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交易之路連載二十七

一零後, 我從長江證券離職, 走上職業交易之路, 而十年前, 我從農業銀行離職, 也想走的是職業交易之路, 有人說, 人生不過是一個園, 我們從起點走到終點, 最後回到原點, 四十年的承載, 十六年的交易, 人生總在光明與黑暗之中徘徊, 如果把自己的經歷濃縮成一杯茶也應該是鐵觀音了, 如果拿現在跟以前的同事相比, 我覺得很知足了, 但人生背負的責任卻遠遠不能讓自己止步, 當我在深夜靜思的時候, 思緒經常會飛翔在天空, 潮起潮落之後, 還有多少園滾的石頭留在沙灘之上。

自股票與商品市場開放以來,

二十餘年潮起潮起, 不知道出了多少神, 今年又讓拍下去了一個大徐, 所幸的是在我步入資本市場到今天, 我沒有接受太多的人洗腦, 也是我極為固執的原因, 沒有多少人能給我洗腦, 從入市的第一天就不認同做莊的理論, 只認同多空, 兄長也未能給我思想上太多的影響, 人的經歷決定人的思維, 我的經歷讓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沒有盲從, 所以十幾年的交易讓我的交易之路有點與人不同, 這也可能是我最後在市場裡掙扎著活下來的原因。

04年在證券, 當時就接觸了期貨, 做了期貨居間, 直到08年居間收入有個月突然增長, 一下就對期貨產生了濃濃的興趣, 我一直教育小孩, 你對某個職業不喜歡不要緊,

對錢喜歡不, 我這一生只對錢喜歡, 我也不喜歡銀行, 我也不喜歡證券, 我也不喜歡期貨, 我也不喜歡金融, 但我喜歡錢, 因為我要生活, 要生存, 我不想讓自己的生活與家人的生活陷於父親帶給我的童年那種困境中, 所以對金錢的渴望從來就沒有消失過, 一旦我掌握了掙錢的技能, 就算是一分錢的利潤我也會堅持下去。 因為只有金錢才能改變命運的軌跡, 所有的背判是因為不足夠地富有, 只有不同的起點才有足夠的選擇餘地, 所以錢雖然不是萬能的, 但絕對是人生中萬萬不能缺少的, 就象我有信仰, 沒錢算個屁。

09年, 我決定從股市中暫時退出, 把精力放到期貨上來研究, 因為股票掙錢太慢, 而且波動太神精病, 如果我希望年百分之三十的收益來支撐所有的未來開支,

如果拿掉工資仍是不能職業交易的, 因為股票掙錢真的太慢太慢, 同時雖然這個時候的證券定投形成思路, 但這個前提是要有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恰恰缺的就是錢, 所以期貨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我想, 如果我真的無能, 真的不是交易的料, 那麼做股票應該一直還是個虧吧, 要死就死快點, 如果做交易真的不行, 那做期貨就立馬完蛋, 這樣節約時間安心上班也是不錯的選擇, 相對股票而言, 股票讓人慢慢死, 期貨讓人快快死, 真能認清自己的底細, 回頭也是岸, 那年我安排了一萬的資金開始入市試期貨, 計畫是把這一萬虧完, 風格直接採用的中長線, 第一單應該做的是玉米,
持了大約四個月, 最後虧空六千元出局, 然後靜休了半年。

09年下半年, 重新開始帶單, 因為一群期貨客戶要維持, 第二單選擇了螺紋剛, 這時候的交易就開始出現了交易上的天份, 從七月開始接近5000點放空, 當時一口氣看到4000點, 基本都是空單過夜, 偶爾也參與中途的鎖倉反彈或單向反彈, 平均每天的利潤吃乾淨, 盤中的頂與底只餘出不到十點左右的空間, 圈內的朋友跟單都有一定的收益, 最好的成績用四個月左右完成了16.9倍的收益, 隨後螺剛轉入雜亂的休整與修復性上升中, 事後總結這段的交易, 螺剛的趨勢當時應該是0907-0908-0909-0910-0911-0912一路滾動下來的, 也就是持續的合約滾動的時候, 應該是超級大趨勢, 這個總結出現在12年左右,

