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叔本華 論哲學和智力(一)

置頂哲學園 好文不錯過

點擊以下藍色標題閱讀

論哲學和智力(一)

叔本華 著 韋啟昌 譯

選自《叔本華思想隨筆》

我們所有知識和科學的支撐基礎是不可解釋之物。 所以, 每一種的解釋經過或多或少的中間環節, 最終都會回到那不可解釋之物, 正如測量大海深度的鉛錘, 無論投放在大海何處, 都必然抵達或深或淺的海底。 這不可解釋之物屬於形而上學探究的內容。

幾乎所有人都總是認為自己是一個這樣或者那樣的人, 具有由此推論出來的這樣或者那樣的素質, 但卻很少想到他們根本上就是一個普遍意義上的人,

有著由此引出的普遍人性。 是否認識到這一點是至為重要的。 堅持第二種更甚於第一種主張的極少數人是哲學家。 其他人則傾向於第一種看法, 其原因就在於他們總的來說在事物當中只是看到個別、零[281]個體, 而不是事物的普遍原理。 只有智力天賦更高的人, 根據其思想的卓越程度而相應在單個事物中或多或少地看到事物的普遍性。 這一重要的差別完全滲透於人的認知功能, 甚至我們對最平凡、普通事物的直觀也因此呈現出差別。 所以, 頭腦卓越的人和智力平庸之輩各自對普通事物的直觀圖像已經是大不一樣。 這種從每一單個呈現的事物中把握其普遍性的認知能力也就是我所說的不帶意欲的純粹認識主體;並且,
我把它定義為事物柏拉圖式理念的主體對應物。 這是因為如果認知投向事物的普遍性的話, 認知就可以處於不帶意欲的狀態;相比之下, 意. 欲.活.動.的物件物則是單一、個別的事物。 所以, 動物的認知嚴格局限於這些單個事物, 動物的智力因而完全是為動物的意欲服務。 相比之下, 要在哲學、詩歌和總的來說藝術、科學真正 有所建樹, 其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就是我們的思想智力投向事物的普遍原理。

對於為.意.欲.服.務.、亦即應用於實際用途的思想智力而言, 這一世界只有個.別.、單.一.的事物;但追求藝術或者科學、亦即自為活動起來的思想智力則只看到事物的普遍性, 事物的整個類別、種屬和理念;因為甚至造型藝術家也只在個體之中表現出這一個體的理念,

亦即種類。 這是因為意欲只是直接以個體事物為目標——這些才是意欲的真正物件, 也只有這些個別事物才構成對於意欲來說真正的現實。 概念、類別、種屬則只能非常間接地成為意欲的目標。 所以, 粗人不會感覺到普遍的真理, 但思想天才卻忽略和無視單一、個別的事物。 如果被迫糾纏於這樣的個體事物——這些構成了實際生活的素材——那 對於天才來說, 就是令人難受的苦役。 [282]

探索哲學的兩個首要條件是:①具備勇氣坦白承認自己心中的疑問;②把一切不.言.自.明.的事情引入清晰的意識之中, 把這些事情作為問題加以探索瞭解。 最後, 要真心探究哲學,

我們的精神思想必須處於真正悠閒、自得的狀態之中。 我們的精神思想不能追隨任何實際的目的, 亦即不能受到意欲的指揮。 我們必須全神貫注于接收直觀所見的世界和自己的意識所給予我們的教誨。 相比之下, 哲學教授卻在心裡惦記著自己個人的利益和好處, 以及能帶來這些利益和好處的東西——這些才是他們興趣之所在。 因此原因, 他們才不會看到如此之多本來是清楚不過的東西, 甚至哲學的問題也從來不曾進入過他們的意識。

文.學.家.把生活、人的性格和人的處境之畫面展現給我們的想像力;他們把這些圖像活動起來, 然後讓讀者儘量發揮自己的思想能力, 以思考、琢磨這些畫面。 所以, 文學家可以同時滿足思想能力參差不一的人,

