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王羲之、歐陽詢、八大山人:我寫字的時候真的沒想那麼多

王羲之

歐陽詢

筆者曾對王羲之 、歐陽詢書法結體留白進行了分析, 許多網友說:王羲之歐陽詢寫的時候都沒想那麼多。

真的是這樣嗎?

王羲之的《蘭亭序》是酒後之作,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是悲憤之作, 蘇軾的《黃州寒食詩帖》是無可奈何之作, 寫的時候都不可能謀劃字的結構及通篇章法, 這些三大行書是書法家感情和書法技巧高度切合的自然神品, 真的寫的時候真的沒想那麼多。

世上沒有生而知之的學問, 書聖王羲之也是勤學苦練而成就大書法家的。

書法練習的過程既是大腦記憶字形筆法章法的過程, 也是手腕在大腦的指揮下形成無意識的肌肉記憶的過程。

有意識的進行技法訓練, 有意識的訓練深度越深、高度越高、難度越大,

在不經意間寫出來的作品才會有深度、高度、難度。

“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 揮毫落紙如雲煙。 ”張旭在酒醉後才出好作品, 顏真卿在悲憤之極才留下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 換成普通人行嗎?

只有平時學習書法時思考的有深度、有高度、有難度, 不假思索地寫出的作品才會有深度、有高度、有難度。 所以, 有人說書法是學出來的, 不是練出來的。

請看舉例分析:

1、上下錯位的技法傳承

王羲之的行書

歐陽詢《九成宮》

從中線圖可以看出,王羲之上下錯位幅度小,比較含蓄;歐陽詢的楷書上下錯位比王羲之的行書更明顯。

歐陽詢學王羲之書法的習作沒有留存。但從八大山人臨習的《蘭亭序》可以看出,他學王羲之把上下錯位的技法進一步誇張,這是有意識訓練的結果。

2、有意識的留白技法傳承。

點畫分割白紙會自然形成空白。

有意識的留白就是通過調整點畫的位置、疏密、長短等人為的營造出較大的空白。

八大山人行書

從上圖的空白紅圈可以看出,王羲之的留白有對比,但比較含蓄;歐陽詢的留白相對誇張;八大山人的留白學王羲之而更誇張。

八大山人的行書對上下錯位、有意識的留白技法運用頻率很高。請看《河上花圖卷》題跋

書法家在平時練字是想的多,創作作品時往往一揮而就,有時真的沒想那麼多。

歐陽詢《九成宮》

從中線圖可以看出,王羲之上下錯位幅度小,比較含蓄;歐陽詢的楷書上下錯位比王羲之的行書更明顯。

歐陽詢學王羲之書法的習作沒有留存。但從八大山人臨習的《蘭亭序》可以看出,他學王羲之把上下錯位的技法進一步誇張,這是有意識訓練的結果。

2、有意識的留白技法傳承。

點畫分割白紙會自然形成空白。

有意識的留白就是通過調整點畫的位置、疏密、長短等人為的營造出較大的空白。

八大山人行書

從上圖的空白紅圈可以看出,王羲之的留白有對比,但比較含蓄;歐陽詢的留白相對誇張;八大山人的留白學王羲之而更誇張。

八大山人的行書對上下錯位、有意識的留白技法運用頻率很高。請看《河上花圖卷》題跋

書法家在平時練字是想的多,創作作品時往往一揮而就,有時真的沒想那麼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