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退休老太陳寶珍傳奇難續 創建的網宿科技為何從輝煌走向沒落

57歲的時候, 大多數人在做什麼?退休或即將面臨退休, 但無論如何, 創業似乎都離這個年紀的人很遙遠, 即便是在“雙創”如此火熱的今天亦是如此。

但一切皆有可能。 陳寶珍, 廈門集美大學水產學院電子儀器廠的一名退休員工, 2000年, 當時57歲的她參與創立網宿科技, 投身到新興行業的IDC業務中。 成立于當年1月的網宿科技, 主要業務是向客戶提供全球範圍內的內容分發與加速的基礎階段。 因此, 陳寶珍也算是國內IDC業務的領軍人物之一。

成立初期, 網宿科技的註冊資本為200萬元, 周艾鈞、陳寶珍分別出資100萬元。

之後的近10年時間, 雖然公司的股權結構幾經變更, 包括周艾鈞退出, 但陳寶珍一直是最大的股東, 她在網宿科技先後投入620萬元。

據報導, 在2007年完成引入創投資本和經過2008年的上市輔導之後, 2009年10月, 網宿科技正式登陸創業板。 以2016年陳寶珍90億元身家計算, 該筆投資回報超過1450倍。

然而, 陳寶珍並未在網宿科技擔任任何職務。 該公司對陳寶珍身份的描述一直是創始人和實際控制人, 但她的名字從未出現在公司董事會、監事會或者高管的名單中。 網宿科技定期報告裡對陳寶珍的描述只有“退休”兩字。 也就是說, 她沒當過網宿科技一天的高管, 也並未經營過公司。

如此勵志而傳奇的財富故事主角, 竟由一位神秘的退休女士演繹。

外界不免有諸多猜測, 有消息稱, 陳寶珍有可能是代他人持股, 亦有推測稱, 網宿科技的實際投資人有可能是陳寶珍的子女。 市場眾說紛紜, 由於未能得到網宿科技的確認, 外界依然充滿好奇。

白馬股成長軌跡

網宿科技的輝煌巔峰, 是曾用時14個月奪得第一高價股桂冠。 在2014年2月10日, 網宿科技曾以134元的收盤價, 超過貴州茅臺, 一時成為市場“第一高價股”。 走到這一步, 網宿科技經歷了“三級跳”。

第一跳是在2012年12月4日。 當日, 該股曾一度下探至13.52元/股的低位, 也正是從這一天起, 網宿科技開始了長達7個月的“跳高運動”, 這種狀態一直延續到2013年7月5日。 該期間, 網宿科技的股價一直穩穩地小幅上升, 但漲幅卻累計高達178.84%, 達到37.7元/股。

第二跳是在2013年7月8日,

當日股價開始連續出現大幅上漲行情。

第三跳是在2014年1月21日。 從當日開始至2月19日, 10個交易日累計上漲47.26%, 並一舉創下134.01元/股的歷史新高, 站上當時A股第一高價股的位置。

據媒體分析, 第一跳的背後, 是由於良好的業績作為支撐。 網宿科技2012年度的業績預告, 淨利潤超過1億元, 同比增長60%~90%;同年4月, 該公司又發佈了利潤分配方案, 擬每10股派送2元(含稅)。

在此期間, 網宿科技還推出幾項創新產品, 包括備受市場關注的ECB(電子密本模式)線上雲備份解決方案、CDN網路加速平臺技術升級等。

第二跳的最直接原因還是業績。 網宿科技2013年上半年的業績預告顯示,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同比增長78%~115%, 遠遠超出了市場預期。

隨後, 證券機構紛紛發研報表示看好,

該股也因此接連收出陽線, 並不時伴有漲停。 網宿科技的這種上升狀態一直保持到2014年1月20日, 而這一日, 該股收盤價已達到91元/股。

而在2014年1月21日, 中國互聯網發生了一件大事——全國出現大面積DNS(網域名稱系統)伺服器故障, 大量網站無法正常訪問, 市場傳言, 有可能被海外駭客攻擊, 這敲響了互聯網安全的警鐘。 受此刺激, 作為中國本土互聯網CDN及IDC的領先企業, 網宿科技隨即受到市場的熱捧, 股價順勢大幅沖高, 進而成功超越貴州茅臺。

