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財富大直播:A股6月將迎大事件,哪些公司價值凸顯?

北京時間6月21日, 明晟公司將宣佈是否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MSCI, 多家外資行紛紛發聲, 主流聲音較為樂觀, 認為今年納入的可能性較去年有所提高。

這已經是A股自2013年以來第四次衝擊MSCI國際指數。 今年3月, MSCI在其官網上公佈了將A股市場納入全球新興市場指數的新提案, 並啟動新一輪的市場徵詢。

這份新方案的最大變化是, 建議只納入可以通過滬股通和深股通買賣的大盤股, 剔除了兩地聯合上市的公司中對應H股已是MSCI中國指數成分股的A股, 以及停牌超過50天的股票, 新方案將可能被納入指數的A股數量從逾400只減少到了169只,

據市場測算, 若A股在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占到0.5%, 也就有約120億美元資金流入中國股市。

高盛分析師劉勁津認為

MSCI在今年決定納入A股的概率為60%, “如果A股和中國債券被納入國際指數, 料將在未來5年分別給股票和債券市場帶來2100億美元和25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

劉勁津進一步測算, 5年後中國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或達34%, 占其全球指數的權重達4%;而到2021年, 中國債券可能分別占到新興市場/全球債券基準指數的10%和6%。

瑞銀財富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發表最新中國離岸股票報告認為, 滬、深港股通機制改善了投資境內市場的限制, 使得此次中國A股被納入MSCI國際指數的機會高於以往, 但這也並非大局已定。

摩根大通

6月6日, 摩根大通銀行董事總經理、亞太地區副主席李晶在摩根大通第十三屆全球中國峰會媒體見面會上表示, 中國A股在今年被納入MSCI指數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大。 如果A股成功被納入MSCI指數, 中國股市短期內將會受到投資者對增量外部資金的進入預期而展開新一輪攻勢。

此外, 還有多家外資機構公開表示支持A股納入MSCI。 貝萊德在一份聲明中稱, 對於將中國A股納入全球指數持“支持”態度, 佛蘭克林鄧普頓也表示支持。 霸菱資產認為A股被納入的幾率比去年大增, 渣打則認為被納入的幾率高於“闖關失敗”。

不過, MSCI首席執行官近期在接受海外媒體採訪時表示, “MSCI認為納入中國A股方面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並“注意到MSCI與中國溝通的時間所剩不多”。

嗅覺靈敏的資金已經做好了押注中國的準備。 路博邁集團計畫於年底前在中國成立一隻私募基金, 而一周之前, 美國資產管理公司Vanguard在上海成立了一家外商獨資企業。

廣發證券分析師沐華認為

國外投資者偏愛各行業領頭羊, 帶來增量資金預期, 但考慮到總體規模有限, 影響也相對有限, 而且當前在金融去杠杆深化、利率上行、監管加強的背景下, 市場短期風險偏好難有大幅提升。 但MSCI預期以及海外長線資金的引入, 對A股市場具有積極影響, 對於納入MSCI帶來的增量資金催化, 持相對樂觀的態度。

中信建投的研究報告指出

A股納入MSCI指數將進一步增強機構投資者的絕對收益性質和低風險偏好屬性,

助力市場風格由公募和散戶主導的風格向“絕對收益特徵”切換。

該報告表示, A股納入MSCI依舊利好價值藍籌板塊, 包括大金融、大消費以及傳媒、電腦等領域的科技龍頭。 在週期下行、利率進入上升通道、監管加強的背景下, 價值回歸與抱團取暖依然是A股的趨勢。 配置上, 繼續堅定大消費主線, 儘管市場對追高有所顧慮, 但消費龍頭的確定性溢價和防禦性依然有相對優勢。 另一方面, 前期諸如傳媒等新興消費成長板塊, 估值已經接近歷史低位, 其出色的成長性或將引發市場對“價值”的再定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