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書單|童書出版界最有影響力的七個人眼中,最好的童書長什麼樣?

與中國類似, 英文童書出版市場也正處在“好時候 ”。 在令人眼花繚亂的新書中如何成就經典, 又是什麼賦予了童書永恆的魅力?英國《書商》採訪了童書出版界有影響力的七個人, 其中有編輯, 書評人, 也有知名博主和媒體記者, 分享他們對於童書的專業意見。

Imogen Russell-Williams

是什麼賦予了童書永恆的魅力?

對我來說, 賦予童書永恆魅力的是創意。 好的童書不應該是說教或者趕時髦, 讀者應該是被作家講故事的熱情感染。

沃克出版社的詩集《大大的擁抱》(A Great Big Cuddle), 這部詩集是《我們去獵熊》的作者、著名繪本作家Michael Rosen寫給兒童讀者的,

它的亮點在於滿足了一類特別的需求——小孩子喜歡愉快輕鬆的, 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並能引起思考的詩。 這部詩集內容歡快有趣, 文字和插圖完美配合, 堪稱是樣本式的童書。

沃克出版社的詩集《大大的擁抱》

還有Philip Reeve和Sarah McIntyre合作的一系列童書, 如《太空蛋糕》(Cakes in Space)等,

《北方小狗》(Pugs of the Frozen North), 都是富有幽默感的走心之作。 對我來說, 圖畫是童書的重要構成, 有魔力的語言配上恰當的圖畫和設計, 會給一本書帶來難忘的閱讀體驗。

《太空蛋糕》, 一部富有幽默感的走心之作

你還希望看到什麼樣的童書?

其實我想在童書中看到“更少”而不是“更多”——的平庸之作,

尤其是一些名人作家的炒作, 更多的原創和有創新精神的新作。 我還希望能看到更多多樣化的主題和角色, 比如在封面上出現更多BAME(黑人, 亞裔等少數族裔)角色。

Kirsten Grant, 世界讀書日主席

是什麼賦予了童書永恆的魅力?

有越來越多的童書被改編成電影, 我們發現, 永恆的魅力往往來自好的故事。 人物, 情節, 設定——幻想世界或者現實生活, 孩子們與不幸和邪惡做鬥爭的故事往往具有長久的魅力, 作家們也在一遍一遍地講述著這些故事。

孩子們需要通過書來實現自我認知, 通過書中的人物, 比如小屁孩葛列格, 風暴突擊者, 或者書中的經歷, 比如掉進兔子洞, 來瞭解自己的情緒, 問題和欲望。

能否舉幾個你心目中優秀童書的例子?是什麼令他們與眾不同?

羅爾德·達爾的童書幾乎都是傑作。 十年前, 我們有了羅爾德·達爾紀念日, 他的書也再版地越來越好看。

你還希望看到什麼樣的童書?

童書的多樣性是我們長期關注的話題。 童書是創造力和智慧的體現, 出版界出現更多新的聲音也是我們多元化的讀者的需求。

Georgina Atwell, 童書線上社區 Toppsta創始人

是什麼賦予了童書永恆的魅力?

圖畫書需要比以前更努力才能脫穎而出, 但要經受時間的考驗, 有兩個要素必備其一。 要麼是有出眾的特色, 比如Alison Jay的《蜜蜂和我》(Bee and Me), 雖然是無字書但插圖精美絕倫, 讓讀者有廣闊的想像天地。 要麼是有韻文、節奏感等孩子喜歡的文字結構, 比如Paul Howard的《我去逛超市》(I Went to the Supermarket)。

我相信它們會受到幾代孩子的喜愛。

精美的插圖讓《蜜蜂與我》脫穎而出

對於兒童文學, 有簡單而標誌性的設定最重要, 比如《小屁孩日記》, 還有最近的“提米失敗”系列(Timmy Failure), “特拉布松寄宿學校”系列(Trebizon series)等。 孩子們感覺書中的人物很親近, 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對每一代孩子都富有吸引力。 還有一種是構建在特殊文化背景或架空世界中的故事,羅爾德·達爾是其中的佼佼者,《馴龍高手》也是這一類型的傑作。

“特拉布松寄宿學校”系列

能否舉幾個你心目中優秀童書的例子?是什麼令他們與眾不同?

