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哲學家的世界:德謨克利圖的自辯

置頂哲學園 好文不錯過

哲學家的世界 | 第 4 集

文末有往期連結

德謨克利圖的自辯

By cibala

臺灣大學哲學所

專長:邏輯、兒童哲學

西元前403年,

希臘的阿布德拉。

阿布德拉的法庭正在審理一樁眾人矚目的案件, 被告是當時有名的智者德謨克利圖。 被控的罪名是「揮霍祖先的財產」。 在當時這不算重罪, 卻有個不太光彩的刑罰:不能在故鄉下葬。

穿著愛奧尼亞式長袍, 大鼻子、禿頭頂, 滿臉風霜的中年男子上臺, 這其貌不揚的男人就是德謨克利圖, 今天代表自己出庭辯護。 因為他智者的盛名, 法庭今日座無虛席, 有好意的也有惡意的, 大家爭相來看他如何面對審判。

主審官神色凝重, 旁聽者太多, 無形中也給審判人員巨大壓力, 如果審判有所不公, 很快就會傳言四起, 在希臘城邦這可是嚴重之事。

主審官以謹慎的語氣開場:「德謨克利圖, 你被告繼承祖先財產100塔侖特(當時貨幣單位),

之後任意揮霍, 用盡財產, 以至令上祖蒙羞。 可有此事?」

德謨克利圖毫無懼色回道:「繼承祖先財產100塔侖特的確是事實, 但『揮霍』二字則否, 我承認使用財產, 但從未揮霍。 」

主審官也是個難纏有名的聰明法官。 他回道:「那麽『揮霍』與『使用』二字的界線當如何劃定?」

「這界線取決於使用金錢的理由。 出於正當理由者為使用, 反之則為揮霍。 至於理由的正當性, 今天我會完整說明以供大家做出判決。 」

「很好, 那請你直接開始吧!」

主審官示意所有人安靜。 法庭守衛以金屬長槍撞擊地面, 喝止觀眾交談。

德謨克利圖道:「請問各位, 一個人耗時學習知識、追求智慧, 是否算浪費時間?」

「這自然不算。 」主審官答道。

「那花費財力追求知識與智慧,

是否算浪費金錢?」德謨克利圖直入核心。

「的確不算, 不過……」主審官拉長尾音道:「但我聽到的指控是, 在稱為『求學』的期間, 你並非努力學習, 而是到四處快樂旅行。 」

此話一出, 氣勢倒向主審官。

德謨克利圖回道:「是的, 旅行的確十分快樂, 我天生愛好知識, 這是追求知識的旅行, 這兩者並不衝突。 」

「既然追求知識, 那可否簡單交代行程?」主審官緊追。

「好的。 首先我漫遊希臘各地, 追尋哲學家的身影, 接著渡過地中海, 到達埃及與巴比倫平原, 拜訪數學家;往東前進波斯, 在波斯結識星相家, 認識東方文化與宗教。 我無所不學, 無所不思。 我很快樂, 我的快樂來自于追求智慧。 」

德謨克利圖口才透露著豐富學識, 氣勢開始倒向他這邊。

主審官回道:「可否舉一個你所學的實際例子?」

「我認識了路西布斯, 同他學習並討論原子論的哲學。 」

「原子論的哲學?」在場不少人都不自主覆述了這個詞。 路西布斯當時並不有名, 聽過的人不多。

一位審判員走過來, 他低頭與主審官交換了一下意見。 似乎是審判員中有人相當熟悉哲學, 想要測一測德謨克利圖的程度。

商議之後, 主審官問道:「那麽你能否解釋一下這原子論的哲學在說些什麽?」

看來這場審判不是形式上的審判, 而是認真而深入的偵查了。

「沒問題。 」德謨克利圖把手背在身後, 開始說道:「原子論哲學從自然觀察而來。 只要細心觀察自然世界, 就會發現自然變化是從組成分子的變化而來。 各位注意過開水燒乾的過程嗎?」

「什麽過程?」

「燒水時水面會不斷冒出蒸氣, 這蒸氣就是小水珠, 若以碗倒蓋住蒸氣, 蒸氣就會凝結成水。 水『一點一點』變成蒸氣, 可見的水位變化, 來自於微小水氣轉化的結果。 再舉個例子, 有人知道埃及尼羅河的水在夏日會變得污濁不堪嗎?」