在09年並沒有意識到, 而在14年 調用螺剛的歷史現貨圖表的時候才發現, 螺剛當年的下跌其實是 現貨上的多空轉位, 隨後的修復性上升是現貨上的修復反抽, 反抽完畢後, 在2011年正式步入去產能化的熊市, 04年鐵礦石上市推出的時候, 正配對的是鐵礦的現貨進入新的下降通道, 所以鐵礦上市一路跌跌不休, 而知道這些的時候已經有點晚了。

10年, 朋友約我去香港考察, 當時我所知道的外盤外匯有很多的不正規經營, 所以做外盤我建議要實地考察, 最少交易上對合作夥伴的選擇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 我看過一個文章這樣說的, 就是很多的操盤手並不固定在一個市場裡做交易, 不同的市場交易的機會肯定要多點, 外盤最大的風險就是很多經紀公司並不正規,另外外盤的經紀公司可能會破產,所以選擇合作物件非常重要,通道的穩定與否,資質是否正規,公司的實力都是考察的關健,隨後選擇了朋友程總所有的公司,10年4月底開始參與了倫銅、倫鎳的交易,交易之初一直也很順,倫鎳每晚能做十萬左右的利潤,當帳面最初淨值1萬美金不到,後來增資到27萬美金,用一個月的交易時間做到99萬美金,當時全是電話國際長途報單,好運在2010年6月23號結束,6月7號空單全部見十字星平倉出局,23號開始長江證券封閉培訓一周,不能正常看盤,隨後淨值大幅回撤,平均每天虧一百萬人民幣,大約一個月時間除了提出的一百多萬人民幣,餘下的全部回吐完畢。這次交易上的暴盤打擊 非常嚴重,以至我很長時間都在修復交易的理念與心態,我在反思我交易上是不是有致命的問題,技術能不能解決交易的問題,當時我一直看空倫銅,其實交易的時間看空早了,4-6月的空頭是個折還,折還完畢後持續上升,這是現在理論中很正常的一面,隨後11年倫銅見一萬美金的時候反而不敢放空了,源於對市場的不理解。

10年8月棉啟動行情,隨後棉花瘋漲,這也是商品在牛市最後的一個上漲的主力品種,然後一路闖到33000,在見33000後局部參與棉花空頭,當時看空到20000是有膽的,但也沒吃完,吃了一段,這段的空棉讓後幾年有一定的精力休生養息,棉花一戰,成名濃湯野人,12年豆粕啟動行情,出現題材擠倉,粕價最高見4200,隨後吃了一段空頭,12年底焦炭與螺剛反彈,其中焦炭明顯好於螺剛,典型的一路向西,從1300撞到2000,然後再次回到熊途中,當時這兩個品種的行情中看到了第二段,但當時沒有解決折還與趨勢的分級問題,最後多頭看了沒膽做,空頭在13年吃了一段,14年的菜粕看到了多頭行情,基本吃完,最後空頭沒吃,解決了獨立性問題,但沒有解決雙面性問題,15年的白糖多頭參與一段。

對交易員來說,交易行情的成因無非是現貨佈局拉動形成期貨上的趨勢,資金容量決定主力在那個品種上對決,期貨再低迷,相對股票而言,一年捉一到兩個趨勢還是相對現實,隨著管理容量的增長,對交易的手法要求越發細膩,每一個回撤都是不能接受的,而交易員則需要不斷的審視自己的交易理念,尋找出交易理念中不科學不成功的一面,才能更好地讓交易持續地滾動下去,基於對自己交易瓶頸的反復深思,慢慢在這幾年開始淡化了技術分析對交易的指導,但絕對不能放棄對交易的技術上的風控,技術是最簡單的思維,也是最有較的思維,但絕對是最不客觀的思維,技術不能解決趨勢形成的起因,不能解決一個完整行情後的演繹走勢,技術也不能說明為什麼某個品種在特定的時段一定會變成龍頭,技術不能說明交易中使用相同的技術為什麼多數人反而仍是虧損的格局,技術僅僅只是技術,只是交易中的一個工具,不是絕對的工具,因為技術入行,而導至交易的視角出現局限化,一方面會讓交易員盲目自信與放大技術的功效,另一方面讓人更為封閉自鎖排斥其它的知識。

