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吳協恩:華西村的改革,先拿我自己開刀|對話

►作為華西村村黨委書記、華西集團董事長, 吳協恩頗受外界關注。

3月17日, 新京報記者對吳協恩進行了2個多小時的獨家專訪。 在採訪過程中, 吳協恩表現出極為健談。 面對外界對華西村的爭議, 吳協恩毫不避諱, 並逐一解釋, 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到華西多看看、多走走, 瞭解一個真實的華西。

2003年, 吳協恩擔任華西村村黨委書記。 這個階段, 作為傳統工業起家華西村, 經濟勢頭強勁, 但他“嗅覺”敏銳, 認為粗放式生產不可持續, 提早進行佈局金融與傳統產業升級。

接受採訪時, 吳協恩稱, 去年是華西村的改革年,

華西村目前正在進行三個改革:用人改革, 制度改革和股份改革。

文|新京報記者徐偉 李春平

▌關於金控平臺

希望能達到全牌照目標

新京報:作為華西村的經濟風向標, 華西股份已經實施轉型金融戰略, 搭建金控平臺。 轉型是需要勇氣, 當時是基於什麼樣的背景?

吳協恩:2000年以後, 我看到傳統工業, 特別在我們長三角地區, 包括華西村在內, 一味地擴大再生產已經不太適合了。 出現了用工荒、土地成本大幅度提高、環境容量不夠等問題。 作為華西村, 如果再這樣擴張, 為了大而大的話, 今後一定是會遇到大困難, 所以下決心要調整。

新京報:為什麼想到要選擇金融這一塊?

吳協恩:實際上我們主要是為了方向性的問題, 做服務業。 做高科技產業, 華西村的人才結構、地理位置都不適合, 所以切入金融。 我們不是簡單地說做金融, 其他的也在做, 而金融最大的一個優勢就是賺錢來得快, 但也要看到風險的存在。

華西村服務業這一塊是短板, 金融正好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

新京報:轉型金融,

具體到上市公司而言, 是打造金控平臺, 其實需要相關的金融牌照。

吳協恩:目前還做不到, 我們先打基礎, 比如人才儲備, 如果今後一旦相關牌照拿到了, 我們就得心應手上去了。 實際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但是目標不變, 最後希望能達到全牌照。

▌關於華西村改革

嘗試股權創新, 吸引各類人才

新京報:除了產業轉型, 這些年華西村還做了哪些改變?

吳協恩:到2004年底, 我提出“兩個轉變”。 第一個轉變, 就是從量到質的轉變, 也就是說不再擴能, 而是搞技術改造升級。

第二是從體力向腦力的轉變, 我們發現, 不管哪一個行業的競爭, 最終體現的都是圍繞人的競爭, 我們就開始大力吸引各類人才, 相應地在嘗試股權創新,

進行激勵。

2015年提出了三個改革, 用人改革、制度改革跟股份改革。 所以我定位去年為華西村的改革年。

新京報:對於股權改革, 華西村民可能會覺得, 華西村這塊蛋糕是華西人自己的, 現在要切出一部分給別人。

吳協恩:開頭也有不理解的, 現在都理解了。 蛋糕本來就是這麼點, 你這個蛋糕是為了做大, 這個股權拿出來會做得更大, 它是這個關係。

新京報:關於分紅, 華西村的中心村民都說, 每年是20%發給村民了, 80%可能留到村集體作為投資使用了。

吳協恩:這個實際上叫所謂的獎金。 留到村集體的80%, 相當於如今的期股一樣。 在這個股權改革當中, 這一條我們也調整了, 一方面是今後的沒有80%的留置了, 而是都發給村民。 二是本村村民與外來的幹部、員工同工同酬,

今年就已經開始實施了。

也就是說, 你在企業幹, 按企業的同工同酬來拿。 中心村民給的是各項福利、股金分紅, 該怎麼分就怎麼分, 不能混在一起。

但反過來說, 因為我們走的是共同富裕道路, 基本保障幫你解決了, 你要想住樓房、開汽車, 你還得靠勞動。 這樣一來, 我相信通過這個股份的改革、制度的改革、用人制度的改革, 今後可能華西會更健康。

新京報:用人改革和制度改革方面哪些變化?

吳協恩:從小華西到大華西,出現了幹部變多的問題。現在情況變化了,要去調整,就讓我們老百姓、員工要看到,一個幹部一個坑,因為幹部越多,如果甚至有個別幹部無所事事的話,反而會造成下面對上面的信任的缺失。

制度是保證企業健康發展的一個法寶,是基礎。我第一個拿自己開刀。我既是村書記,又是董事長。在村裡這一塊,老百姓需要我批的,我批;企業這一塊,凡是涉及到現金帳,我都不管,都交給財務公司去做。就是權與錢分開。

此外,我們建立了薪酬委員會,下面各大公司,建立了人事委員會。每個月開一次會,涉及到的這兩件事情,全部到會議上來集體決定,不是哪一個經理來決定的。

▌關於華西集團

目標是傳統業和服務業三七開

新京報:華西集團現在在轉型,金融的淨利潤占比比較大,鋼鐵這一板塊,將來對集團的營收占比會不會下降?

