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長篇報告文學《命脈》研討會在鄭州舉行

□記者張叢博

本報訊6月3日, 何弘、吳元成長篇報告文學《命脈》研討會在鄭州舉行。 胡平、周大新、李佩甫、何向陽等30余位著名作家、評論家、南水北調工程相關單位代表參加研討。

由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命脈》, 是一部全景式地描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的大型報告文學, 榮獲河南省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作者何弘、吳元成都是和南水北調工程有著不解之緣的南陽人。 何弘的父輩曾參加過渠首施工, 他自己亦長期關注南水北調工程的規劃與建設。 吳元成在丹江口水庫庫區出生、成長,

對丹江口水庫建設及移民有親身經歷和切身感受。 他們從淅川到丹江口、襄陽、荊門、荊州、宜昌等地, 採訪200餘人, 留下了許多寶貴的一手材料。 何弘說:“這次採訪和寫作, 讓我一次次被那些普通人的犧牲和奉獻而感動, 這才是我最大的收穫, 我願意為南水北調精神的發揚光大盡自己的一份心力。 ”

“這是一部貫穿歷史與現實, 融政治、經濟、社會、歷史、文學和文化為一體, 兼科學性、藝術性和思想深度的優秀作品, 同時也是報告文學創作領域的又一重要收穫。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楊曉升在為研討會發來的賀信中指出, 雖然描述南水北調工程的報告文學作品已有多部, 但這部作品不僅僅滿足于展現南水北調工程的歷程和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

也從水對人類文明的影響入手, 力圖站在時代和歷史的高處, 以更開闊的視野審視南水北調對中國數十年來社會變遷的深刻影響, 從人類學和社會學的角度最大限度地還原工程和移民的歷史細節及真實場景, 從而使作品更加真實可信, 也更具原生態。

著名評論家胡平認為, 《命脈》的獨特性在於思辨精神, 把南水北調工程上升到文學層次、自然辯證法的層次。 著名作家周大新說, 這是一部氣魄宏大、全景性地呈現南水北調工程的大氣之作, 不帶偏見地把水與文明發展、當下社會發展進步的關係都講清了。

著名評論家何向陽被書中引子的第一句話“我和吳元成都來自南陽”吸引。

她表示, 一般來說, 報告文學“我”是一個旁觀者, 保持著一定的冷靜, 本書中“我”是觀察者也是親歷者, 是劇作者也是劇中人, 沒有了一般報告文學的生硬。 著名作家李佩甫用“長和寬”“縱與橫”兩對詞語總結自己的閱讀感受。 他說, 作者從生命的起源、各種文明來源與水的關係寫起, 站位很高, 知識面很寬, 並且讓讀者瞭解到其實南水北調從建國初期就開始了, 從上到下、方方面面都做出了巨大犧牲。

研討會由省文聯黨組書記、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王守國主持。 他表示, 《命脈》體現了深刻的思想性, 這種思想穿透了水文化和移民文化, 作者在描寫移民過程中間對人充滿深切的關懷關注, 同時寫作風格理性、內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