Stewart Foster的《泡沫男孩》(Bubble Boy)非常優美。它非常有啟發性,語言鮮活,令人著迷。還有《我們星上的錯》(The Fault in Our Stars),非常受8-12歲青少年讀者的歡迎。像Usborne之類的童書出版社,每個月都會推出優秀的童書。這些書都富有創意,內容豐富有趣,製作精良。

《泡沫男孩》非常有啟發性,令人著迷

你還希望看到什麼樣的童書?

我希望新作者能夠得到更多機會。我對那些堅持站在新作者身後的出版社充滿敬意。《與倉鼠一起時間旅行》(Time Travelling with a Hamster),《我哥是超人》(My Brother is a Superhero)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不僅是因為優秀的創作,還因為有出版社的支持。

《與倉鼠一起時間旅行》

Jonas Herriot,倫敦青少年圖書館組織主席

是什麼賦予了童書永恆的魅力?

我想最重要的是真實感,有生動的角色。要做到這一點,作家們要進入自己筆下的角色,從角色的角度看世界。很多故事失敗就是因為作家們想通過故事來反映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想法來推動故事前進,結果人物在故事背景中有疏離感。除此之外,我想要讓一部童書有永恆的魅力,就不能與時下的潮流結合過於緊密,越流行越容易過時。那些超越時空限制的好書都不是聚焦在當下發生了什麼,而是專注於角色的遭遇。

能否舉幾個你心目中優秀童書的例子?是什麼令他們與眾不同?

Michael De Larrabeiti的“麻煩之子”三部曲(The Borrible)是一部優秀的青少年小說。第一部出版時我還沒出生,但時至今日仍然像我第一次讀到它時一樣充滿魅力。這個系列很有顛覆性,反權威,叛逆,對於小時候的我特別有吸引力,也為我打開了都市奇幻小說的世界。我想它的魅力就在於沒有粉飾,或是為了符合時代的標準而扭曲主題。

“麻煩之子”三部曲至今仍充滿魅力

你還希望看到什麼樣的童書?

近幾年有很多好書面世,而且題材越來越豐富,不過,如果英國能夠引進更多其他國家的童書,尤其是非西方國家的童書,也許會更有益。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有很多有才華的童書創作者,他們的作品值得被翻譯並引進英國。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其他國家的作者寫的書,而不是西方國家的作者用自己的眼光來描繪世界的其他地方。

Jim Dean, 青少年閱讀博主

是什麼賦予了童書永恆的魅力?

我想成功的角色最重要,一個或者一組成功的角色塑造,能夠賦予一本書永恆的魅力。回憶一下我童年時讀過的書,仍然記憶清晰的是那些英雄故事,比如《布萊德恩編年史》,Jenny Nimmo的《雪蜘蛛》,還有一些主人公特別接地氣的故事。 在最近讀的書裡,我覺得Katherine Rundell的《馴狼人》(The Wolf Wilder)和《屋頂人》(Rooftoppers),還有Candy Harper的“信仰三部曲”,應該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

Jenny Nimmo的《雪蜘蛛》

能否舉幾個你心目中優秀童書的例子?是什麼令他們與眾不同?

很難從這麼多優秀的童書中選出代表。不過我是Anne Digby的“特拉布松寄宿學校”系列的粉絲,尤其喜歡埃格蒙出版的新版本。

你還希望看到什麼樣的童書?

我希望看到不突出主人公性別的青少年小說,美國在這方面做得比英國要好。雖然我也很喜歡像Alice Oseman的《廣播沉默》(Radio Silence)那樣背景華麗的小說,但我更希望能有更多來自平時沒有機會發聲的底層的故事。

Sarah Odedina,Pushkin 兒童出版社編輯

是什麼賦予了童書永恆的魅力?

