的過程中, 企業過剩產能是不是真的能夠剝離和處置。 二是在上一輪債轉股過程當中,

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並沒有真正介入企業的經營管理, 當時規定就是階段性持股。 “雖然我們也參加董事會, 但是重大事情基本還是地方國資說了算。 這次轉股當中, 轉成股權之後, 銀行的持股公司是不是真能發揮股東的作用, 應該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