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十大精彩搶先看 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三天后開啟

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辦, 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化廳、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和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承辦,

成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和青羊區人民政府具體執行的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以下簡稱第六屆非遺節)將於6月10日——18日在成都舉辦。

精彩看點一:首次舉辦“一帶一路”國家手工藝展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 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進一步凝聚了國際社會共識, 共商合作發展大計, 形成了務實推進“一帶一路”的新成果、新機制、新平臺。

在本屆非遺節上, 積極回應國家“一帶一路 ”戰略, 首次舉辦了“一帶一路”國家手工藝展, 通過邀請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土耳其、泰國、日本、尼泊爾、伊朗、印度、緬甸、喀麥隆、馬里、烏干達、紐西蘭、斐濟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非遺節上進行手工藝項目展示展銷,

從而展現國際工匠精神, 推進國際手工藝交流互鑒和文化貿易。 該展覽主要分為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發展、傳統手工藝與現代設計和工業的結合兩大類。

精彩看點二:首次設立研培計畫成果展

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畫(簡稱“研培計畫”)是由文化部、教育部自2015年起共同實施, 旨在幫助傳統工藝的持有者、從業者獲得大學的教學和學術資源支持, 提高其文化自信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在秉承傳統、不失其本的基礎上, 實現為民族傳承, 為生活創新的一項重要舉措。

“傳統工藝工作站”是落實中央十八屆五中全會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 振興傳統工藝”要求的創新舉措, 由文化部支援擁有較強設計能力的高校、企業和相關單位到傳統工藝專案集中地, 與當地傳承人、企業和行業組織合作設立傳統工藝工作站, 幫助解決工藝難題, 提高產品品質, 培育本土品牌, 拓展銷售市場, 培養傳承人群, 擴大就業範圍。

本次非遺節首次設立“中國傳統工藝設計暨研培計畫成果展”, 旨在總結2015年至2016年研培計畫和傳統工藝工作站的成果, 將過程中湧現的優秀作品集中向公眾展現, 讓觀者近距離接觸中國多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每一個展區會有一位傳承人進行傳統技藝的現場展示,

織繡印染類的服飾會通過真人模特服裝秀的形式呈現。

精彩看點三:首次舉辦非遺專案競技展

主要包括“中國傳統工藝新生代傳承人競技與作品展”“傳統武術展示展演”“首屆中國民歌節暨第34屆望叢賽歌會”和“龍舟競技展”四項子活動。

其中, 傳統工藝新生代競技經過全國各地推薦和網路海選, 共有糖塑、傳統織造技藝、木版年畫、面塑、刺繡、銀器製作、竹編、雕刻(木雕)、盆景製作技藝9大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310名新生代非遺傳承人參加本次活動。

“中華傳統武術集中展示”邀請來自河南塔溝、湖北武當、河北雄縣等國內和成都本地多支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武術展演隊伍, 共同集中展示少林拳、太極拳、鷹爪翻子拳等大氣磅礴、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武術經典節目。

300人齊打“太極拳”, 氣勢恢宏給人以澎湃之感。

精彩看點四:首次集中展示中國“二十四節氣”

“農曆二十四節氣”又稱“二十四節氣”, 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 中國人將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 等份, 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統稱“二十四節氣”,具體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世代傳承,是中國傳統曆法體系及其相關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是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載體。2006 年5 月,“農曆二十四節氣”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6年,中國二十四節氣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代表作名錄。

本屆非遺節首次將“二十四節氣”作為獨立內容,集中展示展演。為了讓觀眾更加直觀感受“二十四節氣”的內容和含義。此外,從6月10日至18日,在非遺博覽園將開展39場關於“二十四節氣”的活態展演,如表現“春節”內容的旱船、舞龍、舞獅表演;表現“清明”的都江堰放水節情景表演;表現“端午”的郫都區老山歌演唱等。

精彩看點五:三大亮點聚焦巴蜀工匠非遺精品展

此次巴蜀工匠非遺精品展有三大亮點值得關注,其一:展品樣式新穎,不落窠臼。此次參展的部分蜀繡精品,顛覆了人們的固有印象,在題材選取、設計風格、針法技藝上皆有大膽的創新與突破,尤其是有機融入了現代繪畫、攝影藝術的景別與空間構圖理念,從神秘空靈的新派山水到濃墨重彩的敦煌壁畫,本次精品展將帶給人們不一樣的“蜀繡”之美。其二:本次展覽消解了傳統藝術與大眾生活的隔閡,將審美與實用巧妙結合,許多兼具藝術性與實用性的展品與現場的活態展示,將令觀眾對非遺有著全新認知與體驗。其三:此次參展的工藝美術大師及代表性傳承人大都致力於技藝的傳承與保護工作,其中有幾位大師將自己的畢生心血傳授給了自己的兒女,母女、父子合作登場也是本次展覽的一大看點。