不管他們是傻瓜還是智者。 但哲. 學.家.卻不以此方式展現生活, 而是對生活抽絲剝繭, 概括出成熟、完善的思想。 在這一工作完成以後, 哲學家現在就要求他的讀者以哲學家本人同樣的方式、以同等的程度思考事[283]情。 因此緣故, 哲學家只有很小的讀者群。 據此, 我們可把文學家比作帶給人們鮮花的人, 而哲學家帶給人們的則是從鮮花裡提取的精華。 文學作品相對哲學著作還擁有這一巨大的優勢:文學的眾多作品可以同時並存而又相安無事。 事實上, 就算這些作品彼此差異很大, 它們也可以同時為同一思想的人所欣賞和珍視。 相比之下, 某一哲學思想體系甫一露面, 就已經睥睨著它的兄弟姐妹, 處心積慮要毀滅它們,就像上臺登基的亞洲國家的君主一樣。這是因為正如一山只容一虎,同樣,只有一種哲學可以君臨天下。也就是說,哲學體系就其本質而言就是孤獨、不喜交際的,一如那些孤獨守在絲網中央的蜘蛛:它們現在就靜候蒼蠅自投羅網。而一旦另一隻蜘蛛向它靠近,那只是準備開始一場你死我活的搏鬥。因此,文學作品和平共處,就像安靜、平和吃草的綿羊,但哲學著作天生就是猛獸;那種破壞和毀滅一切的欲望使它們甚至成為首要是吞噬自己同類的 蠍子、蜘蛛、昆蟲幼體一類。它們來到這一世上,就像從傑森的龍牙種子冒出來的全副披掛的武士[1],在此之前同樣是經歷了一番自相殘殺。這場爭鬥已經持續了兩千多年,這場爭鬥會有最終的贏家,天下從此可以歸於太平嗎?

由於哲學體系具有這一爭辯好鬥的本性,所以,哲學家要獲得認可和名氣,其難度比文學家不知要大多少倍。文學作品只要求讀者進入為其提供娛樂消遣或者鼓舞昇華的系列文字之中,為此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但哲學家的著作卻試圖使讀者的整個思想模式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它們要求讀者宣佈自己在此之前在這一門學科裡所學過的、相信過的東西都是錯的,所花的時間、精力全都白費了,現在必須從頭開始學習。他們至多只能保留某一位元前任哲學家的部分思想,以[284]便在此之上重建基礎。另外,現存哲學體系的教授者也成了與新的哲學體系較勁的強力對手——這是他們為保住其飯碗所使然。事實上,甚至國家政府有時候也會把其偏愛的哲學體系納入其保護傘下,並且,通過其強有力的物質手段,防範和阻撓其他學說的傳播和流行。再者,如果我們考慮到哲學著作的讀者群與欣賞文學作品的人數是和願意聆聽教誨的讀者與尋求消遣、娛樂的人數成正比,那麼,一個哲學家的出場能夠得到多少幫助——這我們自己就可以下判斷了。當然,哲學家能夠得到的酬勞是有思想者的擊節讚賞和經過很長時間才會出現的、不分國籍、為數不多的出類拔萃者的頷首同意。而大眾則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憑藉權威的力量,才學會敬重這位哲學家的名字。據此,同時也因為哲學的進展對整個人類發揮著雖然緩慢、但卻深遠的影響,哲學家的歷史與帝王的歷史一道,自自千百年來並肩排列;但歸入前者的名字,卻比後者的數目要少百倍之多。因此,一個哲學家能為自己在哲學家的青史中留下名字, 就是一件相當了不起的事情。

哲學文章的作者是嚮導,他的讀者則是旅遊者。如果他們要想一齊抵達目的地,就首先必須一起出發;換句話說,作者必須把讀者置於一個對於雙方來說都肯定是共同的立足點和審視角度——而這不是別的,正是我們每一個人所普遍共有的體驗事物的意識。從這裡開始,作者緊牽著讀者的手一步一步地引領他,沿著崎嶇的山間小道,盡力登上雲外的高[287]處。康得就是這樣做了;他引領我們從對事物和自身完全普遍的意識出發。相比之下,試圖把下面這些作為出發點卻是多麼顛倒和荒謬:據稱是對超自然、超物理的關係或者事件,甚至是超感覺的知覺理性,再不就是對某一絕對的、自為思考的理性的思想直觀!因為這就意味著把無法直接言說的認識作為出發 點;這樣,讀者從一開始就不知道自己是和作者站在一起,抑或離他有千里之遙。