當我意識到這些的時候,我開始學習其它的知識,我相信我目前現有的技術體系已經非常優於普通的交易員,如果打足補丁後,差不多就能從XP免費升級到WIDS10,隨後把視角轉向到現貨體系上的分析,終於明白期貨這玩意其實是配對現貨滾動發展的,期貨的趨勢其實是對現貨趨勢的肯定與強化,如同一個商品如果我們想參與他的趨勢,結果現貨死不巴幾的,期貨也不可能出現很好的趨勢,這個劉福厚說得很清楚,付海堂也說得很清楚,認識一個事情的本質需要漫長的時間,經常到我們認識到的時候,很多人已經破產了,只有豐滿的知識以及乾巴巴的錢包。

現貨也只是交易的一個面,這是15年深思到的,市場行情滾動的本質最終是資金決定的,現貨再好的趨勢,如果資金不認同,趨勢也會有限,我們在打麻將的時候,通常可以用兩種演算法來算一夜的牌桌上誰是贏家,第一種演算法是看誰胡牌的次數多,誰胡的牌數大,這個是最直觀的,但是在以前的賭局中,我還發現,有的人一夜胡牌是很多,最後總算還不是最大的贏家,或還是輸家,為什麼呢,因為經常在放炮,而另一種演算法是,在牌局,我們假定在邊上有人記帳,然後算四家的現金流,即賭資的流向,賭資不斷流向某個人,不用說,他肯定是贏家,這就是 趨勢,趨勢的最終是資金決定的,這就是容量的問題。

期貨技術、現貨趨勢、容量資金,三者構成分析上最簡單的三角形,而宏觀面上的消息,以及經濟週期上的漲跌,那些最終要歸集到這三條,可以把視角放得更遠,前提是要形成有較的體系,我們能參透時間的玫瑰,但我們不是富二代,那是對富二代專享的理論,在資本市場,生存是第一法則,再完美的理論最後檢證的是資金的增長,時間賦與我一切,經歷補足我的短板,餘下的半生守候一個可能出現的趨勢,大富大貴未必,小富即安可以做到,我們需要更遠的視野,交易的成功,只是時間的遊戲,只是規則的遊戲,更是管理自己的遊戲。

外盤最大的風險就是很多經紀公司並不正規,另外外盤的經紀公司可能會破產,所以選擇合作物件非常重要,通道的穩定與否,資質是否正規,公司的實力都是考察的關健,隨後選擇了朋友程總所有的公司,10年4月底開始參與了倫銅、倫鎳的交易,交易之初一直也很順,倫鎳每晚能做十萬左右的利潤,當帳面最初淨值1萬美金不到,後來增資到27萬美金,用一個月的交易時間做到99萬美金,當時全是電話國際長途報單,好運在2010年6月23號結束,6月7號空單全部見十字星平倉出局,23號開始長江證券封閉培訓一周,不能正常看盤,隨後淨值大幅回撤,平均每天虧一百萬人民幣,大約一個月時間除了提出的一百多萬人民幣,餘下的全部回吐完畢。這次交易上的暴盤打擊 非常嚴重,以至我很長時間都在修復交易的理念與心態,我在反思我交易上是不是有致命的問題,技術能不能解決交易的問題,當時我一直看空倫銅,其實交易的時間看空早了,4-6月的空頭是個折還,折還完畢後持續上升,這是現在理論中很正常的一面,隨後11年倫銅見一萬美金的時候反而不敢放空了,源於對市場的不理解。