精彩看點六:首次開啟非遺海外推廣

啟動海外宣傳的同時,國內推廣也在同步進行。在第六屆非遺節舉辦期間,在四川省內市州舉辦第六屆非遺節的國內推廣活動,內容包括非遺節的宣傳推廣、非遺項目展示展演、非遺產品展銷、非遺體驗實踐等。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於2003年頒佈,這是人類歷史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重要里程碑。為配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政府間工作組會議” 在本屆非遺節期間舉行,將以手冊、圖片等形式宣傳《公約》的理念、原則與實踐。2011年6月頒佈實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標誌著非遺保護進入了法制化軌道。本屆非遺節國際非遺博覽園主會場作為中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全國非遺主場活動地,將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在四川省各市州全面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編撰的《非遺知識讀本》的宣傳普及活動。

精彩看點七:中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全國非遺主會場活動

非遺節是今年遺產日的主場活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各相關單位,包括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畫參與高校等,都將組織豐富多彩的非遺宣傳活動。如:上海將在大世界舉辦“百年薪傳承——非遺嘉年華”,河北將聯合北京、天津在廊坊舉辦“第三屆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文化部恭王府將舉辦“非遺服飾秀”,中國昆曲古琴研究會將舉辦“良辰美景——古琴昆曲演出季”,國家圖書館將舉辦“非遺講座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將舉辦“融古鑄今——2017中國國際當代金屬藝術精品展”。

精彩看點八:國際會議發出非遺保護的中國聲音

經過多年積累,非遺節的國際論壇已經成為中國和世界各國在非遺保護方面開展經驗交流的重要平臺。本屆非遺節將在6月10日下午舉行非遺主題論壇《公約的理念、原則與實踐》,論壇分上下半場,上半場是以“《公約》精神與保護實踐”為主題的主旨演講,中外文化官員將發表重要演講。論壇下半場採用平行對話方式,分設“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可持續發展”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倫理原則”兩個議題,國內外專家將圍繞這兩個議題獻智獻計。

6月11日至1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遺公約》全面成果框架政府間工作組會議也將在錦江賓館舉行,中國等82個《公約》締約國和國際組織的代表數百人將參會,會議將發表體現非遺保護中國聲音的成果檔。

精彩看點九:九大分會場個性詮釋非遺魅力

本屆非遺節堅持公益性,將組織來自全國各地的34支傳統表演藝術隊伍,深入全市22個區(市)縣,開展近400場次形式多樣、互動性強的展演活動。在邛崍市、彭州市、都江堰市、金堂縣、大邑縣、新都區、高新區、武侯區、成華區設立9個分會場,組織國內外的表演隊伍進行集中展演。預計將有數百萬成都市民參與各項節會活動,感受非遺魅力。

精彩看點十:打造永不落幕的非遺節

本屆非遺節持續時間長,覆蓋範圍廣,是真正意義上的永不落幕的非遺節。從3月25日的第33屆成都彭州牡丹花會到5月25日的新津第25屆龍舟賽,在本屆非遺節主會場活動開始前,各大分會場活動和配套活動已經轟轟烈烈拉開序幕。

通過長期舉辦各類非遺活動,讓非遺概念深入人心,是中國成都非遺節的辦節目的,也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終要求。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文化的靈魂,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傳統文化精華最集中的體現。通過一系列與人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開展,讓非遺的概念深入人心,從而喚醒了人們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激發起了大家保護文化遺產的熱情。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統稱“二十四節氣”,具體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世代傳承,是中國傳統曆法體系及其相關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是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載體。2006 年5 月,“農曆二十四節氣”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6年,中國二十四節氣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代表作名錄。

本屆非遺節首次將“二十四節氣”作為獨立內容,集中展示展演。為了讓觀眾更加直觀感受“二十四節氣”的內容和含義。此外,從6月10日至18日,在非遺博覽園將開展39場關於“二十四節氣”的活態展演,如表現“春節”內容的旱船、舞龍、舞獅表演;表現“清明”的都江堰放水節情景表演;表現“端午”的郫都區老山歌演唱等。