出色的文字和前瞻性。有讀者們喜歡的角色。有打動人的故事。

能否舉幾個你心目中優秀童書的例子?是什麼令他們與眾不同?

《做個正常人》(The Art Of Being Normal)。這本書的寫作和封面設計都很出色,它的觀點也不落俗套,關注了一些深刻的話題。

《做個正常人》書中觀點耐人尋味

你還希望看到什麼樣的童書?

我希望角色更多樣化,為全年齡段的孩子提供讀物。我們現在有很豐富的主題,但看待世界的角度仍然過於狹窄。

Fiona Noble,書評人

是什麼賦予了童書永恆的魅力?

童書的世界沒有固定的模式——意外往往成為關鍵因素,但被我們稱為經典的童書,往往也有一些共同點:完整的世界架構(比如納尼亞,霍格華茲魔法學校,百畝森林),令人難忘的角色塑造,以及涉及生活中重大議題的劇情。並不是所有童書都需要被成人喜歡,但擁有永恆魅力的童書必然是能得到成人和兒童的雙重青睞。

能否舉幾個你心目中優秀童書的例子?是什麼令他們與眾不同?

每年都要出版幾千種童書,新人新作要出人頭地非常困難。小雞出版社的《甲蟲男孩》(Beetle Boy)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們做了很多行銷活動,跟書店也開展了合作,去年,《甲蟲男孩》成了最暢銷的處女作童書。

《甲蟲男孩》,去年最暢銷的處女作童書

你還希望看到什麼樣的童書?

圖畫書的復興令人欣喜。青少年小說也逐漸轉型為與插圖結合的圖像小說。非虛構類讀物還需繼續努力,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像《可怕的歷史》(Horrible Histories)這樣的優秀讀物。

轉載自 出版人雜誌 ( ID:publishers )

- End -

主編:宋程,責編:小悅

加入一起悅讀群請找小悅君

快樂閱讀 | 共同閱讀 | 分享閱讀

郵箱17read@sina.com

投稿 | 加入我們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四環中路六號華亭嘉園A-1F

還有一種是構建在特殊文化背景或架空世界中的故事,羅爾德·達爾是其中的佼佼者,《馴龍高手》也是這一類型的傑作。

“特拉布松寄宿學校”系列

能否舉幾個你心目中優秀童書的例子?是什麼令他們與眾不同?

Stewart Foster的《泡沫男孩》(Bubble Boy)非常優美。它非常有啟發性,語言鮮活,令人著迷。還有《我們星上的錯》(The Fault in Our Stars),非常受8-12歲青少年讀者的歡迎。像Usborne之類的童書出版社,每個月都會推出優秀的童書。這些書都富有創意,內容豐富有趣,製作精良。

《泡沫男孩》非常有啟發性,令人著迷

你還希望看到什麼樣的童書?

我希望新作者能夠得到更多機會。我對那些堅持站在新作者身後的出版社充滿敬意。《與倉鼠一起時間旅行》(Time Travelling with a Hamster),《我哥是超人》(My Brother is a Superhero)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不僅是因為優秀的創作,還因為有出版社的支持。

《與倉鼠一起時間旅行》

Jonas Herriot,倫敦青少年圖書館組織主席

是什麼賦予了童書永恆的魅力?

我想最重要的是真實感,有生動的角色。要做到這一點,作家們要進入自己筆下的角色,從角色的角度看世界。很多故事失敗就是因為作家們想通過故事來反映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想法來推動故事前進,結果人物在故事背景中有疏離感。除此之外,我想要讓一部童書有永恆的魅力,就不能與時下的潮流結合過於緊密,越流行越容易過時。那些超越時空限制的好書都不是聚焦在當下發生了什麼,而是專注於角色的遭遇。

能否舉幾個你心目中優秀童書的例子?是什麼令他們與眾不同?

Michael De Larrabeiti的“麻煩之子”三部曲(The Borrible)是一部優秀的青少年小說。第一部出版時我還沒出生,但時至今日仍然像我第一次讀到它時一樣充滿魅力。這個系列很有顛覆性,反權威,叛逆,對於小時候的我特別有吸引力,也為我打開了都市奇幻小說的世界。我想它的魅力就在於沒有粉飾,或是為了符合時代的標準而扭曲主題。

“麻煩之子”三部曲至今仍充滿魅力

你還希望看到什麼樣的童書?

