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時代特徵與傳統手工藝的尷尬

首先, 自現代工業化發展以來, 產品可以使用機器, 批量化生產, 規模擴大, 成本降低, 完全可以滿足人們日常衣食住行的需求。 然而, 傳統的手工藝生產則是不可以大規模化, 不可以複製的精細產業, 是要求高技藝、高人工的行業。 其經濟成本高, 生產量又不高, 比不了現代的機械化、標準化、流水線生產模式。 這是用傳統手工藝的劣勢, 來對抗工業化的優勢, 可謂以卵擊石。 這使得如今有很多傳統手工藝行業舉步維艱, 尤其是一些與人們生活聯繫不太緊密的傳統手工藝行業。 北京不少傳統手工藝已經失傳或正瀕臨失傳。

據悉, 北京傳統手工藝在最為鼎盛的時期大約有六十多個門類、上百個品種。

“文盛齋”匾額

如今, 只有一些與人們衣食住行緊密關聯的, 與人們生活離得較近且具有實際用途的傳統民間手工藝還比較容易延續, 如京味小吃、內聯升千層底布鞋、沙燕風箏遊戲、泥人面塑裝飾品等。

而比如牙雕、玉雕、絹花工藝, 以及北京宮燈等傳統手工藝, 如果仍然不被重視和傳承保護就只能呆在博物館或文化館裡珍藏了。 甚至有的老手藝已經徹底失傳, 無人問津了。 社會發展至今, 傳統手工藝已經需要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 以及北京市政府出臺北京傳統工藝美術保護辦法來保護了, 可見“ 絕技” 真的快絕了, 問題非常棘手。

以北京宮燈為代表的中國傳統燈飾也都面臨著相同的難題。 曾為北京宮燈創下輝煌的“ 文盛齋燈畫扇莊” 等老字型大小的民間藝人們組織起來, 在新中國成立後成立了現在的北京市美術紅燈廠和宮燈木刻廠。 由於傳統宮燈製作的形式與風格固定、材料局限、工藝複雜、耗時費力、價格較高以及等候時間長等因素都是使這門北京老手工藝傳承艱難的原因。

而小工廠、小作坊生產的宮燈雖然粗製濫造, 沒有精細的品質, 但成本低廉、週期較短。

“文盛齋”北京宮燈

過去每逢國慶、新春、元宵等佳節前夕,

沿襲了“ 文盛齋” 老字型大小的北京市美術紅燈廠都會忙碌製作。 但如今, 技藝和品質高人一等的美術紅燈廠的市場競爭力也不如周邊的小作坊, 市場份額比起輝煌的時候有所萎縮。 再加上, 現在北京宮燈手工藝行業面臨著更重要的困難是人才匱乏。 由於人員老化, 青黃不接, 更進一步影響了這門傳統手工藝的傳承。

其次, 社會的進步、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也必然會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審美意識。 原本中國傳統節日元宵佳節是宮燈表演與展示的最好時機。 而如今的元宵節, 人們雖仍然保留著這個傳統節日, 但很少能夠共度那些傳統節目了。 現代化的北京大都市里, 滿街亮起了五光十色的LED 燈和霓虹燈,

卻很難尋找到廟會或者傳統觀賞宮燈的地方了。

城市的繁華中少了些許傳統節日的氣氛, 傳統宮燈已與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遠。 昔日家家戶戶必不可少, 逢年過節張燈結綵的主角宮燈, 帶著它的傳統手工技藝, 變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項目。 所以, 高科技產品不斷更迭產生的潛臺詞似乎就是傳統的東西過時了, 不再時尚流行了, 傳統的手工藝應該退出生產的舞臺, 應該進入博物館了。 這讓那些無比精湛, 讓人充滿敬意的傳統老手工藝無比尷尬。

繪製宮燈燈扇

再次,由於現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缺失斷檔,傳統文化與國學文化很難融進目前大眾教育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很多流傳了幾千年的傳統習俗在當代的中國大陸已逐漸被簡化或改變。伴隨著中國文字的簡化,自二戰後“ 嬰兒潮” 長大的一代中國人開始,一直都非常缺乏傳統文化的教育和影響。人們表面似乎“ 活得挺好”,自以為不需要,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內心越來越感覺到空乏。大眾不接觸國學的東西,也就自然感覺其神秘、陌生和遙遠。大眾普遍對傳統文化都很陌生,也就更談不到對某一種傳統手工技藝的認識。現在的傳統手工藝就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樣需要刻意保護,才能脆弱地存活。

傳統手工藝不是從現在才開始消失的。傳統手工藝的無人問津,不被真正尊重的不僅是手工藝本身,也反映了當前整個社會環境中傳統文化不被真正重視。這是中國人深刻、深重而深遠的痛。很多比如中醫、皮影等國粹都是“ 牆裡開花,牆外紅”。似乎外國人更懂得在乎中國的寶貝。在現在快速更替的社會化進程中,人類的惰性和利己主義使然,有更方便、更娛樂、更刺激、更有利潤的東西吸引了人們的興趣。現代人有了更高級的玩具,對老祖宗留下來的玩具還能夠保持多少興趣是個很大的疑問。

