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翠湖片區”成兩會熱詞 “一文一武”串聯昆明文脈風貌

昆明資訊港訊 記者廖拓溪 段佳琪 任驥遠 上官豔君 合宇聰 黃頔 江楓 昝娟娟“歷史文化名城”是昆明提出要打造五大城市品牌之一。 在3月19日出爐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也提及“加快建設區域性人文交流中心, 彰顯歷史文化名城魅力”將成為昆明今後五年發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標任務。

要加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力度, 翠湖片區是核心所在——這裡集聚著城市營建、山水文化和近代昆明振興歷史的核心要素, 西南聯大舊址與雲南陸軍講武堂“一文一武”串聯起了雅俗共賞的獨特氣質。

在今年的市“兩會”上,

如何結合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對翠湖片區進行改造提升, 也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 申報翠湖為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把“西南聯大故里”文化旅遊品牌打造為“昆明文化標識性符號”、小西門古城牆重建……代表、委員們紛紛聚焦這一話題建言獻策。

把“西南聯大故里”打造為昆明文化標識性符號

“‘西南聯大故里’的品牌價值, 是昆明城市精神的重要內涵與建設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載體。 ”市政協委員、民盟昆明市委秘書長徐萍表示, 要建設歷史文化名城, “西南聯大故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載體。 今年, 民盟昆明市委就提交了三篇關於做大做好“西南聯大”這一文化品牌的提案。

其中, 把“西南聯大故里”文化旅遊品牌打造為“昆明文化標識性符號”同時也是民盟昆明市委的重點課題,

其初衷就在於將西南聯大文化資源轉化為昆明發展的現實性資源。 對此, 民盟昆明市委建議應編制“西南聯大故里”文化保護和利用專項規劃, 重點抓好翠湖片區歷史教育基地和寶雲片區(龍泉古鎮)旅遊文化主題小鎮等西南聯大文化遺存集中片區的城市改造建設工作。

同時, 應提速軸心專案規劃和建設, 打造“西南聯大故里”的文化載體。 所謂軸心專案, 第一軸是打造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為核心的翠湖片區, 並與“雲南大學文物保護區、翠湖的雲南陸軍講武學堂”形成整體聯動開發;第二軸則是依託寶雲片區西南聯大名人故居文化圈,

繼續推動龍泉古鎮“文化旅遊創意”園區項目建設。

除了民盟昆明市委, 市人大代表姜亞碧也對“西南聯大故里”的品牌打造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姜亞碧表示, 昆明的歷史文化名城建設應該充分尊重和挖掘歷史與文化的精髓。 一方面, 對有較高價值的歷史文化遺產, 儘量原址保護和修復;另一方面, 可以積極挖掘民俗民風、古建築、名人故居、歷史文化名人等文化資源內涵。

“西南聯大、雲南陸軍講武堂是昆明近代史上鼎鼎大名的兩所院校, 大可以將這‘一文一武’融合到歷史文化名城的開發利用中, 深入挖掘這兩所學校的歷史文化價值。 ”薑亞碧表示。

翠湖片區整治提升規劃喚醒“翠湖之美”

日前出爐的《翠湖周邊歷史文化片區整治提升三年行動計畫》顯示,

昆明將以翠湖歷史文化核心區為重點, 拓展到圓通山、文明街、雲大等片區進行聯動, 輻射至昆明歷史城區及西南聯大舊址範圍進行研究, 一時之間引發了人們對翠湖片區未來面貌的無限遐想。

“翠湖片區、圓通山片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兩個片區的串聯及發展, 對昆明建設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具有重要意義。 ”市人大代表陳偉強去年就曾對昆明打造歷史文化街區提出建議, 希望把翠湖打造成昆明的城市中央公園。

陳偉強對《翠湖周邊歷史文化片區整治提升三年行動計畫》表示支援和贊同, 並同時建議, 昆明加快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需要合理化佈局, 同時兼顧昆明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

發展過程中不能輕浮, 應注重保護城市環境及生態。

他表示:“動物園搬遷後, 可以把圓通山辟為開放式公園。 屆時, 景觀綠地能夠造福市民, 也有利於保護圓通山的山體、植被。 ”

同樣對《翠湖周邊歷史文化片區整治提升三年行動計畫》表示支持的還有市政協委員陳光雲。 陳光雲表示, 翠湖周邊有很多歷史文化的印記, 如西南聯大舊址、盧漢公館等, 要打造文化名片, 這些點都是必不可少的。