未完待續

注釋

[1] 這一典故出自古希臘傳奇。傑森和五十勇士為了尋找金羊毛而歷盡了艱險。在戈爾奇斯,傑森為了得到羊毛而聽從吩咐把龍牙種在地裡。全副盔甲的武士隨即從龍牙跳躍而出。後來傑森依計把一塊石頭投向這些勇士,這些勇土就自相殘殺了。——譯者

[2] 約翰·費希特(1762—1814):先是在耶拿擔任哲學教授,然後在柏林的新大學任職首位哲學教授。叔本華曾聽過他的講課。其著作有《總體科學理論的基礎》等;——譯者

[3] 費裡德利希·謝林(1775—1854):先後在耶拿、慕尼克、柏林擔任哲學教授,其著作有《自然哲學導論》、《對人的自由本質的考察》等。

——譯者

[4] 費裡德利希·恩·施賴爾馬赫(1768—1834):德國哲學教授、神學家。著有《至今為止的倫理學的奠定基礎》。——譯者

[5] 伏維納古侯爵(1715—1747):法國道德作家。——譯者

[6] 阿那克裡安(約西元前 6 世紀):希臘抒情詩人。——譯者

[7] 有限(Endlich)和無限(Unendlich)的概念只是在涉及時間和空間的時候才具有意義,因為時、空都是無限的,亦即沒有盡頭的,正如這兩者也是無限可分的一樣。如果我們把這兩個概念也套用其他東西,那這些東西必須是充塞時間和空間之物,並以此具備時、空的屬性。由此可以推論:有限和無限這兩個概念在 19 世紀被冒牌哲學家和膚淺、輕浮的人濫用到多麼厲害的程度。

[8] 柏拉色斯(1493—1541):瑞士醫學家、自然哲學家。——譯者

[9] 約翰·拉布耶爾(1645—1696):法國諷刺作家。——譯者[332]

[10] 克·阿·愛爾維修(1715—1771):法國啟蒙運動哲學家,代表作是《論精神》——譯者

[11] 尼古拉斯·尚福爾(1741—1794):法國格言、隨筆作家。代表作是《人物和軼事;格言和隨想》。——譯者

[12] 約瑟夫·艾迪遜(1672—1719):英國作家和政治家,著作是《旁觀者》。

——譯者

我們的數學宇宙

預售搶先版

直接庫房發貨

先於其他管道到你手

先睹為快

預計6月5號發貨

長按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低價搶購

哲學園&老蟬榮譽推薦

處心積慮要毀滅它們,就像上臺登基的亞洲國家的君主一樣。這是因為正如一山只容一虎,同樣,只有一種哲學可以君臨天下。也就是說,哲學體系就其本質而言就是孤獨、不喜交際的,一如那些孤獨守在絲網中央的蜘蛛:它們現在就靜候蒼蠅自投羅網。而一旦另一隻蜘蛛向它靠近,那只是準備開始一場你死我活的搏鬥。因此,文學作品和平共處,就像安靜、平和吃草的綿羊,但哲學著作天生就是猛獸;那種破壞和毀滅一切的欲望使它們甚至成為首要是吞噬自己同類的 蠍子、蜘蛛、昆蟲幼體一類。它們來到這一世上,就像從傑森的龍牙種子冒出來的全副披掛的武士[1],在此之前同樣是經歷了一番自相殘殺。這場爭鬥已經持續了兩千多年,這場爭鬥會有最終的贏家,天下從此可以歸於太平嗎?

由於哲學體系具有這一爭辯好鬥的本性,所以,哲學家要獲得認可和名氣,其難度比文學家不知要大多少倍。文學作品只要求讀者進入為其提供娛樂消遣或者鼓舞昇華的系列文字之中,為此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但哲學家的著作卻試圖使讀者的整個思想模式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它們要求讀者宣佈自己在此之前在這一門學科裡所學過的、相信過的東西都是錯的,所花的時間、精力全都白費了,現在必須從頭開始學習。他們至多只能保留某一位元前任哲學家的部分思想,以[284]便在此之上重建基礎。另外,現存哲學體系的教授者也成了與新的哲學體系較勁的強力對手——這是他們為保住其飯碗所使然。事實上,甚至國家政府有時候也會把其偏愛的哲學體系納入其保護傘下,並且,通過其強有力的物質手段,防範和阻撓其他學說的傳播和流行。再者,如果我們考慮到哲學著作的讀者群與欣賞文學作品的人數是和願意聆聽教誨的讀者與尋求消遣、娛樂的人數成正比,那麼,一個哲學家的出場能夠得到多少幫助——這我們自己就可以下判斷了。當然,哲學家能夠得到的酬勞是有思想者的擊節讚賞和經過很長時間才會出現的、不分國籍、為數不多的出類拔萃者的頷首同意。而大眾則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憑藉權威的力量,才學會敬重這位哲學家的名字。據此,同時也因為哲學的進展對整個人類發揮著雖然緩慢、但卻深遠的影響,哲學家的歷史與帝王的歷史一道,自自千百年來並肩排列;但歸入前者的名字,卻比後者的數目要少百倍之多。因此,一個哲學家能為自己在哲學家的青史中留下名字, 就是一件相當了不起的事情。

