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青島作家劉傑書城談新書 從茶戰回望一帶一路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

茶,被稱為古老的東方樹葉,是中國自古以來就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及地區貿易的重要商品。

《茶戰——東方樹葉的史詩》(本版簡稱《茶戰》)一書中寫道:“茶葉曾經是戰爭、外交、經濟,也曾經是軍事制衡的重要手段”。 6月4日,《茶戰》作者劉傑、賴曉東做客青島書城城市課堂,分享創作歷程。

一部關於中國茶葉的通史

青島作家劉傑之前曾寫過《大商埠》《黑白袁世凱》等,他戲稱自己是一個游走於茶香書香的老頑童,因為近十年來他一直在潛心研究中國歷史上茶葉經濟的發展。

劉傑透露,寫《茶戰》是偶然也是個必然,“中國寫茶的書很多,但寫的都是‘茶文化’,並不是‘茶文明’,本質上是商業裹挾下的茶葉商品文化。 央視也曾做過一部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六集,把中國現有的茶葉的狀態表現得很完整,但大量停留在種植、品飲等方面”。

而劉傑顯然野心更大,想要表達得更多,“我想正本清源,寫出世界茶葉的戰爭史,不拘泥於某一個茶種,才是真正回歸到茶葉的本質,審視古今茶葉政治版圖及格局”,他想要做的是“第一部關於中國茶葉的通史”,因此,他計畫出一個系列五部,“第一部寫的是由唐至宋的茶葉歷史”。

從寫小說到寫歷史,這樣的跨度對劉傑來說,“是要賭一口氣”,他說:“今天的人把茶的真正意義給忘了,我們眼裡的茶只是一種飲品嗎?不是,在一千年前,中國的茶是軍事、是戰爭、是外交、是經濟!”

還原茶文化的真正根源

劉傑通讀二十四史,查詢了83本史學著作,從2012年開始,一直到2017年春節,終於完成了《茶戰》,一本20萬字的著作。 在探尋過程當中,他對茶葉歷史的挖掘越來越深:從唐宋時代的茶馬古道,到蒙元帝國稱霸全球,茶葉這樣一種種植在中國南方土地上的樹葉,左右了歷史的版圖,政治的縱合,經濟的起落。

在《茶戰》一書中,讀者能感受到茶葉那宏大的、看不見硝煙的戰爭,能掀起驚天巨浪的氣概。

另外一位作者賴曉東,是福建電視臺綜合頻道《說茶》的製片人,他和劉傑因節目結緣,從開始書寫時,兩人便定下一個宗旨:不人云亦云,還原歷史真相;不就茶說茶,以政治歷史的視野觀照。 以這樣的宗旨,兩人的探索還在延伸,“拋開蕪雜的‘故事’和‘傳說’,還原當代茶文化的真正根源”。

歷史人物有血有肉

《茶戰》中塑造了百十位有個人特點的形象,劉氏風格語言將故事簡單化,顯得趣味十足。

劉傑用鮮活幽默的語言講述著一段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將一個人的前因後果,前生今世於不同的章節寫得清楚,通透,有血有肉,而不是一個符號,“一定要保持劉氏風格,這世界上不需要再多一本教科書”。

書中,讀者可以看到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聯姻趣事,還有“天下第一好男人”郭威如何在夫人的調教下成大事,被劉傑稱為“這個女人不尋常”的契丹蕭太后等。

看茶葉如何攪動歷史

《茶戰》中,劉傑通過大量的歷史資料,以茶葉為線索,全面而嚴謹地講述了“一帶一路”中“絲綢之路經濟帶”形成的歷史背景。 在他的筆下書寫了“不同的朝代一代又一代的皇帝與將士的溫柔與暴烈”,朝代的更迭,或許還有一定的休養調息,但是關於茶葉的戰爭,似乎從未間斷。

吐蕃人把“茶葉”稱為“仙草”,茶葉對於邊陲之地的重要性便始終有增無減,作者寫出了不同地域人的文化、飲食,又及國家興衰以及王族父兄間的利益糾紛,把一幅崢嶸澎湃的歷史畫卷呈現在讀者面前,從唐代的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和親,專門帶陪嫁的茶葉到西藏,一直推到了元代。

劉傑說,書中提到“一帶一路”時寫到了青島,“準確地說,寫了一個和青島有著深遠關係的人:費迪南·馮·李希霍芬”。 李希霍芬命名了“絲綢之路”,而他曾在青島生活考察了很久,對膠州灣做過明確的定位,“青島人對他不陌生”。

《茶戰》第一部剛推出就引發轟動,之後還將往影像方向拓展。 劉傑還透露,《茶戰》系列“目前正在修改第二部,主要內容是‘茶葉如何攪動歷史風雲、改變世界格局’”,劉傑希望讀者翻閱《茶戰》,還能感受到歷史主角們的溫度和心跳。

[編輯: 焦琳]

[編輯: 焦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