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共用單車需求激增3000萬輛,傳統自行車產業的救命丸還是飲鴆止渴?

自由行, 任性停, 試圖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出行問題, 在去年進入了“爆發期”, 共用單車的來臨和競爭逐漸進入白熱化階段。 共用單車的迅速發展促使傳統自行車製造業再掀波瀾。

傳統自行車製造業發展現狀

從電動自行車興起到家用汽車的普及自行車市場一度處於慘澹經營的狀態。 2016年中國自行車協會統計資料提到:“中國每年8000萬輛的產量, 出口是大頭, 內需則在2500萬輛左右。 ”其中, 2015年全年自行車總產量為8026萬輛, 出口5781萬輛, 內需2245萬輛。

傳統自行車產業危機已經顯現, 工信部紕漏的資料顯示, 2016年我國自行車製造業主要產品中, 兩輪腳踏自行車累計完成產量5303萬輛, 同比下降5%。 這其中包括了共用單車在2016年投放的200多萬輛, 如果沒有這個資料支撐, 16年的自行車總數將更為慘澹。

老牌自行車個體發展也是不容樂觀。

臺灣自行車兩大巨頭捷安特(臺灣巨大機械工業)、美利達(美利達集團)對外發佈2015年財報指出:綜合全球市場兩家公司營業額和利潤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捷安特2015年全球產銷量超過550萬台, 比起2014年下降了接近10%。 2014年美利達在大陸地區銷量達到100萬台, 2015年則沒那麼好的勢頭, 整體下滑25%, 產銷量約為75萬台。 2016年捷安特更是務實的把目標放在產品價值而非銷量上, 希望借此能進一步提高產品利潤率。 美利達也同樣如此, 加強了在電動自行車和公路自行車上的研發與推廣。

大陸自行車老字型大小上海鳳凰自行車有限公司2015年其集團財報也顯示, 其自行車業務也在走下坡路。 (下圖為上海鳳凰集團2015年報表截圖)

共用單車擴張刺激自行車市場需求

共用單車的迅速蔓延給處於下坡路上了傳統自行車行業帶來了生機。

據中國自行車協會的官網報導, 2016年以來, 湧現的共用單車品牌約有15-20家, 已在全國30多個城市投放, 總計投放數量超過200萬輛。 2017年, 預計投放總量將呈現井噴式增長, 極可能接近2000萬輛。 當然從產能來看, 這個數字還要更高。 匯總目前媒體曝光的資料發現, 2017年ofo“小黃車”和摩拜單車均已具備了1500萬輛以上的生產能力, 這意味著, 僅摩拜單車、ofo兩家巨頭2017年的產能預計可以達到3000萬輛, 將超過往年的全國內需總量。

共用單車的產能需求刺激了傳統自行車行業的發展, 同時也倒逼製造商去採取措施應對來自共用單車帶來的雙重的挑戰。

傳統自行車製造商紛紛參戰共用單車戰役

在摩拜與ofo等短途出行服務興起之後,

對自行車零售業卻帶來了不小的衝擊, 便宜自行車銷售量急劇下降。 一些自行車廠商也意識到了潛在的威脅, 開始通過投資入股的方式參與到這個新興的領域中來。 其中動作最明顯的當屬老牌自行車廠永久, 以及新三板上市自行車公司凱路仕了。

今年8月份, 永久自行車的母公司中路股份旗下的投資平臺中路資本, 向前大眾點評高管創立的優拜單車注入了數千萬元的天使投資,並將旗下永久自行車的研發生產與公共自行車運營等重要資源投入到優拜單車之中。

凱路仕的動作則更進一步, 其董事長鄧永豪除了領投了小鳴單車的A輪融資之外, 更是以個人身份加入到團隊中來,

負責公司的運營與戰略。 據媒體報導, 凱路仕自行車成立於1993年, 隨後轉移到歐洲與東南亞地區進行發展, 並於2010年返回國內市場, 目前的生產能力在每年一百萬台左右, 小鳴單車其實為凱路仕內部孵化的一個項目。 2016年小鳴單車成立後, 對外宣稱投放單車10萬輛。

