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次新股跌破發行價,裡面會有黑馬嗎?

從10家到7家再到4家, IPO批文下發節奏調整

自2016年11月以來, 證監會審批步伐明顯加快, IPO批文的下發時間固定在了每週五, 這也就意味著每月將有4批次的IPO批文下發, 記者統計顯示, 基本上批文下發按每週10-12家的速度推進, 單次融資額保持在50億元左右。

今年以來, 這一速度也始終保持, 直到5月26日, 年內第19批次時降為7家, 融資總額不超過23億元, 明顯少於此前單次50億元的融資量。 而6月2號, IPO批文縮減至4家, 融資額也相應減少至15億, 這基本可以確立了監管層對IPO發行作出改變的事實, 意味著IPO發行節奏出現了調整, 監管層有意平穩市場, 提振投資者信心, 根據市場可承受力和市場發展情況來調整新股發行速度。

今年以來, 共有199家企業拿到了IPO批文, 籌資總額1014億元。

政策回暖 次新股多股漲停

減緩IPO發行速度直接減少短期新股供給量, 一定程度上利好A股次新股板塊。 今天早盤,

紅牆股份、資料港等多隻次新股漲停。

目前的次新股是否已有投資價值, 股價是否接近發行價是一個參考指標。 一般而言, 股價越接近發行價, 說明其泡沫釋放越徹底。

近期隨著次新股板塊的劇烈調整, 已出現紅蜻蜓等跌破發行價的案例, 而股價接近發行價的個股也越來越多。 統計2016年以來上市股票的股價表現, 發現其中已有9檔股票當前股價低於上市首日收盤價。 另有多檔股票當前股價較上市首日收盤價漲幅不超過10%。

此外, 年內跌幅巨大, 但業績持續增長的次新股也存在錯殺可能。 據統計, 2016年以來上市股票中, 年內跌幅超過三成的但2016年度業績和今年一季度業績持續增長的個股並不少, 這樣的個股共有51只, 這其中, 2016年度和今年一季度淨利潤增速持續超過10%的股票就有25只。

大盤在上一輪調整中, 次新股板塊大幅度下跌, 個股跌幅超過50%的比比皆是, 其中肯定也有業績優良的錯殺股。 最後能夠沖出重圍, 重見天日的也肯定是那些優質高增長個股。 希望股民朋友可以從次新股板塊裡找出那些潛藏的黑馬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