群眾中有人大喊:「是的!」

「尼羅河夏天混濁的原因是水中細砂含量, 高時就濁, 低時則清。 若將混濁河水靜置, 沙就會慢慢沉在水底, 河水轉清。 這就是由組成部分的特性來解釋自然現象。 」

群眾起了小小騷動, 前兩個例子深具說服力。

德謨克利圖補充:「道理都是相通的。 河水潰堤前可以發現堤防土石鬆動, 山地崩塌是土石結構崩解造成。 繩索斷裂來自於小股繩芯先斷, 刀劍有裂痕也會易脆易折。 每件事物,甚至包含我們的身體,都由許多微小部分構成:加入藥劑的食物將有療效,加入催眠藥的食物則使人沉睡;人血流太多會死亡;骨頭斷了無法行走。『解釋』某現象就是尋找更小的構成物,以構成物的結構來說明現象。」

主審官問道:「若尋找更小的構成物才叫『解釋』?那『解釋』豈不沒有盡頭?」

德謨克利圖微笑:「這個問題太好了!分析確有盡頭,分析的盡頭就是『原子』,『原子』是構成物體最小的單位。」

「構成物體最小的單位?」審判員不禁覆誦。

「是的,原子就是無法再進一步切割的細小微粒。目前無法直接觀察原子,只能推論它的存在,不可見的原子主宰可見事物的變化。」

一位審判員問道:「我曾聽過『元素』。原子就是『元素』嗎?火、水、土之類的元素。」

「不是。從原子論的觀點來說,原子比元素更小,元素是由原子構成,元素可以繼續分析,但原子即使因為某些原因破碎,得到的也只是更小的原子。」

主審官回道:「可以舉些具體的例子嗎?」

「原子雖不可見,但可見事物中有與原子類似的東西:光束裡飛舞的細塵。無限多的原子在空間中運動構成了一切的生滅變化。只有原子與空間真正存在。所有可觀察的變化或性質,不管顏色、形狀,固態或液態都是由原子運動產生的。」

德謨克利圖說到這裡,法庭上眾人似乎看見一個背景全黑,卻有許多浮在空中的微粒。微粒比任何刀刃還要小以至於無法被切開。微粒在空中飄盪,相互撞擊,改變運動的方向。鏡頭慢慢拉遠,越來越多的微粒聚集在一起,越來越密,不透光了,最後我們看見樹梢上的一顆飽滿的橄欖,上面有晶亮的露水。

「為什麽所有可觀察的性質都能由原子的運動產生?」主審官的問題,再度把大家拉回現實。

「原子運動會產生衝撞力量,這力量就是物體大小與形狀對手指的阻抗力。物體釋放出的原子則可以解釋視覺。只要有在空間中來回運動的原子,就可以解釋我們看見與摸到的世界。」

「但我們所接觸的世界並不是只有顏色跟形狀。」審判員回道。

德謨克利圖補充道:「其他特性依賴原子更深。證據顯示氣味是物體散出的原子飄浮在空中,聽覺是原子的運動與震動,味覺是原子在口中反應的結果。原子在空間中的運動構成了物體,以及物體所有的現象,而這就是花花世界真實面貌。」

越來越多人懂了德謨克利圖的觀點,眾人開始討論起來。

「那靈魂呢?」另一個審判員道:「智者提到靈魂不屬於物質世界,思考意識不像是物體運動的結果。難道不對嗎?」

德謨克利圖答道:「的確不對。原子論認為靈魂也由原子構成,沒有任何不是物體的東西,一切都是物質的。如果思考意識是非物質的,那思考意識應該不會被物質變化所影響,對嗎?」

「當然不是。靈魂獨立於物質。」 審判員回道。

「酒喝進胃裡,酒是物質,胃也是物質,所以過程是物質的交互作用而已,對嗎?」

「是的。」

「那為什麽喝酒進胃裡,會讓人意識不清?」

審判員默然不語。

「除此之外,頭部被重擊也會讓人失去意識,這只是物體的運動罷了。除了假定靈魂本身也是物質外,我想不到其他好的方式解釋。」德謨克利圖語氣堅定,話語有如鋼釘一樣打進每個人心中。

審判員回道:「可是思考意識感覺起來非常複雜,不像是物體簡單的交互作用。」

德謨克利圖回道:「意識當然不是簡單的交互作用,而是眾多複雜的物體一連串交互作用呈現的結果。物質撞擊後皮膚的壓力觸動身體讓我們意識到痛,意識影響喉嚨的肌肉振動發出叫聲,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但是,一個人不能因為生物有腳就斷定他活在陸地,有羽毛就斷定能飛,正如同一個人不能因為意識『感覺』不像是物體的交互作用就說它不是。」