手工製作宮燈構件

這雖然是商業文化侵蝕的結果,但商業本身沒錯,發展沒錯,追求現代化生活的人也沒錯。雖然政府認識到要保護,但很多時候只是在國家需要對外宣傳和向外展現中國傳統文化時才會想起。需要從根源想辦法,尋找能夠融入到人們生活需求中的途徑。與我國的情況有所不同,日本傳統人偶、和服、韓服等似乎都應該是過去的記憶,然而如今卻一路走來更加精彩。它們在發達的現代化國家不僅能夠生存,而且成為日、韓國民的驕傲。這確實需要我們好好反思,需要中國幾代“ 樹人” 的時間,甚至更久,來慢慢培養,感染和陶冶。文化如果不能根植於大眾的生活當中,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此外,做傳統手藝這一行,不容易即刻發財。現如今較少有年輕人願意辛苦琢磨,鐵杵磨針了。而錢看重了,感情必然就淡了。沒有了感情,也就很難欣賞藝術了。在我們社會飛速發展的進程中,必然會有一個從貧窮到富有,從富有到理性反思,從理性反思到關注人文情懷的變化過程。關鍵是在這個過程中,傳統一定不能丟,要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來,這是整個國家和社會,以及每個公民的責任,否則會後悔。傳統技藝不能大眾化,工業化生產。雖然那樣可以批量化複製,但失去了其中的靈魂和精髓。

組裝宮燈

真正的精髓是要靠人去專注體會的。當前的中國還處於追求產能的躁動的社會中,而北歐人基本已超越了為生活而工作的需求。大部分人在學習與工作時會做自己願意做的事。當一個人在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時,內心其實是很安靜的,不會感到衝突和焦慮。正如《大學中庸》講到:“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意思是安靜了之後,會由靜入定,由定入慧。如果內心不衝突,不掙扎,去專注於所做的事,就會產生一種智慧,這是一種力量。這樣才能得到,才能懂得,才能掌握。總之,在當今時代的中國,人們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卻不少。人的內心無法逃避越來越多的衝突與掙扎,也就無法專注於所做的事,更無法產生一種只有沉靜下來才能體會的智慧和力量。當處於這樣的環境下,所有傳統工藝的尷尬也就自然難以避免了。

繪製宮燈燈扇

再次,由於現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缺失斷檔,傳統文化與國學文化很難融進目前大眾教育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很多流傳了幾千年的傳統習俗在當代的中國大陸已逐漸被簡化或改變。伴隨著中國文字的簡化,自二戰後“ 嬰兒潮” 長大的一代中國人開始,一直都非常缺乏傳統文化的教育和影響。人們表面似乎“ 活得挺好”,自以為不需要,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內心越來越感覺到空乏。大眾不接觸國學的東西,也就自然感覺其神秘、陌生和遙遠。大眾普遍對傳統文化都很陌生,也就更談不到對某一種傳統手工技藝的認識。現在的傳統手工藝就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樣需要刻意保護,才能脆弱地存活。

傳統手工藝不是從現在才開始消失的。傳統手工藝的無人問津,不被真正尊重的不僅是手工藝本身,也反映了當前整個社會環境中傳統文化不被真正重視。這是中國人深刻、深重而深遠的痛。很多比如中醫、皮影等國粹都是“ 牆裡開花,牆外紅”。似乎外國人更懂得在乎中國的寶貝。在現在快速更替的社會化進程中,人類的惰性和利己主義使然,有更方便、更娛樂、更刺激、更有利潤的東西吸引了人們的興趣。現代人有了更高級的玩具,對老祖宗留下來的玩具還能夠保持多少興趣是個很大的疑問。

手工製作宮燈構件

這雖然是商業文化侵蝕的結果,但商業本身沒錯,發展沒錯,追求現代化生活的人也沒錯。雖然政府認識到要保護,但很多時候只是在國家需要對外宣傳和向外展現中國傳統文化時才會想起。需要從根源想辦法,尋找能夠融入到人們生活需求中的途徑。與我國的情況有所不同,日本傳統人偶、和服、韓服等似乎都應該是過去的記憶,然而如今卻一路走來更加精彩。它們在發達的現代化國家不僅能夠生存,而且成為日、韓國民的驕傲。這確實需要我們好好反思,需要中國幾代“ 樹人” 的時間,甚至更久,來慢慢培養,感染和陶冶。文化如果不能根植於大眾的生活當中,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此外,做傳統手藝這一行,不容易即刻發財。現如今較少有年輕人願意辛苦琢磨,鐵杵磨針了。而錢看重了,感情必然就淡了。沒有了感情,也就很難欣賞藝術了。在我們社會飛速發展的進程中,必然會有一個從貧窮到富有,從富有到理性反思,從理性反思到關注人文情懷的變化過程。關鍵是在這個過程中,傳統一定不能丟,要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來,這是整個國家和社會,以及每個公民的責任,否則會後悔。傳統技藝不能大眾化,工業化生產。雖然那樣可以批量化複製,但失去了其中的靈魂和精髓。

組裝宮燈

真正的精髓是要靠人去專注體會的。當前的中國還處於追求產能的躁動的社會中,而北歐人基本已超越了為生活而工作的需求。大部分人在學習與工作時會做自己願意做的事。當一個人在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時,內心其實是很安靜的,不會感到衝突和焦慮。正如《大學中庸》講到:“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意思是安靜了之後,會由靜入定,由定入慧。如果內心不衝突,不掙扎,去專注於所做的事,就會產生一種智慧,這是一種力量。這樣才能得到,才能懂得,才能掌握。總之,在當今時代的中國,人們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卻不少。人的內心無法逃避越來越多的衝突與掙扎,也就無法專注於所做的事,更無法產生一種只有沉靜下來才能體會的智慧和力量。當處於這樣的環境下,所有傳統工藝的尷尬也就自然難以避免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