“昆明人對文化的追求從來沒有懈怠過。 ”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昆明人, 陳光雲對翠湖片區的感情尤為深厚。 在他看來, 昆明的歷史, 特別是近代史上昆明的幾次大事件, 是絕對不能遺忘的。 他建議, 不僅要在翠湖片區恢復一部分原有的遺址, 還應把紀念館、博物館作為整治提升中的串聯符號。

年內啟動部署翠湖片區整治提升 4月起清理翠湖公園內部攤位

針對代表、委員們提出的各項建議,昆港記者獨家採訪了市人大代表、五華區區長陳偉,結合五華區實際情況,對昆明如何建設歷史文化名城,提出了相關建議。陳偉表示,翠湖是昆明重要的歷史文化地標聚集區,今年,五華區將啟動部署翠湖片區整治提升工作,重新實現翠湖片區的價值定位。

陳偉介紹,五華區歷史文化資源豐富,轄區內的歷史文物古跡占全市總數的30%,是昆明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區域。傳統文化資源在當下如何合理利用?陳偉建議,前提是保護,但是也要注重合理開發利用。

結合五華實際,陳偉表示,昆明建設歷史文化名城應以保護為主、開發利用為輔;以公益性為主、商業性為輔;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利用,但不能過度利用。

同時,五華區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脈絡為素材,既保證了老一代人對昆明城的“文化記憶”,又推進了年輕一代人對昆明老建築、老昆明生活的“遐想”。因此,根據人民群眾的需求,對歷史文化街區進行開發利用,堅持以修繕為主,讓廣大市民置身于文化街區時,能喚起文化傳承的記憶。

對於具體落實,陳偉介紹,五華區年內將著手開展翠湖公園內部整治工作,將於今年4月開始對翠湖公園內部攤位進行清理,縮減低端商業規模,並同步統籌研究實施商業業態提升。

相關精彩提案議案

申報翠湖為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

市政協文史委介紹,作為昆明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區域,翠湖歷史文化片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和美麗的自然景觀,彙集了國家、省、市、區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0餘處。

“翠湖片區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築集中成片,能夠較完整和真實地體現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並具有一定規模的區域,是昆明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核心區。”因此,市政協文史委建議,應儘快將翠湖申報為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

同時,建議按照真實性原則、完整性原則、生活延續性原則、公眾參與原則等保護原則實現翠湖歷史文書片區完整的保護體系,豐富名城保護要素,彰顯城市特色價值與格局,帶動周邊區域活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恢復重建小西門城樓

小西門城樓從明洪武十四年昆明建城迄今已長達600多年歷史,是昆明城最具影響力的歷史地標建築之一,是昆明歷史建築中的瑰寶。

“文脈是經多年醞釀傳承形成的。文脈是一座城市的根,也是一座城市的魂。”市政協委員馬濤說,昆明的發展需要逐步的回復重建一些歷史古跡和建築,恢復昆明的文脈。

因此,結合當前正在實施的翠湖周邊提升改造,馬濤建議恢復重建小西門城樓,可把整個翠湖周邊的朱德故居、雲南陸軍講武堂、西南聯大舊址、圓通寺等歷史文化建築環形連接。

給予非遺文化傳承人更多的扶持

市人大代表黃薇認為,昆明一直以來是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城市,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發展民族民間文化對於昆明建設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深遠的意義。而發展自己的民族民間文化關鍵在於保護和傳承非遺傳統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沒了,技藝傳承也就沒了。”黃薇說,非遺文化大多以手工技藝見長,要得到可持續發展,首先就要找到傳承人,然而最大的瓶頸是難找收弟子。

基於對傳統文化保護的擔憂,黃薇建議加大對非遺文化的扶持力度,給予非遺文化傳承人更多的政策、資金支持,並培訓和選拔一些年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讓更多的年輕人參與進來,讓傳統文化技藝更好的傳承下去。

打造滇池文化基地 再現當年“雲津夜市”

“滇池自誕生以來已有300萬年的歷史,其秀美的風景和怡人的氣候養育了一代又一代昆明人,是昆明市民心中不可割捨的一部分。”民革昆明市委建議,應打造滇池歷史文化和水運文化宣傳教育基地,並以此基地推進環滇池片區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起到宣傳保護與治理滇池的作用。

“基地可選址在海埂西碼頭,該處緊靠龍王廟、海埂公園和去西山的纜車起點,可以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觀摩學習,起到更大的宣傳效果。” 民革昆明市委提出,可以利用廢舊大型船舶,改造建設成滇池水運主題展覽館,以滇池歷史文化和水運文化為文脈,打造集滇池歷史展示、水運發展、治理科普於一體的教育場所。