「靈魂能主動地意識到自我,物質卻只是被動的,機械的物質。從簡單物質產生出複雜的靈魂是矛盾的。」審判員繼續追問。

「你見過雞蛋吧,雞蛋是雞生的,對嗎?」

「當然。」

「雞蛋後來長成雞,甚至長得比原來的雞更大更強壯,你覺得這矛不矛盾?」

「不矛盾。」

「既然如此,為什麽當簡單的物質構造出靈魂意識時,你就會覺得矛盾?」

眾人又開始騷動,原本讓德謨克利圖自辯的審判,反而變成他的演說,每個人對他的學識與思維敬佩不已。

「安靜!」主審官厲聲道:「這裡是法庭,德謨克利圖,我們需要一個簡單的結辯。」

「好!」德謨克利圖開始結辯道:「德謨克利圖並沒有浪費祖先的財產,因為我用財產追求無價的智慧。我漫遊世界的絕大部分,探索最遙遠的國度;在我同輩中,沒有人對自然的認識超過我,沒有人在哲理上的辯論勝過我,在土地丈量也沒有人能超過我。我帶著無價的珍寶回鄉,即使我用盡了資財,這些無形的知識卻使我的家族與城市獲得更多的榮耀。」

全場聆聽的民眾都忍不住為他的思維與智慧鼓掌。

德謨克利圖的結辯取得完全勝利。阿布德拉法庭不但判他無罪,並決定以五倍於他用掉財產的數字:500塔侖特報酬獎賞他。他們將德謨克利圖當成城市的偉人,在世時就為他建立銅像。德謨克利圖繼續住在阿布拉德,以90歲高齡離開人世。

【後記】

德謨克利圖(西元前460-370)與路西布斯皆是古希臘有名的原子論者。這兩個人的論點糾纏在一起,不太容易區分,但通常都以德謨克利圖做為代表。文德爾班《西洋哲學史》中認為原子論者也可以算做古希臘的系統性哲學,將原子論放在與柏拉圖與亞裡斯多德相同的位置,可見其重視。

雖然基本上屬於古代思辨性的哲學,原子論可以說是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原子論哲學儘可能用微觀解釋巨觀,認為可見世界的種種現象都是由不可見的原子的特性與運動所主宰,而原子的差異只能用量來解說。這些都十分接近現代科學的世界觀。

在靈魂與物理現象的對立中,原子論採取了一種首尾一貫的邏輯,把靈魂也當做是原子構成的。本篇在討論靈魂的部分有稍稍加入一些心靈哲學中現代唯物論的觀點,但我認為精神相通。

本篇改編自德謨克利圖的真實故事,他的確曾吃上這場官司,也的確獲判無罪。

往期連結:

我們的數學宇宙

預售搶先版

直接庫房發貨

先於其他管道到你手

先睹為快

預計6月5號發貨

長按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低價搶購

哲學園&老蟬榮譽推薦

每件事物,甚至包含我們的身體,都由許多微小部分構成:加入藥劑的食物將有療效,加入催眠藥的食物則使人沉睡;人血流太多會死亡;骨頭斷了無法行走。『解釋』某現象就是尋找更小的構成物,以構成物的結構來說明現象。」

主審官問道:「若尋找更小的構成物才叫『解釋』?那『解釋』豈不沒有盡頭?」

德謨克利圖微笑:「這個問題太好了!分析確有盡頭,分析的盡頭就是『原子』,『原子』是構成物體最小的單位。」

「構成物體最小的單位?」審判員不禁覆誦。

「是的,原子就是無法再進一步切割的細小微粒。目前無法直接觀察原子,只能推論它的存在,不可見的原子主宰可見事物的變化。」

一位審判員問道:「我曾聽過『元素』。原子就是『元素』嗎?火、水、土之類的元素。」

「不是。從原子論的觀點來說,原子比元素更小,元素是由原子構成,元素可以繼續分析,但原子即使因為某些原因破碎,得到的也只是更小的原子。」

主審官回道:「可以舉些具體的例子嗎?」

「原子雖不可見,但可見事物中有與原子類似的東西:光束裡飛舞的細塵。無限多的原子在空間中運動構成了一切的生滅變化。只有原子與空間真正存在。所有可觀察的變化或性質,不管顏色、形狀,固態或液態都是由原子運動產生的。」

德謨克利圖說到這裡,法庭上眾人似乎看見一個背景全黑,卻有許多浮在空中的微粒。微粒比任何刀刃還要小以至於無法被切開。微粒在空中飄盪,相互撞擊,改變運動的方向。鏡頭慢慢拉遠,越來越多的微粒聚集在一起,越來越密,不透光了,最後我們看見樹梢上的一顆飽滿的橄欖,上面有晶亮的露水。

「為什麽所有可觀察的性質都能由原子的運動產生?」主審官的問題,再度把大家拉回現實。

「原子運動會產生衝撞力量,這力量就是物體大小與形狀對手指的阻抗力。物體釋放出的原子則可以解釋視覺。只要有在空間中來回運動的原子,就可以解釋我們看見與摸到的世界。」

