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苗圩:民資在某些領域障礙比外資還大

稱“玻璃門”、“彈簧門”問題一直沒有解決;應逐步削減政府對民資的歧視

3月19日, 工信部部長苗圩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 應給民資、外資創造新的機會。

圖/視覺中國

3月19日,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京舉行。 在回答如何發揮民間投資作用的問題時, 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苗圩稱“在某些領域, 民間投資遇到的障礙比外資還要大。 ”

應改變“以錢生錢”模式

苗圩認為, 民間投資下滑存在四個問題。 第一, 社會大量資本找不到投資的方向;第二, 製造業相對的投資收益率較低;第三, 民間投資仍然面臨很多政策壁壘;第四, 技術改造並非拋棄傳統製造業, 而是在舊產業的基礎上升級改造出新產能。

苗圩稱, 很多銀行資本並沒有投入到實體經濟, 而只在體外迴圈, 以錢生錢, 這種運行模式是很危險的, 這就是泡沫。 如果不改變這種現象,

儘管短期內銀行的效益會非常好, 但是積累起來這就是一個系統性的風險。

對於民間投資遇到的阻力, 苗圩表示, 確實還有很多壁壘, 甚至在某些領域, 民間投資遇到的障礙比外資還要大。 落實的“玻璃門”“彈簧門”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特別是在一些壟斷性的行業, 這方面的問題更加突出。

苗圩認為, “國有企業要實行混合所有制的改革, 改變國有資本一家獨大甚至獨資的狀況, 這就給民間資本、外國資本創造了一個新的機會”。 “在政府管理方面, 也是逐步削減對民間資本投資進入的歧視, 使他們能夠和其他類型的資本一樣受到公平的待遇。 ”

創新政策存落實不到位問題

在談到“中國製造2025”創新問題時, 苗圩表示, 從扶植政策上來看,

鼓勵企業創新的政策在實際的執行中還存在著落實不到位的問題,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門檻高, 製造業企業受惠面偏小, 企業研發的投入加計扣除執行過程中難度較大、程式煩瑣。

從激勵機制上來看, 如何充分地調動創新人才的積極性的制度環境還有待改善;從服務體系來看, 支撐企業開發創新的公共服務平臺數量還不多、能力還不強, 大型科研設備和創新資源開放共用的程度還不夠;從社會環境來看, 產業工人的社會地位和收入都處在較低的水準。 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明顯地弱化。

德國龐巴迪公司執行董事長皮埃爾·布多昂在演講時也表示, “中國製造2025”需要提高整個製造企業和整個行業的效率和生產率,

升級的一個途徑就是加強與跨國公司的合作。 “中國製造2025”能否成功將取決於製造企業有沒有決心來改變現狀。

■ 資料

去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2%

儘管苗圩談及了民資曾遇到比外資還大的“障礙”, 但從資料上看, 民資的投資資料還是遠遠高於外資。

從商務部外資司資料來看, 2016年1-12月, 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7900家, 同比增長5%;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132.2億元人民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