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一把細如髮絲,一把柳葉彎眉,一枚絕世珍藏

精妙的工藝, 絕佳的設計, 不折不扣的再現最初的模樣。 以毛筆繪製圖案, 反復斟酌完善初稿, 然後覆在梳篦上, 狼毫小筆勾畫形狀,

根據圖案加以著色。

在梳篦行業流傳著這樣的故事, 在三皇對戰時期, 有個叫赫連的工匠, 被蚩尤征入戰場, 涿鹿大戰, 軒轅皇帝打敗蚩尤, 赫連成為俘虜。 而看守的皇甫在知道赫連會做木梳後, 叫赫連做了一把, 代為敬獻給了嫘祖娘娘。

本以為可以憑藉技能免除死罪, 然而, 赦免令還未到, 赫連已經死了。 軒轅黃帝惋惜赫連的死, 於是派皇甫帶領工匠按照原來的那把製作。 梳篦的手藝人就把赫連和皇甫奉為梳業的祖師。

而在春秋時期, 有個叫陳七子的人因罪獲獄。 獄中環境艱苦, 陳七子頭上生蝨子, 異常難耐。 在一次被毛竹板施刑後, 毛竹板被震成鬆散的篦片。

陳七子整理篦片, 製成篦箕。 關於常州梳篦的具體起源已無從考證, 但常州梳篦有據可考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 常州梳篦業在此期間形成。

隋朝京杭大運河的挖掘給常州梳篦業發展帶來新的動力, 運河岸邊街巷佈滿篦梳作坊, 所以有了木梳街、篦箕巷的說法。 唐朝時期, 梳篦業繁盛, 式樣繁多, 梳篦綰發成為流行。

北宋時期, 金銀櫛具非常盛行, 廣受喜愛, 蘇軾曾作“山人醉後鐵冠落, 溪女笑時銀櫛低”的詩句。 元代, 隨著“水上絲綢之路”傳到海外, 備受推崇。

明清時, 發展更加繁盛, 清代乾隆年間, 常州城呈現“削竹成篦”“比戶皆為”的樣貌。 光緒年間, 朝廷每年要到常州定制黃楊木梳、梅木脊樑象牙梳等高規格的梳篦,

作為貢品進獻入宮供應皇族, 非常受歡迎。

梳蓖, 不僅是人們日常使用的生活用品,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時間的累積, 具有了更為深刻的文化內涵, 同時, 也是能講述不同故事的老手藝。

梳香世家 檀香木梳篦子 綠檀密齒梳子創意禮物刻字送長輩 ¥49 購買

非遺是條岔路, 左轉滿是回憶, 右轉給你溫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