近幾年有很多好書面世,而且題材越來越豐富,不過,如果英國能夠引進更多其他國家的童書,尤其是非西方國家的童書,也許會更有益。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有很多有才華的童書創作者,他們的作品值得被翻譯並引進英國。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其他國家的作者寫的書,而不是西方國家的作者用自己的眼光來描繪世界的其他地方。

Jim Dean, 青少年閱讀博主

是什麼賦予了童書永恆的魅力?

我想成功的角色最重要,一個或者一組成功的角色塑造,能夠賦予一本書永恆的魅力。回憶一下我童年時讀過的書,仍然記憶清晰的是那些英雄故事,比如《布萊德恩編年史》,Jenny Nimmo的《雪蜘蛛》,還有一些主人公特別接地氣的故事。 在最近讀的書裡,我覺得Katherine Rundell的《馴狼人》(The Wolf Wilder)和《屋頂人》(Rooftoppers),還有Candy Harper的“信仰三部曲”,應該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

Jenny Nimmo的《雪蜘蛛》

能否舉幾個你心目中優秀童書的例子?是什麼令他們與眾不同?

很難從這麼多優秀的童書中選出代表。不過我是Anne Digby的“特拉布松寄宿學校”系列的粉絲,尤其喜歡埃格蒙出版的新版本。

你還希望看到什麼樣的童書?

我希望看到不突出主人公性別的青少年小說,美國在這方面做得比英國要好。雖然我也很喜歡像Alice Oseman的《廣播沉默》(Radio Silence)那樣背景華麗的小說,但我更希望能有更多來自平時沒有機會發聲的底層的故事。

Sarah Odedina,Pushkin 兒童出版社編輯

是什麼賦予了童書永恆的魅力?

出色的文字和前瞻性。有讀者們喜歡的角色。有打動人的故事。

能否舉幾個你心目中優秀童書的例子?是什麼令他們與眾不同?

《做個正常人》(The Art Of Being Normal)。這本書的寫作和封面設計都很出色,它的觀點也不落俗套,關注了一些深刻的話題。

《做個正常人》書中觀點耐人尋味

你還希望看到什麼樣的童書?

我希望角色更多樣化,為全年齡段的孩子提供讀物。我們現在有很豐富的主題,但看待世界的角度仍然過於狹窄。

Fiona Noble,書評人

是什麼賦予了童書永恆的魅力?

童書的世界沒有固定的模式——意外往往成為關鍵因素,但被我們稱為經典的童書,往往也有一些共同點:完整的世界架構(比如納尼亞,霍格華茲魔法學校,百畝森林),令人難忘的角色塑造,以及涉及生活中重大議題的劇情。並不是所有童書都需要被成人喜歡,但擁有永恆魅力的童書必然是能得到成人和兒童的雙重青睞。

能否舉幾個你心目中優秀童書的例子?是什麼令他們與眾不同?

每年都要出版幾千種童書,新人新作要出人頭地非常困難。小雞出版社的《甲蟲男孩》(Beetle Boy)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們做了很多行銷活動,跟書店也開展了合作,去年,《甲蟲男孩》成了最暢銷的處女作童書。

《甲蟲男孩》,去年最暢銷的處女作童書

你還希望看到什麼樣的童書?

圖畫書的復興令人欣喜。青少年小說也逐漸轉型為與插圖結合的圖像小說。非虛構類讀物還需繼續努力,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像《可怕的歷史》(Horrible Histories)這樣的優秀讀物。

轉載自 出版人雜誌 ( ID:publishers )

- End -

主編:宋程,責編:小悅

加入一起悅讀群請找小悅君

快樂閱讀 | 共同閱讀 | 分享閱讀

郵箱17read@sina.com

投稿 | 加入我們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四環中路六號華亭嘉園A-1F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