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不是宰相不是羅鍋,我們都被電視劇給忽悠了

電視劇《宰相劉羅鍋》, 主人公那剛正清廉、不畏權貴、幽默詼諧的“羅鍋”形象, 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電視劇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卻也掩蓋了歷史的真相。 當我們撥開層層迷霧, 便會發現, 這位聲名顯赫、清譽卓著的“宰相劉羅鍋”, 既非宰相, 更非羅鍋。

宰相劉羅鍋

其實, 大清朝是沒有宰相的。 明代以前, 歷代王朝均有宰相輔佐皇帝處理軍國大事, 只是稱謂稍有不同。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 為防高官奪權謀反, 便下令廢除宰相一職。 到了清朝, “清承明制”。 清初以內閣制, 雍正八年取消內閣, 建立軍機處。 而皇帝以下統管文武事的最高行政官員, 便是“大學士”

大學士

雖說此時的大學士與前朝宰相權力相關甚遠, 但仍享有一輩子之下眾臣民之上的顯赫地位, 因而世人看來, 大學士與宰相無異。 史料記載, 劉墉於乾隆五十年由吏部尚書授協辦大學士。 嘉慶二年授體仁閣大學士。

劉羅鍋

至於說劉墉是“羅鍋”, 更是笑談。 稍留意一下清朝取士選官注重“身、言、書、判”的標準便可知, 科甲出身的劉墉, 不可能是“羅鍋”。 “身”為首, 可見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形體, 為官者必須有五官端正, 身無殘疾, 以示官威。

劉羅鍋

雖然是笑談, 但“劉羅鍋”的稱號並不是空穴來風, 有史書記載, 嘉慶皇帝曾稱劉墉為“劉駝子”。 但當時劉墉已是八十老翁, 弓腰駝背可能是衰老的跡象, 而非“羅鍋”的惡疾。

劉羅鍋

劉墉一生, 雖無宰相之名卻曾履宰相之職。 清廉剛正之餘, 不乏圓滑機變之態, 盡顯封建王朝一代官家為人處世之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