其中A股市場涉及共用單車概念的公司受益最大的是信隆健康。 信隆健康為國內自行車零配件龍頭企業, 摩拜單車業務使其業績彈性。 公司在全球市占率約10%。 自行車零配件收入占63%, 運動健身器材占14%, 康復器材占15%。 自行車零配件主要出口給世界知名的中高端自行車品牌, 以鋁和鋁合金材質為主。 公司2016年6 月由信隆實業更名信隆健康, 彰顯了從製造業轉型升級為製造+服務的大健康企業的決心。 根據公開調研資料,公司已成為共用單車領先提供商摩拜單車的零配件供應商,預計摩拜成熟後每年將有12.5 億元的零配件採購需求,公司業績有望受益。截至3月3日,信隆健康(002105,買入)上漲逾4%,中路股份(600818,買入)、深中華A(000017,買入)等均有不同程度拉升。

代工廠產能重心傾向共用單車生產

本處於“夕陽期”的自行車產業,正重新煥發出了新春。

天津愛瑪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位於天津靜海的自行車製造商,成立于2012年,主營中高檔自行車、自行車運動相關各類體育運動器材、服裝、服飾等,官方介紹顯示,該公司的自行車年產能為“300萬輛中高檔自行車”這其中還包括旗下“愛瑪運動自行車”,而且愛瑪的業務線重心在電動車領域,據其官網顯示2016電動車的銷量為2400萬。但正是這家自行車年產能原本只有300萬的公司,在2017年與摩拜簽訂了500萬的代工合同。從產能評估來看,愛瑪很可能已經將公司重心完全傾斜向了為摩拜代工上,其業務重心也有可能受到影響。

深圳同樣是珠三角自行車企業集中地區,由於近幾年市場疲軟,目前只剩下七八家,但是,共用單車這把火又一次啟動這個市場。

深圳麥可斯原本是深圳市一家以生產高檔山地車為主的傳統自行車廠家,經營著自主品牌自行車。在生產共用單車之前,麥可斯在深圳的工廠只有一條生產線,大約3000多平方米,每月產量只有5000輛左右。如今,麥可斯的產量卻正以10倍的速度增長著。在深圳擴建廠房,並在東莞以及佛山分廠增加生產線,一共開闢了12條生產線全部用於投產共用單車,預計產能每月由原來月產5000輛迅速增長到月產50萬輛,產能擴張100倍。工廠人員上新招40多人,並計畫再招200人已滿足訂單量的激增。

(圖為:深圳麥斯克工人在組裝共用單車)

騰訊財經也曾曝出,天津富士達是ofo小黃車在天津的主要的代工廠,在2017年收穫了1300萬輛的訂單。天津富士達自行車有限公司創建於1992年,是一家以自行車為主銷產品,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大型有限責任公司,年產銷量1000多萬台,產品遠銷美國、歐洲、日本、韓國、臺灣和東南亞等地區。以此來看,富士達也要將自己的產能重心傾向於ofo的生產。

(圖為:富士達工廠 轉自騰訊財經)

然而這只是共用單車代工廠中的九牛一毛。

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曾向媒體透露,截至3月3日,摩拜單車目前在全國運營一百多萬輛共用單車,摩拜單車自己的無錫工廠,每天生產1.4萬輛自行車。

但這並不能滿足摩拜的急速擴張。此前摩拜宣佈與富士康合作,富士康遍佈海外的數十座工廠,為摩拜單車開闢新的生產線,預計年產能將達560萬台。

被稱為“中國第一車”的飛鴿自行車廠也是ofo的供應商之一,“小黃車”的月產量已達到40萬輛,訂單總量佔據“飛鴿”全年產能的1/3。

(下圖為國內共用單車前五的部分代工廠表)。

在共用單車盤活自行車市場的同時,自行廠零配件供應商的訂單也隨之水漲船高,甚至應接不暇。深圳市益缽通自行車配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缽通”)總經理杜開山說,從去年下半年共用單車火了之後,原本每個月只能接到40萬的訂單,如今每個月約有100萬。

共用單車風潮給自行車企業埋下伏筆

共用單車的進入沖淡了中國自行車市場產能過剩的苦澀,因為巨量的生產訂單能夠將工廠的生產線塞得滿滿的,甲方們急迫著將自己的共用單車投放到城市中“卡位”,在此,大產能本身就是稀缺品,被各大甲方搶奪。正如富士達、千里達、喜德盛等巨頭所言,共用單車風潮對於中國自行車企業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龐大的訂單充實了過剩的產能,也帶來了可觀的利潤,讓工廠暫時忘卻運動自行車消費市場不濟的問題。