10年8月棉啟動行情,隨後棉花瘋漲,這也是商品在牛市最後的一個上漲的主力品種,然後一路闖到33000,在見33000後局部參與棉花空頭,當時看空到20000是有膽的,但也沒吃完,吃了一段,這段的空棉讓後幾年有一定的精力休生養息,棉花一戰,成名濃湯野人,12年豆粕啟動行情,出現題材擠倉,粕價最高見4200,隨後吃了一段空頭,12年底焦炭與螺剛反彈,其中焦炭明顯好於螺剛,典型的一路向西,從1300撞到2000,然後再次回到熊途中,當時這兩個品種的行情中看到了第二段,但當時沒有解決折還與趨勢的分級問題,最後多頭看了沒膽做,空頭在13年吃了一段,14年的菜粕看到了多頭行情,基本吃完,最後空頭沒吃,解決了獨立性問題,但沒有解決雙面性問題,15年的白糖多頭參與一段。

對交易員來說,交易行情的成因無非是現貨佈局拉動形成期貨上的趨勢,資金容量決定主力在那個品種上對決,期貨再低迷,相對股票而言,一年捉一到兩個趨勢還是相對現實,隨著管理容量的增長,對交易的手法要求越發細膩,每一個回撤都是不能接受的,而交易員則需要不斷的審視自己的交易理念,尋找出交易理念中不科學不成功的一面,才能更好地讓交易持續地滾動下去,基於對自己交易瓶頸的反復深思,慢慢在這幾年開始淡化了技術分析對交易的指導,但絕對不能放棄對交易的技術上的風控,技術是最簡單的思維,也是最有較的思維,但絕對是最不客觀的思維,技術不能解決趨勢形成的起因,不能解決一個完整行情後的演繹走勢,技術也不能說明為什麼某個品種在特定的時段一定會變成龍頭,技術不能說明交易中使用相同的技術為什麼多數人反而仍是虧損的格局,技術僅僅只是技術,只是交易中的一個工具,不是絕對的工具,因為技術入行,而導至交易的視角出現局限化,一方面會讓交易員盲目自信與放大技術的功效,另一方面讓人更為封閉自鎖排斥其它的知識。

當我意識到這些的時候,我開始學習其它的知識,我相信我目前現有的技術體系已經非常優於普通的交易員,如果打足補丁後,差不多就能從XP免費升級到WIDS10,隨後把視角轉向到現貨體系上的分析,終於明白期貨這玩意其實是配對現貨滾動發展的,期貨的趨勢其實是對現貨趨勢的肯定與強化,如同一個商品如果我們想參與他的趨勢,結果現貨死不巴幾的,期貨也不可能出現很好的趨勢,這個劉福厚說得很清楚,付海堂也說得很清楚,認識一個事情的本質需要漫長的時間,經常到我們認識到的時候,很多人已經破產了,只有豐滿的知識以及乾巴巴的錢包。

現貨也只是交易的一個面,這是15年深思到的,市場行情滾動的本質最終是資金決定的,現貨再好的趨勢,如果資金不認同,趨勢也會有限,我們在打麻將的時候,通常可以用兩種演算法來算一夜的牌桌上誰是贏家,第一種演算法是看誰胡牌的次數多,誰胡的牌數大,這個是最直觀的,但是在以前的賭局中,我還發現,有的人一夜胡牌是很多,最後總算還不是最大的贏家,或還是輸家,為什麼呢,因為經常在放炮,而另一種演算法是,在牌局,我們假定在邊上有人記帳,然後算四家的現金流,即賭資的流向,賭資不斷流向某個人,不用說,他肯定是贏家,這就是 趨勢,趨勢的最終是資金決定的,這就是容量的問題。

期貨技術、現貨趨勢、容量資金,三者構成分析上最簡單的三角形,而宏觀面上的消息,以及經濟週期上的漲跌,那些最終要歸集到這三條,可以把視角放得更遠,前提是要形成有較的體系,我們能參透時間的玫瑰,但我們不是富二代,那是對富二代專享的理論,在資本市場,生存是第一法則,再完美的理論最後檢證的是資金的增長,時間賦與我一切,經歷補足我的短板,餘下的半生守候一個可能出現的趨勢,大富大貴未必,小富即安可以做到,我們需要更遠的視野,交易的成功,只是時間的遊戲,只是規則的遊戲,更是管理自己的遊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