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華夏基金李湘傑:多重利好齊發 港股後市可期

錯過2017年的開年“暴走”行情,港股現在是否仍具投資價值,滬港通和深港通2月份以來的超高成交量是誰在頻繁出手,港股投資人看好哪些行業?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日前專訪了華夏基金國際投資部董事總經理李湘傑。

進入2017年,港股的強勢表現讓人眼前一亮。 資料顯示,深港通2月份的買入成交總額為110.43億元,較1月份52.18億元的成交額翻了一番。 更值得一提的是,截至3月16日,深港通買入成交額已達96.8億元。 滬港通方面,2月份681.2億元的買入成交額也是1月份成交額的兩倍。

那麼,在這批洶湧“南下”的資金中,哪些資本力量在角力?李湘傑向記者介紹,險資無疑是其中的主力之一。

“從滬港通開通伊始,險資就開始通過恒生ETF或專戶投資佈局港股。 除險資以外的第二股主要力量就是公募基金,其次是銀行理財資金。 ”

除了充足的資金“彈藥”,李湘傑認為港股相較A股更低的估值,也是其受到內地資金追捧的重要原因。 “目前的情況相當於打通了兩個水位差距較大的水庫,雖然開閘力度在一定的控制之下,但水位差距正在慢慢平復。 ”李湘傑比喻道。

結束了近兩個月的上漲行情,進入3月份後,恒生指數迎來震盪調整。 從2月22日至今,恒生指數回檔幅度曾一度達到2.71%,但近幾個交易日又恢復了上揚勢頭。 此時是否是配置港股的另一個黃金時期?

對此,李湘傑的判斷是:“港股現階段雖已不是最便宜的階段,但是從投資勝率上看,機會依舊很大。

”他指出,華夏基金研究團隊的統計數字顯示,A股與H股的價差正在慢慢趨平。 基於此,他預測今年港股的投資重點是在中型股票,也就是50億元市值以上的公司。

他進一步預測,隨著相關標的公司的不斷調整優化,港股還將迎來更多投資機會。 “目前港股中近九成的上市公司,其主要業務或市場都在內地,之前有大量中小型的公司因為內地資金難以投資、外資對其研究程度又不夠,致使此類公司的估值被壓得很低。 ”李湘傑表示。

至於具體的投資機會,李湘傑給出了科技、互聯網、汽車以及供給側改革這四個主軸。 比如,對於科技板塊,李湘傑將投資機會聚焦在智能手機供應鏈上,如蘋果概念股;其次就是互聯網領域。

“以騰訊為例,中長期來看騰訊仍未遇到成長瓶頸,目前尚處於持續增長的上升期。 ”李湘傑說。

值得一提的是,由李湘傑管理的華夏全球股票(QDII)和華夏港股通精選股票(LOF)這兩檔基金,均有著不俗的收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