寄望於海外業務

對比當下, 往日的輝煌似乎遙不可及, 今年6月1日收盤價僅為10.72元/股。 自2016年8月起, 網宿科技股價開始不斷下跌, 至今跌幅達50%以上。 股價為什麼會“跌跌不休”, 到底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在外界看來, 網宿科技股價大跌的原因, 與其業績增速放緩密不可分。 網宿科技歷年發佈的財報顯示:2013年公司淨利潤為2.37億元, 同比增長128.55%;2014年公司淨利潤為4.84億元, 同比增長為104%;2015年公司淨利潤為8.31億元, 同比增長降至72.10%;而2016年, 公司淨利潤為12.50億元, 增幅進一步下降為50.41%。

網宿科技董事長劉成彥在2016年業績交流電話會議上表示, 公司這次的業績預告資料確實和以前不太一樣, 不理想, 出現了業績下滑。 目前的CDN行業和前幾年不一樣, 前幾年參與者較少, 現在有很多新的公司加入這個行業, 風險投資也加大了投入, 行業處於熱鬧的狀態, 競爭也更加激烈。 在這種情況下, 市場價格出現較大的調整, 公司也調整了產品價格, 公司毛利率水準有較大的下降,導致整個公司的利潤下滑。

事實確實如此,隨著近年來CDN業務的爆發,不僅傳統CDN運營商在通過加快網路建設和節點佈局,一批互聯網巨頭也紛紛湧入CDN市場,面對絡繹不絕的新進入者,CDN行業的“價格戰”已經打響。

今年5月中旬,繼阿裡雲、網宿科技之後,又有5家企業拿到了CDN牌照。這5家企業分別為:騰訊雲、藍汛通信、帝聯科技、同興萬點、福建光通互聯。據不完全統計,國內至少有數十家企業在從事CDN業務,而獲得正式牌照者只有上述7家企業。如今不是一家吃香的年代了,網宿科技股價下跌有其必然性。

然而,網宿科技並未完全放棄開發新的增長點。根據報導顯示,今年2月中旬,網宿科技在其發佈的重大資產重組公告中稱,將收購韓國CDN服務商CDNetworks公司近85%的股權。在這之前,網宿科技還曾收購俄羅斯CDN運營商CDN-VIDEO LLC公司70%的股權。去年,網宿科技還在愛爾蘭和印度設立了全資子公司。

進入雲計算領域欲想分一杯羹,也是網宿科技反擊的一招。早在2015年,網宿科技就曾宣佈進軍雲計算市場,發佈社區雲。去年年底,網宿科技還收購了兩家雲計算企業,希望從擅長的CDN業務切入,逐步擴展到雲計算和存儲領域。

根據媒體報導,業內資深人士指出,網宿科技無論是發力海外CDN還是投資雲計算市場,其大方向都是對的。但是,海外業務短期內不會給網宿科技的收入、利潤帶來太大的變化,因為截至目前,網宿科技的海外業務營收占比太少。

員工持股可行否

近期,讓網宿科技再次被集中關注的,還是其以近乎五折的價格,拿出3726萬股來激勵員工的股權激勵計畫。

5月12日晚,網宿科技披露了2017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畫草案,擬向激勵對象授予3726萬股,約占公司總股本1.55%。其中,首次授予3526萬股,預留200萬股。據瞭解,這次的激勵物件包括公司(含子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核心技術(業務)人員以及公司董事會認為需要進行激勵的其他人員,共計921人。授予價格為每股6.44元。當時的股價還在12元/股左右。

