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南京城市色彩規劃出爐 “梧桐暖灰”成主色調

由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完成的南京城市色彩規劃近日出爐, 將秋葉落盡後的梧桐樹幹顏色——暖灰色取名為“梧桐素彩”, 並將之定位為南京城市主色調, 期望“梧桐暖灰”成為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色彩印象”。

航拍取樣提取城市主色調

10多年前, 南京出臺國內首部色彩規劃——仙林色彩控制導則, 規劃師、清華大學教授張傑徒步踏遍了仙林的山山水水。 所幸那時仙林城區範圍並不大, 登高瞭望加上街區觀摩, 足以“領略”仙林的色彩風貌。

10多年後, 南京城市色彩規劃研究範圍放大到一主城三副城, 要提煉、概括面積200多平方公里建成區色彩,

調研手段“升級換代”——規劃師們用上了“小飛機”, 在全城選取37個採樣點航拍。 被選中的採樣點, 既有紫金山、牛首山這些山水地塊周邊, 夫子廟、總統府、老城南等歷史片區, 也有新街口、河西CBD商業區和仙林、江寧、浦口三個大學城。 將航拍照片拼貼在城區地圖上, 提取色彩覆蓋馬賽克, 便有了驚喜的發現:一抹溫馨素雅的暖灰色從斑駁的主城色塊上浮現出來。

“高明度層次分明的暖灰色, 體現了簡潔典雅的城市特質, 契合城市地理環境、歷史文脈。 ”南京市規劃局詳規處處長蘇玲說, 色彩是城市長期積累的結果, 城市氣質的外在流露。 南京新城和山水邊建築大多呈現青、灰、白三色, CBD和商業區為簡潔的冷灰色,

歷史片區、城南民居跳出暖紅的“朱牆”和青灰的“黛瓦”, 雜糅在一起, 讓城市呈現豐富多元又大體相近的“梧桐素彩”。

分區控制保持色彩“多樣有序”

“色彩是城市的建築語言, 體現文化和自信。 ”南京市規劃局負責人說, 南京以暖灰色作為城市主色調, 並不排斥其他相近色系混合, 這樣既能彰顯城市色彩特色, 又可形成整體和諧、多樣有序的色彩印象。

南京色彩引導在空間上結合片區特點實施“分區控制”, 在協調性中展現豐富性。 在紫金山、長江、秦淮河等自然山水周邊, 建築要與山、水、林相互掩映, 以明度高的暖灰色系和冷灰色系為主, 像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在老城南等歷史文化街區, 建築色彩可以從淺灰過渡到暖紅、青黑,

體現歷史城區文化底蘊和“煙火氣”;在河西、江北等現代風貌展現區, 建築以暖色系和高明度、低彩度的冷色系“打底”, 展現城市的現代、開放和自信。

不同的建築高度、體量, 建築所在區位的敏感度, 都是色彩管控的重要考量因素。 敏感區塊如紫金山、老山、青龍山等山體走廊, 長江、外秦淮、玄武湖等濱水景觀帶周邊600米以內, 明城牆150米以內, 實現最嚴格的色彩控制。 高層建築、大體量建築視覺衝擊大, 色彩控制等級也高。 規劃還對建築的主調色、輔調色、點綴色進行“主次劃分”:主調色占建築75%以上, 嚴格控制;輔調色占建築25%, 一般控制;點綴色占5%, 不加控制, 以展現活躍度、多樣性。

整體和諧拒絕“嘩眾取寵”

色彩引導, 是城市更高層次的追求。

蘇玲說, 南京詳規從市政綠化、生活配套、建築高度演進到色彩控制, 是城市精緻建設的需要, 標誌著城市和市民已不滿足於吃喝住行等基本需求, 追求城市觀感、協調性、愉悅度等精神體驗。 相比高度、容積率等剛性指標, 色彩引導彈性較大, 是較難控制的規劃元素, 對此南京既有經驗, 也有遺憾。

南京棲霞區規劃分局局長于建勳介紹說, 仙林色彩引導規劃推行10年來, 一直把“推薦色”和“禁用色”作為規劃要點, 雖然時有交鋒和較量, 但建設單位總體上還是“尊重”了規劃意見。 比如, 南大仙林校區規劃, 為了體現“百年名校”風采, 原本報建偏冷的深灰色, 後經規劃部門反復商榷, 最終定為淺灰色, 並栽種高大植被弱化衝突,

如今校區觀感很協調。

規劃的堅持和建設單位的認同, 奠定仙林“青灰白”的底色, 成為這座宜居副城的一張名片。 在南京老城南, 肯德基、如家等商家店面也一改其標準配色, “順從”街區統一規劃色青灰色。 但在新街口和城市中軸線中山路上, 明黃的全民健身中心、紅色的地鐵大廈, 在淺灰為主色調的建築群中顯得十分扎眼。 規劃專家認為, 城市色彩引導中, 建設單位和城市整體利益其實是一致的, 單個建築色彩的 “爭奇鬥豔”, 不但損害自身形象, 也降低城市美感、地區品位。 城市規劃要遏制單個建築“嘩眾取寵”的衝動, 服從於城市色彩引導大局, 維護整體和諧的色彩風貌。 (顧巍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