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佳士得前些日拍出的高古玉

佳士得香港在5月的大拍中, 除了1.4億的雍正雙龍盤口尊, 玉器方面表現的同樣很不錯。 今天, 永思君就帶大家暢覽一番那些精美的高古玉器吧!

西漢 玉螭龍紋劍飾一套三件及玉勾雲紋劍格一件

尺寸:寬8.8 cm 成交價:8,460,000 港幣

玉白色帶黃沁斑, 瑩潤有澤。 劍首圓形, 正面浮雕飾兩隻螭龍, 背面陰刻勾連雲紋;劍璏長方形, 淺雕一螭龍, 其上身出廓外成出戟, 加透雕流雲紋;劍珌為不規則束腰梯形, 正面飾一螭龍, 背面雕一龍尾, 其末端有一熊咬住, 作拉扯之狀。 另附有一同期的玉劍格。 此套劍飾紋飾精美, 雕刻生動, 是西漢早期難得的玉雕精品。 螭龍的刻畫姿態靈動, 肌理矯健, 功力之深, 直令清朝的頂級玉雕也難望其項背。

此劍珌上的一隻螭龍, 尾巴末端被一隻熊咬住。 這個題材的濫觴也許可以追溯到屈原《楚辭・天問》裡其中的一句詩:“焉有虯龍, 負熊以遊?”

《天問》向以晦澀難懂聞名,

後人對此句的注解也有許多分歧。 其中一個解釋牽涉到以治水聞名的大禹。 傳說大禹的父親鯀也是治水專家, 但是因為治水失敗, 導致許多人民死亡, 而被大舜處死於羽山。 當他的腹部被剖開時, 一條黃龍從中飛騰而出, 這便是日後的大禹, 而鯀自己也化身為一頭黃熊。 不論此詩句是否影射這則傳說, 可以確信的是, 龍與熊相遊的意象, 在戰國時期就已存在, 並且可能有世代交替, 生命(血統)延續的寓意。

漢 白玉透雕羽人騎龍紋璧

尺寸:長13.5 cm 成交價:3,900,000 港幣玉白色, 有褐色沁斑, 體片狀, 兩面紋飾相同。 上下透雕兩隻螭龍, 側面雕一隻小龍。 上方龍之首伸出廓外, 以流雲紋環繞而成出戟;下方龍背上承載一羽人, 尾部上方有一隻獼猴。

這件出戟璧的紋飾特別罕見, 在其他漢代同類的透雕璧中沒有發現過相似例。 整個璧的主體紋飾是龍紋, 以上下兩條螭龍為首。 下方的龍載著一個羽人。 羽人在漢朝神話中與長生不老的仙人有關, 是羽化成仙的象徵。 在洛陽金穀園新莽時期墓中的壁畫上就畫著羽人騎龍,

另外漢元帝的墓中出現過一個騎著天馬的羽人白玉雕件。

戰國 白玉龍紋珮

尺寸:長13 cm 成交價:1,860,000 港幣青白玉, 局部有深褐色沁斑, 體片狀, 兩面紋飾相同, 雕一龍形, 小頭, 張口, 鼻部為上卷弦紋, 龍身彎曲呈雙S 形,

滿飾旋形榖紋,

中部有一孔, 可穿繩。 此類的龍珮有許多形制變化, 不一而足, 大體戰國時的龍珮無爪, 而漢朝後有爪出現。

西漢 玉龍紋璜形珮尺寸:長9 cm 成交價:1,000,000 港幣青白玉, 有土沁痕跡, 體片狀, 兩面紋飾相同。 兩端各雕回首龍頭, 張口, 杏眼, 雲形角, 身體捲曲如璜狀, 飾勾連榖紋, 下部廓外飾流雲紋。

此璜狀珮雕刻精美細膩, 玉質堅潤, 拋光亮澤, 是一件戰國玉雕精品, 此種造型在戰國時代流行。

西漢 玉透雕龍紋璧

尺寸:直徑8.5 cm 成交價:5,460,000 港幣

宋 玉瑞獸紋韘形珮

尺寸:長7.2 cm 成交價:2,100,000 港幣

漢 玉龍形珮

尺寸:長9.5 cm 成交價:1,187,500 港幣

尺寸:直徑8.5 cm 成交價:5,460,000 港幣

宋 玉瑞獸紋韘形珮

尺寸:長7.2 cm 成交價:2,100,000 港幣

漢 玉龍形珮

尺寸:長9.5 cm 成交價:1,187,500 港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