網宿科技的這一努力是否取得了意想中的效果,進展如何,此計畫的推出到底能否起到提振股價的作用?由於網宿科技的沉默,外界只能繼續靜觀以待。

股權激勵計畫似乎能讓更多的員工享受到公司的權益,但與之相反的是,網宿科技的大股東在減持。今年3月13日晚,網宿科技公開了大股東的減持計畫。公司實控人陳寶珍、董事儲敏健分別計畫未來6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500萬股(占總股本的0.62%)、225萬股(占總股本的0.28%)。第二天,網宿科技股價開始下跌。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易憲容撰文稱,絕大多數上市公司的大股東、董事和監事,之所以在自己公司上市之後都在千方百計地要減持,並非短視行為,而是他們知道無論是公司的上市還是公司未來走勢,其股票的價格都不可能走好,或根本就不值這樣的價格。“總體而言,這些公司內部人並不看好自己的公司。”

易憲容提到的現象,是否能夠說明網宿科技大股東減持的原因呢?背後還有什麼樣的故事與隱情,期待網宿科技可以儘快給出相關說法。■

公司毛利率水準有較大的下降,導致整個公司的利潤下滑。

事實確實如此,隨著近年來CDN業務的爆發,不僅傳統CDN運營商在通過加快網路建設和節點佈局,一批互聯網巨頭也紛紛湧入CDN市場,面對絡繹不絕的新進入者,CDN行業的“價格戰”已經打響。

今年5月中旬,繼阿裡雲、網宿科技之後,又有5家企業拿到了CDN牌照。這5家企業分別為:騰訊雲、藍汛通信、帝聯科技、同興萬點、福建光通互聯。據不完全統計,國內至少有數十家企業在從事CDN業務,而獲得正式牌照者只有上述7家企業。如今不是一家吃香的年代了,網宿科技股價下跌有其必然性。

然而,網宿科技並未完全放棄開發新的增長點。根據報導顯示,今年2月中旬,網宿科技在其發佈的重大資產重組公告中稱,將收購韓國CDN服務商CDNetworks公司近85%的股權。在這之前,網宿科技還曾收購俄羅斯CDN運營商CDN-VIDEO LLC公司70%的股權。去年,網宿科技還在愛爾蘭和印度設立了全資子公司。

進入雲計算領域欲想分一杯羹,也是網宿科技反擊的一招。早在2015年,網宿科技就曾宣佈進軍雲計算市場,發佈社區雲。去年年底,網宿科技還收購了兩家雲計算企業,希望從擅長的CDN業務切入,逐步擴展到雲計算和存儲領域。

根據媒體報導,業內資深人士指出,網宿科技無論是發力海外CDN還是投資雲計算市場,其大方向都是對的。但是,海外業務短期內不會給網宿科技的收入、利潤帶來太大的變化,因為截至目前,網宿科技的海外業務營收占比太少。

員工持股可行否

近期,讓網宿科技再次被集中關注的,還是其以近乎五折的價格,拿出3726萬股來激勵員工的股權激勵計畫。

5月12日晚,網宿科技披露了2017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畫草案,擬向激勵對象授予3726萬股,約占公司總股本1.55%。其中,首次授予3526萬股,預留200萬股。據瞭解,這次的激勵物件包括公司(含子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核心技術(業務)人員以及公司董事會認為需要進行激勵的其他人員,共計921人。授予價格為每股6.44元。當時的股價還在12元/股左右。

網宿科技的這一努力是否取得了意想中的效果,進展如何,此計畫的推出到底能否起到提振股價的作用?由於網宿科技的沉默,外界只能繼續靜觀以待。

股權激勵計畫似乎能讓更多的員工享受到公司的權益,但與之相反的是,網宿科技的大股東在減持。今年3月13日晚,網宿科技公開了大股東的減持計畫。公司實控人陳寶珍、董事儲敏健分別計畫未來6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500萬股(占總股本的0.62%)、225萬股(占總股本的0.28%)。第二天,網宿科技股價開始下跌。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易憲容撰文稱,絕大多數上市公司的大股東、董事和監事,之所以在自己公司上市之後都在千方百計地要減持,並非短視行為,而是他們知道無論是公司的上市還是公司未來走勢,其股票的價格都不可能走好,或根本就不值這樣的價格。“總體而言,這些公司內部人並不看好自己的公司。”

易憲容提到的現象,是否能夠說明網宿科技大股東減持的原因呢?背後還有什麼樣的故事與隱情,期待網宿科技可以儘快給出相關說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