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最著名畫:《神奈川衝浪裡》

“我6歲臨摹, 50歲作品出版, 但到70歲還沒畫出值得一提的畫;73歲約略掌握草木蟲魚的結構, 希望到80歲我有長足的進步, 90歲時更能參透萬物, 100歲時達到爐火純青境界, 110歲時就能信手拈來畫出栩栩如生的事物。 若夠長壽, 可證此言不虛。 ” ——葛飾北齋

1831年, 71歲的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畫出了《神奈川衝浪裡》, 這幅畫也成為史上最著名的日本畫之一。

葛飾北齋 Katsushika Hokusai - 神奈川衝浪裡 The Great Wave of Kanagawa

夏日炎炎, 海浪衝擊下的神奈川, 清涼了許多。 日本的標誌性景物富士山, 一下子變得很小, 遠遠地躲在巨浪之後, 只露出尖尖的雪頂。

葛飾北齋精心選取了畫面的視角, 並沒有把富士山畫成平常的樣子, 而是置於視平線之下, 在巨浪的重壓下, 觀者彷佛坐在了波濤中顛簸的漁船上, 一葉扁舟, 海浪裡翻滾, 遠處則是迤邐的富士山。

畫面上被梵古喻為“鷲爪”的驚濤駭浪激起飛沫, 即將吞噬小舟,

巨浪的呼嘯與富士山的安詳形成了強烈的動靜對比。 將大自然排山倒海的逼人氣勢, 抒發得淋漓盡致。 有人說巨浪代表了自然的偉力, 也有人說它是令人心醉的美景;有人說船夫正奮力抵抗, 也有人相信他們只是隨波逐流。

這個著名的浮世繪作品,

是葛飾北齋晚年以富士山為主題創作的《富岳三十六景》當中的一幅。 作者來到富士山附近的居民家中, 與不同行業的人攀談聊天, 甚至親身參與他們的生活, 再加上好奇心與想像力, 別具匠心地表現富士山的三十六景。 因為出版後大受好評, 又追加了十景, 所以一共四十六景。

18世紀, 浮世繪在日本興起。 浮世, 原是佛教用語, 意為漂浮不定的塵世, 17世紀以後用來指代娛樂場所, 所以, 浮世繪起初描繪的都是藝妓、美人或者畫過妝的戲劇人物, 有點像如今影院前掛的海報和廣告。 《神奈川衝浪裡》曾是價廉量大的印刷品, 供日本江戶時代的普通人家裝飾廳堂。 在《富岳三十六景》中, 《神奈川衝浪裡》是最暢銷的一張。

《神奈川衝浪裡》有著三角形構圖, 它乍看之下是日本畫, 其中隱含的卻是葛飾北齋多年關注西方油畫的心得。 因此, 當19世紀中葉日本藝術進入歐洲市場, 葛飾北齋的巨浪一下子就吸引了當時最前衛的藝術家們, 德加、馬奈、梵古、高更等人都臨摹過他的作品。

肉身不得不死, 葛飾北齋的神來之筆代替他長命百歲。

葛飾北齋 Katsushika Hokusai

#《YT大藝術家》#

中國第一部世界級藝術家傳記紀錄片

由文化藝術傳播者YT CREATIVE MEDIA聯合小米科技出品《大藝術家》系列。 10位世界級藝術大師通過小米全管道與YT新媒體, 向1000萬年輕觀眾敞開心扉, 展現藝術與青春的故事。《大藝術家》讓公眾第一次讓走進了藝術家的內心世界。

展現藝術與青春的故事。《大藝術家》讓公眾第一次讓走進了藝術家的內心世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