還應把紀念館、博物館作為整治提升中的串聯符號。

年內啟動部署翠湖片區整治提升 4月起清理翠湖公園內部攤位

針對代表、委員們提出的各項建議,昆港記者獨家採訪了市人大代表、五華區區長陳偉,結合五華區實際情況,對昆明如何建設歷史文化名城,提出了相關建議。陳偉表示,翠湖是昆明重要的歷史文化地標聚集區,今年,五華區將啟動部署翠湖片區整治提升工作,重新實現翠湖片區的價值定位。

陳偉介紹,五華區歷史文化資源豐富,轄區內的歷史文物古跡占全市總數的30%,是昆明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區域。傳統文化資源在當下如何合理利用?陳偉建議,前提是保護,但是也要注重合理開發利用。

結合五華實際,陳偉表示,昆明建設歷史文化名城應以保護為主、開發利用為輔;以公益性為主、商業性為輔;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利用,但不能過度利用。

同時,五華區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脈絡為素材,既保證了老一代人對昆明城的“文化記憶”,又推進了年輕一代人對昆明老建築、老昆明生活的“遐想”。因此,根據人民群眾的需求,對歷史文化街區進行開發利用,堅持以修繕為主,讓廣大市民置身于文化街區時,能喚起文化傳承的記憶。

對於具體落實,陳偉介紹,五華區年內將著手開展翠湖公園內部整治工作,將於今年4月開始對翠湖公園內部攤位進行清理,縮減低端商業規模,並同步統籌研究實施商業業態提升。

相關精彩提案議案

申報翠湖為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

市政協文史委介紹,作為昆明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區域,翠湖歷史文化片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和美麗的自然景觀,彙集了國家、省、市、區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0餘處。

“翠湖片區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築集中成片,能夠較完整和真實地體現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並具有一定規模的區域,是昆明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核心區。”因此,市政協文史委建議,應儘快將翠湖申報為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

同時,建議按照真實性原則、完整性原則、生活延續性原則、公眾參與原則等保護原則實現翠湖歷史文書片區完整的保護體系,豐富名城保護要素,彰顯城市特色價值與格局,帶動周邊區域活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恢復重建小西門城樓

小西門城樓從明洪武十四年昆明建城迄今已長達600多年歷史,是昆明城最具影響力的歷史地標建築之一,是昆明歷史建築中的瑰寶。

“文脈是經多年醞釀傳承形成的。文脈是一座城市的根,也是一座城市的魂。”市政協委員馬濤說,昆明的發展需要逐步的回復重建一些歷史古跡和建築,恢復昆明的文脈。

因此,結合當前正在實施的翠湖周邊提升改造,馬濤建議恢復重建小西門城樓,可把整個翠湖周邊的朱德故居、雲南陸軍講武堂、西南聯大舊址、圓通寺等歷史文化建築環形連接。

給予非遺文化傳承人更多的扶持

市人大代表黃薇認為,昆明一直以來是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城市,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發展民族民間文化對於昆明建設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深遠的意義。而發展自己的民族民間文化關鍵在於保護和傳承非遺傳統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沒了,技藝傳承也就沒了。”黃薇說,非遺文化大多以手工技藝見長,要得到可持續發展,首先就要找到傳承人,然而最大的瓶頸是難找收弟子。

基於對傳統文化保護的擔憂,黃薇建議加大對非遺文化的扶持力度,給予非遺文化傳承人更多的政策、資金支持,並培訓和選拔一些年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讓更多的年輕人參與進來,讓傳統文化技藝更好的傳承下去。

打造滇池文化基地 再現當年“雲津夜市”

“滇池自誕生以來已有300萬年的歷史,其秀美的風景和怡人的氣候養育了一代又一代昆明人,是昆明市民心中不可割捨的一部分。”民革昆明市委建議,應打造滇池歷史文化和水運文化宣傳教育基地,並以此基地推進環滇池片區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起到宣傳保護與治理滇池的作用。

“基地可選址在海埂西碼頭,該處緊靠龍王廟、海埂公園和去西山的纜車起點,可以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觀摩學習,起到更大的宣傳效果。” 民革昆明市委提出,可以利用廢舊大型船舶,改造建設成滇池水運主題展覽館,以滇池歷史文化和水運文化為文脈,打造集滇池歷史展示、水運發展、治理科普於一體的教育場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