「但我們所接觸的世界並不是只有顏色跟形狀。」審判員回道。

德謨克利圖補充道:「其他特性依賴原子更深。證據顯示氣味是物體散出的原子飄浮在空中,聽覺是原子的運動與震動,味覺是原子在口中反應的結果。原子在空間中的運動構成了物體,以及物體所有的現象,而這就是花花世界真實面貌。」

越來越多人懂了德謨克利圖的觀點,眾人開始討論起來。

「那靈魂呢?」另一個審判員道:「智者提到靈魂不屬於物質世界,思考意識不像是物體運動的結果。難道不對嗎?」

德謨克利圖答道:「的確不對。原子論認為靈魂也由原子構成,沒有任何不是物體的東西,一切都是物質的。如果思考意識是非物質的,那思考意識應該不會被物質變化所影響,對嗎?」

「當然不是。靈魂獨立於物質。」 審判員回道。

「酒喝進胃裡,酒是物質,胃也是物質,所以過程是物質的交互作用而已,對嗎?」

「是的。」

「那為什麽喝酒進胃裡,會讓人意識不清?」

審判員默然不語。

「除此之外,頭部被重擊也會讓人失去意識,這只是物體的運動罷了。除了假定靈魂本身也是物質外,我想不到其他好的方式解釋。」德謨克利圖語氣堅定,話語有如鋼釘一樣打進每個人心中。

審判員回道:「可是思考意識感覺起來非常複雜,不像是物體簡單的交互作用。」

德謨克利圖回道:「意識當然不是簡單的交互作用,而是眾多複雜的物體一連串交互作用呈現的結果。物質撞擊後皮膚的壓力觸動身體讓我們意識到痛,意識影響喉嚨的肌肉振動發出叫聲,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但是,一個人不能因為生物有腳就斷定他活在陸地,有羽毛就斷定能飛,正如同一個人不能因為意識『感覺』不像是物體的交互作用就說它不是。」

「靈魂能主動地意識到自我,物質卻只是被動的,機械的物質。從簡單物質產生出複雜的靈魂是矛盾的。」審判員繼續追問。

「你見過雞蛋吧,雞蛋是雞生的,對嗎?」

「當然。」

「雞蛋後來長成雞,甚至長得比原來的雞更大更強壯,你覺得這矛不矛盾?」

「不矛盾。」

「既然如此,為什麽當簡單的物質構造出靈魂意識時,你就會覺得矛盾?」

眾人又開始騷動,原本讓德謨克利圖自辯的審判,反而變成他的演說,每個人對他的學識與思維敬佩不已。

「安靜!」主審官厲聲道:「這裡是法庭,德謨克利圖,我們需要一個簡單的結辯。」

「好!」德謨克利圖開始結辯道:「德謨克利圖並沒有浪費祖先的財產,因為我用財產追求無價的智慧。我漫遊世界的絕大部分,探索最遙遠的國度;在我同輩中,沒有人對自然的認識超過我,沒有人在哲理上的辯論勝過我,在土地丈量也沒有人能超過我。我帶著無價的珍寶回鄉,即使我用盡了資財,這些無形的知識卻使我的家族與城市獲得更多的榮耀。」

全場聆聽的民眾都忍不住為他的思維與智慧鼓掌。

德謨克利圖的結辯取得完全勝利。阿布德拉法庭不但判他無罪,並決定以五倍於他用掉財產的數字:500塔侖特報酬獎賞他。他們將德謨克利圖當成城市的偉人,在世時就為他建立銅像。德謨克利圖繼續住在阿布拉德,以90歲高齡離開人世。

【後記】

德謨克利圖(西元前460-370)與路西布斯皆是古希臘有名的原子論者。這兩個人的論點糾纏在一起,不太容易區分,但通常都以德謨克利圖做為代表。文德爾班《西洋哲學史》中認為原子論者也可以算做古希臘的系統性哲學,將原子論放在與柏拉圖與亞裡斯多德相同的位置,可見其重視。

雖然基本上屬於古代思辨性的哲學,原子論可以說是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原子論哲學儘可能用微觀解釋巨觀,認為可見世界的種種現象都是由不可見的原子的特性與運動所主宰,而原子的差異只能用量來解說。這些都十分接近現代科學的世界觀。

在靈魂與物理現象的對立中,原子論採取了一種首尾一貫的邏輯,把靈魂也當做是原子構成的。本篇在討論靈魂的部分有稍稍加入一些心靈哲學中現代唯物論的觀點,但我認為精神相通。

本篇改編自德謨克利圖的真實故事,他的確曾吃上這場官司,也的確獲判無罪。

往期連結:

我們的數學宇宙

預售搶先版

直接庫房發貨

先於其他管道到你手

先睹為快

預計6月5號發貨

長按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低價搶購

哲學園&老蟬榮譽推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