哲學文章的作者是嚮導,他的讀者則是旅遊者。如果他們要想一齊抵達目的地,就首先必須一起出發;換句話說,作者必須把讀者置於一個對於雙方來說都肯定是共同的立足點和審視角度——而這不是別的,正是我們每一個人所普遍共有的體驗事物的意識。從這裡開始,作者緊牽著讀者的手一步一步地引領他,沿著崎嶇的山間小道,盡力登上雲外的高[287]處。康得就是這樣做了;他引領我們從對事物和自身完全普遍的意識出發。相比之下,試圖把下面這些作為出發點卻是多麼顛倒和荒謬:據稱是對超自然、超物理的關係或者事件,甚至是超感覺的知覺理性,再不就是對某一絕對的、自為思考的理性的思想直觀!因為這就意味著把無法直接言說的認識作為出發 點;這樣,讀者從一開始就不知道自己是和作者站在一起,抑或離他有千里之遙。

未完待續

注釋

[1] 這一典故出自古希臘傳奇。傑森和五十勇士為了尋找金羊毛而歷盡了艱險。在戈爾奇斯,傑森為了得到羊毛而聽從吩咐把龍牙種在地裡。全副盔甲的武士隨即從龍牙跳躍而出。後來傑森依計把一塊石頭投向這些勇士,這些勇土就自相殘殺了。——譯者

[2] 約翰·費希特(1762—1814):先是在耶拿擔任哲學教授,然後在柏林的新大學任職首位哲學教授。叔本華曾聽過他的講課。其著作有《總體科學理論的基礎》等;——譯者

[3] 費裡德利希·謝林(1775—1854):先後在耶拿、慕尼克、柏林擔任哲學教授,其著作有《自然哲學導論》、《對人的自由本質的考察》等。

——譯者

[4] 費裡德利希·恩·施賴爾馬赫(1768—1834):德國哲學教授、神學家。著有《至今為止的倫理學的奠定基礎》。——譯者

[5] 伏維納古侯爵(1715—1747):法國道德作家。——譯者

[6] 阿那克裡安(約西元前 6 世紀):希臘抒情詩人。——譯者

[7] 有限(Endlich)和無限(Unendlich)的概念只是在涉及時間和空間的時候才具有意義,因為時、空都是無限的,亦即沒有盡頭的,正如這兩者也是無限可分的一樣。如果我們把這兩個概念也套用其他東西,那這些東西必須是充塞時間和空間之物,並以此具備時、空的屬性。由此可以推論:有限和無限這兩個概念在 19 世紀被冒牌哲學家和膚淺、輕浮的人濫用到多麼厲害的程度。

[8] 柏拉色斯(1493—1541):瑞士醫學家、自然哲學家。——譯者

[9] 約翰·拉布耶爾(1645—1696):法國諷刺作家。——譯者[332]

[10] 克·阿·愛爾維修(1715—1771):法國啟蒙運動哲學家,代表作是《論精神》——譯者

[11] 尼古拉斯·尚福爾(1741—1794):法國格言、隨筆作家。代表作是《人物和軼事;格言和隨想》。——譯者

[12] 約瑟夫·艾迪遜(1672—1719):英國作家和政治家,著作是《旁觀者》。

——譯者

我們的數學宇宙

預售搶先版

直接庫房發貨

先於其他管道到你手

先睹為快

預計6月5號發貨

長按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低價搶購

哲學園&老蟬榮譽推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