精彩看點五:三大亮點聚焦巴蜀工匠非遺精品展

此次巴蜀工匠非遺精品展有三大亮點值得關注,其一:展品樣式新穎,不落窠臼。此次參展的部分蜀繡精品,顛覆了人們的固有印象,在題材選取、設計風格、針法技藝上皆有大膽的創新與突破,尤其是有機融入了現代繪畫、攝影藝術的景別與空間構圖理念,從神秘空靈的新派山水到濃墨重彩的敦煌壁畫,本次精品展將帶給人們不一樣的“蜀繡”之美。其二:本次展覽消解了傳統藝術與大眾生活的隔閡,將審美與實用巧妙結合,許多兼具藝術性與實用性的展品與現場的活態展示,將令觀眾對非遺有著全新認知與體驗。其三:此次參展的工藝美術大師及代表性傳承人大都致力於技藝的傳承與保護工作,其中有幾位大師將自己的畢生心血傳授給了自己的兒女,母女、父子合作登場也是本次展覽的一大看點。

精彩看點六:首次開啟非遺海外推廣

啟動海外宣傳的同時,國內推廣也在同步進行。在第六屆非遺節舉辦期間,在四川省內市州舉辦第六屆非遺節的國內推廣活動,內容包括非遺節的宣傳推廣、非遺項目展示展演、非遺產品展銷、非遺體驗實踐等。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於2003年頒佈,這是人類歷史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重要里程碑。為配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政府間工作組會議” 在本屆非遺節期間舉行,將以手冊、圖片等形式宣傳《公約》的理念、原則與實踐。2011年6月頒佈實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標誌著非遺保護進入了法制化軌道。本屆非遺節國際非遺博覽園主會場作為中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全國非遺主場活動地,將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在四川省各市州全面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編撰的《非遺知識讀本》的宣傳普及活動。

精彩看點七:中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全國非遺主會場活動

非遺節是今年遺產日的主場活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各相關單位,包括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畫參與高校等,都將組織豐富多彩的非遺宣傳活動。如:上海將在大世界舉辦“百年薪傳承——非遺嘉年華”,河北將聯合北京、天津在廊坊舉辦“第三屆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文化部恭王府將舉辦“非遺服飾秀”,中國昆曲古琴研究會將舉辦“良辰美景——古琴昆曲演出季”,國家圖書館將舉辦“非遺講座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將舉辦“融古鑄今——2017中國國際當代金屬藝術精品展”。

精彩看點八:國際會議發出非遺保護的中國聲音

經過多年積累,非遺節的國際論壇已經成為中國和世界各國在非遺保護方面開展經驗交流的重要平臺。本屆非遺節將在6月10日下午舉行非遺主題論壇《公約的理念、原則與實踐》,論壇分上下半場,上半場是以“《公約》精神與保護實踐”為主題的主旨演講,中外文化官員將發表重要演講。論壇下半場採用平行對話方式,分設“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可持續發展”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倫理原則”兩個議題,國內外專家將圍繞這兩個議題獻智獻計。

6月11日至1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遺公約》全面成果框架政府間工作組會議也將在錦江賓館舉行,中國等82個《公約》締約國和國際組織的代表數百人將參會,會議將發表體現非遺保護中國聲音的成果檔。

精彩看點九:九大分會場個性詮釋非遺魅力

本屆非遺節堅持公益性,將組織來自全國各地的34支傳統表演藝術隊伍,深入全市22個區(市)縣,開展近400場次形式多樣、互動性強的展演活動。在邛崍市、彭州市、都江堰市、金堂縣、大邑縣、新都區、高新區、武侯區、成華區設立9個分會場,組織國內外的表演隊伍進行集中展演。預計將有數百萬成都市民參與各項節會活動,感受非遺魅力。

精彩看點十:打造永不落幕的非遺節

本屆非遺節持續時間長,覆蓋範圍廣,是真正意義上的永不落幕的非遺節。從3月25日的第33屆成都彭州牡丹花會到5月25日的新津第25屆龍舟賽,在本屆非遺節主會場活動開始前,各大分會場活動和配套活動已經轟轟烈烈拉開序幕。

通過長期舉辦各類非遺活動,讓非遺概念深入人心,是中國成都非遺節的辦節目的,也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終要求。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文化的靈魂,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傳統文化精華最集中的體現。通過一系列與人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開展,讓非遺的概念深入人心,從而喚醒了人們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激發起了大家保護文化遺產的熱情。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