然而,“紅利”過後,共用單車迎來新一輪洗牌。經歷共用單車的熱潮,企業能否能脫身而出將是自行車企業深思的問題。

本文來自獵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282767

根據公開調研資料,公司已成為共用單車領先提供商摩拜單車的零配件供應商,預計摩拜成熟後每年將有12.5 億元的零配件採購需求,公司業績有望受益。截至3月3日,信隆健康(002105,買入)上漲逾4%,中路股份(600818,買入)、深中華A(000017,買入)等均有不同程度拉升。

代工廠產能重心傾向共用單車生產

本處於“夕陽期”的自行車產業,正重新煥發出了新春。

天津愛瑪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位於天津靜海的自行車製造商,成立于2012年,主營中高檔自行車、自行車運動相關各類體育運動器材、服裝、服飾等,官方介紹顯示,該公司的自行車年產能為“300萬輛中高檔自行車”這其中還包括旗下“愛瑪運動自行車”,而且愛瑪的業務線重心在電動車領域,據其官網顯示2016電動車的銷量為2400萬。但正是這家自行車年產能原本只有300萬的公司,在2017年與摩拜簽訂了500萬的代工合同。從產能評估來看,愛瑪很可能已經將公司重心完全傾斜向了為摩拜代工上,其業務重心也有可能受到影響。

深圳同樣是珠三角自行車企業集中地區,由於近幾年市場疲軟,目前只剩下七八家,但是,共用單車這把火又一次啟動這個市場。

深圳麥可斯原本是深圳市一家以生產高檔山地車為主的傳統自行車廠家,經營著自主品牌自行車。在生產共用單車之前,麥可斯在深圳的工廠只有一條生產線,大約3000多平方米,每月產量只有5000輛左右。如今,麥可斯的產量卻正以10倍的速度增長著。在深圳擴建廠房,並在東莞以及佛山分廠增加生產線,一共開闢了12條生產線全部用於投產共用單車,預計產能每月由原來月產5000輛迅速增長到月產50萬輛,產能擴張100倍。工廠人員上新招40多人,並計畫再招200人已滿足訂單量的激增。

(圖為:深圳麥斯克工人在組裝共用單車)

騰訊財經也曾曝出,天津富士達是ofo小黃車在天津的主要的代工廠,在2017年收穫了1300萬輛的訂單。天津富士達自行車有限公司創建於1992年,是一家以自行車為主銷產品,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大型有限責任公司,年產銷量1000多萬台,產品遠銷美國、歐洲、日本、韓國、臺灣和東南亞等地區。以此來看,富士達也要將自己的產能重心傾向於ofo的生產。

(圖為:富士達工廠 轉自騰訊財經)

然而這只是共用單車代工廠中的九牛一毛。

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曾向媒體透露,截至3月3日,摩拜單車目前在全國運營一百多萬輛共用單車,摩拜單車自己的無錫工廠,每天生產1.4萬輛自行車。

但這並不能滿足摩拜的急速擴張。此前摩拜宣佈與富士康合作,富士康遍佈海外的數十座工廠,為摩拜單車開闢新的生產線,預計年產能將達560萬台。

被稱為“中國第一車”的飛鴿自行車廠也是ofo的供應商之一,“小黃車”的月產量已達到40萬輛,訂單總量佔據“飛鴿”全年產能的1/3。

(下圖為國內共用單車前五的部分代工廠表)。

在共用單車盤活自行車市場的同時,自行廠零配件供應商的訂單也隨之水漲船高,甚至應接不暇。深圳市益缽通自行車配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缽通”)總經理杜開山說,從去年下半年共用單車火了之後,原本每個月只能接到40萬的訂單,如今每個月約有100萬。

共用單車風潮給自行車企業埋下伏筆

共用單車的進入沖淡了中國自行車市場產能過剩的苦澀,因為巨量的生產訂單能夠將工廠的生產線塞得滿滿的,甲方們急迫著將自己的共用單車投放到城市中“卡位”,在此,大產能本身就是稀缺品,被各大甲方搶奪。正如富士達、千里達、喜德盛等巨頭所言,共用單車風潮對於中國自行車企業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龐大的訂單充實了過剩的產能,也帶來了可觀的利潤,讓工廠暫時忘卻運動自行車消費市場不濟的問題。

然而,“紅利”過後,共用單車迎來新一輪洗牌。經歷共用單車的熱潮,企業能否能脫身而出將是自行車企業深思的問題。

本文來自獵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282767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