吳協恩:今後還會降,不會升。我們目標是三七開,服務業的利潤貢獻率占比要超過70%,傳統工業一定不到30%。傳統工業不是不好,我們方向是要做專做精,而不是做量。問題在於我們怎麼來通過技術的革新和創新提升它,這個才是關鍵,不是說關掉它的問題。

新京報:由於市場環境,像寶鋼、武鋼,這麼大的鋼鐵企業都合併了,華西的鋼鐵企業在這種環境下有什麼優勢?

吳協恩:反而好。我們又可以做差異化,大鋼廠做差異化是很難做的,他們做大事,我們做小事。

新京報:這十多年來,華西集團有很多的新的投資計畫,包括物流、金融、海洋工程等領域,這給人感覺就是華西的產業越來越雜。

吳協恩:但我們的銷售額沒增加,人均產出卻在提高,這就是結構在調整。

新京報:但怎麼協調做大和做精之間的關係?

吳協恩:集團是要多元化,到了下面的公司是專業化。從集團層面講,它走的是多元化的路子,華西以前就是多元化,不是現在才多元化。

新京報:現在集團業務很多,會不會以後考慮剝離一些?

吳協恩:肯定要新陳代謝。但是我們會綜合平衡地來,不會急於求成地去做這些事,循序漸進地來做到位,會往更優、更新、更強的方面去調整,而不是說就是多,多就好。

新京報:像華西股份這種通過引進專業性人才,包括股權激勵,會用在華西集團嗎?

吳協恩:華西集團和上市公司同時都用了。當時對於華西村上市,為什麼我非常贊成?我真正的目的,是要通過上市公司來提升我們的管理水準,也就是說以外促內。通過上市公司示範,大家來向上市公司學習怎麼來規範管理。

新京報:這些年下來,華西股份對華西集團有哪些影響?

吳協恩:後來集團也做了一件事情,把下面財務人員這一塊,全部歸集團財務公司來管理。就是你企業的經營資金、財務這一塊,都由集團財務公司統一掌控。

這樣做既解決資金的利用率的問題,又能我們制度來約束、規範廠長、經營的行為,這也是權與錢分開的問題。

▌關於華西村治理

“華西模式”照搬照抄是不行的

新京報:你覺得你這一代跟你父親這一代的管理風格哪些不一樣?

吳協恩:不變的我們的理想信念沒變。但是方式方法我們要變,體制機制我們要變,要適應於新時代的發展。

新京報:作為最引人注目的村,你作為帶頭人,壓力大嗎?

吳協恩:壓力肯定有,壓力是多方面的。比如說,內部我們還有不少不完善的地方,還有現在的經濟瞬息萬變,必須得跟上節奏,另外,我還得耐心地用時間去換空間地轉變增長方式,還不能像其它很多企業,一步到位地說轉就轉了,我還要兼顧到方方面面。這些實際上都是我的壓力。

新京報:外界也有對華西中心村、大華西、外來人員待遇不一樣的質疑,你如何解釋這種看法?

吳協恩:為什麼大華西的村民跟(中心村)不一樣?我就納悶了,如果都一樣了,最後可能就都沒有了。

華西人,他是股東,我們要尊重股東,不能丟了這一點。大華西的老百姓,不可能一步到位,並到華西全跟華西人一樣的話,這不叫並,所以我們分步走,先幫周邊村基礎設施、老百姓的住房條件逐步改善。

所以我們股份的改革,還是按照市場規律來做,而不是簡單的按村的角度來做,因為村企本身就是分開的。今後,對於集團旗下公司,我們集體股權這一塊的比例,會逐步地縮小,但還保持控股。多餘的部分為了吸引人才,包括到我們今後合夥人制等各種新的股權形式的投入。

新京報:從1995年開始,你在黑龍江、寧夏、江西等地,都做過“新華西村”,你覺得華西村的模式可以複製嗎?

吳協恩:我個人認為,如果都要複製也不現實,我跟外面來華西互相交流的人說,學華西,但要走自己的路,而不是簡單地學華西走華西之路。因為每個地方的實際情況,包括人文環境都不同,基礎條件也不一樣,照搬照抄是不行的。

公司秘聞

關注財富與人

深度挖掘公司背後

“不能說的秘密”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新京報:用人改革和制度改革方面哪些變化?

