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商、周共祖的“帝嚳”並不存在

按《史記》記載, 帝顓頊之後, 其侄帝嚳繼位。 在司馬遷為帝嚳所作的紀中, 也只簡單地將《五帝德》中的頌揚之辭抄來, 也是沒有任何事蹟。 不過, 他的四個兒子卻全都做了“天子”:少子摯繼承帝嚳;三子堯代替了摯的位置登上天子位;次子契的後代湯攻滅夏朝建立商朝;長子棄的後人又伐滅商朝建立周朝。 《禮記》言“商人禘嚳而郊冥”、“周人禘嚳而郊稷”, 商族和周族於是成了兄弟。

然而, 當我們翻閱先秦古籍時, 卻發現:《詩》、《書》不言嚳;《春秋》、《左傳》不言嚳;為黃帝紀世系的古本《竹書紀年》沒有記載嚳;就連喜歡講古帝的莊子也不言嚳。

儒、墨兩家最善於借古諷今, 墨子與孔子都稱頌堯舜而不及嚳。 現在能見到的最早言嚳的, 是《天問》中的一句“簡狄在台嚳何宣?”大家知道, 這本是一首致問之詩, 作者提出這樣的問題, 一方面說明當時簡狄生商的故事已經與帝嚳發生了聯繫, 二是作者對簡狄與帝嚳的關係深表懷疑。 帝嚳在《山海經》中凡三見, 其二講其所葬, 另有一處講“帝嚳台”, 但卻排在“帝堯台”之後、“帝丹朱台”之前。

近代史家多有對帝嚳身份感興趣者, 研究的結果主要形成三種觀點:① 嚳為周族祖神, 根據即“周人禘嚳”的記載。 ② 嚳為商族祖神帝俊的訛傳, 依據陽嚳與商族關係以及帝嚳出生時自言其名“曰夋”的傳說。 ③ 綜合前兩種觀點, 認為嚳為帝俊化身,

為周族引為祖神。 這三種觀點都有一定道理, 也都全都缺乏直接證據的支持。 無論上述哪種觀點, 在一個點上都是一致的:帝嚳並非現實中的人物。

《詩經》是先秦典籍中最可信的, 其中《商頌》部分詩文表明, 商族的女性始祖為有娀氏, 男性始祖為卨;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 被奉為高祖的, 其名似一個蹲踞的動物, 緊接其後的就是卨, 進一步證明《詩經》的可信。 《周頌》部分詩文表明, 周族的女性始祖為姜嫄, 男性始祖為後稷, 沒有帝嚳的任何記載。 《國語》中也有一段與《禮記》類似的話, 但它的記載卻說“商人禘舜”、“周人禘嚳”。 我的推測, 由近代一些大家考證得出的帝嚳即帝俊訛傳的推斷似相當合理, 帝俊即商族的祖神, 也是商人的上帝。

周克商後, 為了說明自己政權的合法性, 創造性地提出一個“天”的觀念, 宣佈自己“受命于天”, 周王即“上天之元子”故稱“天子”, 這對於鞏固政權和團結商族都是有利的。 到了春秋時代, 周王室的權威不再, 周族後裔開始接受“禘”的祭法, 並將傳說中從帝俊分化出來的帝嚳引為周族的祖神。

古籍中往往將帝嚳與高辛氏並稱, 而高辛氏卻是見於《左傳》記載的。 高辛氏故地在今河南商丘, 而商丘是商族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在考古學上也屬於先商文化覆蓋的區域內。 因此, 我們可以認為高辛氏是曾經存在的一個古族, 它與商族同源, 同為帝舜的後代(按:帝俊即帝舜, 這個問題在後面還會談到)。 高辛氏的年代, 約在夏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