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齊威王之後戰國之形勢

西元前320年, 齊威王去世, 其子田辟疆繼位, 是為齊宣王。 在齊宣王時期(前319年——前301年在位), 齊國繼續強大, 開疆擴土, 吞滅燕國。

思美人中齊宣王

《史記》載:前320年齊迎婦于秦。 前318年, 楚、魏、韓、趙、燕五國合縱擊秦不勝。 這次戰爭, 齊沒有參與。 可能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齊當時是強于秦的大國, 齊秦關係此時是不錯的, 前320年, 齊剛“迎婦于秦”, 齊秦聯姻了。 二是當時秦東擴之勢太明顯, 另外五國明顯感覺到了威脅, 但齊國做為當時的霸主是不用擔心這一點的。 齊國離秦也遠, 秦國對齊也是尊敬拉攏態度。 當然, 大部分人的說法是, 沒有讓齊當縱約長, 所以齊沒參加。 其實從當時的形勢來看, 齊國最主要是老大的心態。 後來齊國滅燕、滅宋, 齊閔王鞭天笞地, “伐楚九歲, 功秦三年”(出引自《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謂齊王章一》), 齊國是當之為愧的霸主。

戰國縱橫家書

下麵繼續看《史記》所載:前317年, 齊敗魏、趙觀澤。 同一年, 秦國記載:與韓趙戰, 斬首八萬;魏國記載齊敗我觀澤;韓國記載秦敗我修魚, 得韓將軍申差。 趙國記載:與韓魏擊秦, 齊敗我觀澤。 從《史記六國年表》這一年的記載來看, 秦在攻打韓趙, 並且這次戰爭的規模是不小的, 因為斬首八萬。

而齊國與秦是合作關係, 齊也在打趙魏。 整體看, 齊秦二國合作打三晉。 西元前316年, 秦司馬錯利用巴國與蜀國的戰爭派兵滅蜀;西元前314年, 齊國見燕國內亂, 出兵攻燕, 50天左右滅燕, 可見齊國之強。 所以, 從上邊史實能看出來, 從西元前320年至西元前312年, 秦齊達成了默契:雙方保持和平, 各自開疆擴土。 而此時的楚國與齊也是同盟關係, 所以秦是沒有對楚有所大動作的, 秦把兵力放在了東面的三晉和西面的巴蜀。

司馬錯

齊秦楚關係在齊滅燕之後發生了變化。 變滅燕之後, 戰國各國的外交發生了大的變化。 西元前312年, 秦派張儀欺騙了楚懷王, 齊楚聯盟也被破壞並結束。 楚懷王想與秦國結盟, 但西元前298年被騙至秦國, 三年後身死異鄉。 之後的楚國與秦國保持了一段短暫的友好期, 從西元前297年至西元前280年。 《史記六國年表》:記載:西元前292年, 楚迎婦秦。 西元前285年, 楚與秦會宛。 西元前283年, 楚與秦會穰。 楚與秦在這段時間與秦關係好原因有二:一是楚打不過秦國, 《史記六國年表》記載楚頃襄王即位之年,

也就是西元前298年, 秦拔楚十六城。 二是秦此時的擴張目標主要在韓魏, 《史記六國年表》記載:西元前298年韓魏齊共擊秦于函穀, 河渭絕一日。 可見齊國開始與韓魏聯合。 但聯後是短暫的, 西元前295年, 秦尉錯來擊魏襄。 前294年, 與秦戰, 魏不利。 前293年韓魏與秦戰于伊闕, 被秦斬首二十四萬。 可見戰爭之殘酷。 所以此時秦國選擇了與楚暫時的和平。 對於楚來說, 不能趁機出擊其實是一種錯誤, 坐等秦國強大, 下一個被大肆侵佔的就是楚。 從西元前280年開始, 秦國開始大舉攻楚, 並於西元前278年, 秦攻破楚都郢, 屈原悲憤跳汩羅江自殺。 楚遷都陳。 所以從西元前297至西元前280年, 這段時間秦楚的和平, 不是國因為羋月當了秦的太后並實際執牚楚國政權, 而是因為秦國的目標先是韓魏。羋月是胳膊肘外拐的,對於楚來說,她根本不念故國之情,她為秦國做出了太大的貢獻。為了秦的發展,她甚至可以出賣自已,義渠君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

從上我們可知,秦與楚在西元前312年至西元前280年之間基本是盟友關係,這與齊國的強大有關,楚依附于秦確實也使楚在這段時間沒有受到齊大規模進攻。齊國這段時間與秦也是保持了一種友好,但這種友好與秦楚不一樣,當秦不聽齊的話時,齊國是要出兵教訓的。而趙國在此時基本是獨立的,並與齊國保持了較好的關係。趙與秦是對抗關係。趙國的國力在上升。韓與魏燕成了秦齊瓜分的對象。

而是因為秦國的目標先是韓魏。羋月是胳膊肘外拐的,對於楚來說,她根本不念故國之情,她為秦國做出了太大的貢獻。為了秦的發展,她甚至可以出賣自已,義渠君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

從上我們可知,秦與楚在西元前312年至西元前280年之間基本是盟友關係,這與齊國的強大有關,楚依附于秦確實也使楚在這段時間沒有受到齊大規模進攻。齊國這段時間與秦也是保持了一種友好,但這種友好與秦楚不一樣,當秦不聽齊的話時,齊國是要出兵教訓的。而趙國在此時基本是獨立的,並與齊國保持了較好的關係。趙與秦是對抗關係。趙國的國力在上升。韓與魏燕成了秦齊瓜分的對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