吳協恩:從小華西到大華西,出現了幹部變多的問題。現在情況變化了,要去調整,就讓我們老百姓、員工要看到,一個幹部一個坑,因為幹部越多,如果甚至有個別幹部無所事事的話,反而會造成下面對上面的信任的缺失。

制度是保證企業健康發展的一個法寶,是基礎。我第一個拿自己開刀。我既是村書記,又是董事長。在村裡這一塊,老百姓需要我批的,我批;企業這一塊,凡是涉及到現金帳,我都不管,都交給財務公司去做。就是權與錢分開。

此外,我們建立了薪酬委員會,下面各大公司,建立了人事委員會。每個月開一次會,涉及到的這兩件事情,全部到會議上來集體決定,不是哪一個經理來決定的。

▌關於華西集團

目標是傳統業和服務業三七開

新京報:華西集團現在在轉型,金融的淨利潤占比比較大,鋼鐵這一板塊,將來對集團的營收占比會不會下降?

吳協恩:今後還會降,不會升。我們目標是三七開,服務業的利潤貢獻率占比要超過70%,傳統工業一定不到30%。傳統工業不是不好,我們方向是要做專做精,而不是做量。問題在於我們怎麼來通過技術的革新和創新提升它,這個才是關鍵,不是說關掉它的問題。

新京報:由於市場環境,像寶鋼、武鋼,這麼大的鋼鐵企業都合併了,華西的鋼鐵企業在這種環境下有什麼優勢?

吳協恩:反而好。我們又可以做差異化,大鋼廠做差異化是很難做的,他們做大事,我們做小事。

新京報:這十多年來,華西集團有很多的新的投資計畫,包括物流、金融、海洋工程等領域,這給人感覺就是華西的產業越來越雜。

吳協恩:但我們的銷售額沒增加,人均產出卻在提高,這就是結構在調整。

新京報:但怎麼協調做大和做精之間的關係?

吳協恩:集團是要多元化,到了下面的公司是專業化。從集團層面講,它走的是多元化的路子,華西以前就是多元化,不是現在才多元化。

新京報:現在集團業務很多,會不會以後考慮剝離一些?

吳協恩:肯定要新陳代謝。但是我們會綜合平衡地來,不會急於求成地去做這些事,循序漸進地來做到位,會往更優、更新、更強的方面去調整,而不是說就是多,多就好。

新京報:像華西股份這種通過引進專業性人才,包括股權激勵,會用在華西集團嗎?

吳協恩:華西集團和上市公司同時都用了。當時對於華西村上市,為什麼我非常贊成?我真正的目的,是要通過上市公司來提升我們的管理水準,也就是說以外促內。通過上市公司示範,大家來向上市公司學習怎麼來規範管理。

新京報:這些年下來,華西股份對華西集團有哪些影響?

吳協恩:後來集團也做了一件事情,把下面財務人員這一塊,全部歸集團財務公司來管理。就是你企業的經營資金、財務這一塊,都由集團財務公司統一掌控。

這樣做既解決資金的利用率的問題,又能我們制度來約束、規範廠長、經營的行為,這也是權與錢分開的問題。

▌關於華西村治理

“華西模式”照搬照抄是不行的

新京報:你覺得你這一代跟你父親這一代的管理風格哪些不一樣?

吳協恩:不變的我們的理想信念沒變。但是方式方法我們要變,體制機制我們要變,要適應於新時代的發展。

新京報:作為最引人注目的村,你作為帶頭人,壓力大嗎?

吳協恩:壓力肯定有,壓力是多方面的。比如說,內部我們還有不少不完善的地方,還有現在的經濟瞬息萬變,必須得跟上節奏,另外,我還得耐心地用時間去換空間地轉變增長方式,還不能像其它很多企業,一步到位地說轉就轉了,我還要兼顧到方方面面。這些實際上都是我的壓力。

新京報:外界也有對華西中心村、大華西、外來人員待遇不一樣的質疑,你如何解釋這種看法?

吳協恩:為什麼大華西的村民跟(中心村)不一樣?我就納悶了,如果都一樣了,最後可能就都沒有了。

華西人,他是股東,我們要尊重股東,不能丟了這一點。大華西的老百姓,不可能一步到位,並到華西全跟華西人一樣的話,這不叫並,所以我們分步走,先幫周邊村基礎設施、老百姓的住房條件逐步改善。

所以我們股份的改革,還是按照市場規律來做,而不是簡單的按村的角度來做,因為村企本身就是分開的。今後,對於集團旗下公司,我們集體股權這一塊的比例,會逐步地縮小,但還保持控股。多餘的部分為了吸引人才,包括到我們今後合夥人制等各種新的股權形式的投入。

新京報:從1995年開始,你在黑龍江、寧夏、江西等地,都做過“新華西村”,你覺得華西村的模式可以複製嗎?

吳協恩:我個人認為,如果都要複製也不現實,我跟外面來華西互相交流的人說,學華西,但要走自己的路,而不是簡單地學華西走華西之路。因為每個地方的實際情況,包括人文環境都不同,基礎條件也不一樣,照搬照抄是不行的。

公司秘聞

關注財富與人

深度挖掘公司背後

“不能說的秘密”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