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國內首個“乘用車備胎應用趨勢報告”發佈

1940年Walter和Tom Davies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條汽車用備胎, 時至今日, 備胎一直作為汽車的標配, 出現在配置清單中。 在車輛臨時爆胎的情況下發揮重要的作用, 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行車安全。 但其使用的情況較少, 且存在增加車輛自重、增加維護成本等問題。 隨著汽車技術的發展和革新, 如防爆輪胎、輪胎快速修補液等新型輪胎技術的出現, 有效解決車輛的臨時爆胎問題, 逐漸成為備胎的替代產品。

近日, 中國汽車材料網旗下汽車輕量化線上研究團隊針對汽車備胎的配置和使用情況, 對過去15年汽車市場的備胎技術進行調研和分析,

並發佈了國內首個《乘用車備胎應用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指出, 全尺寸備胎正逐步被替代, 無備胎已成趨勢。 (報告原文:http://www.autolightweight.com/article-237714-1.html)

無備胎已成趨勢

《報告》指出, 近15年上市的乘用車中, 備胎綜合配置率為88.70%, 全尺寸備胎的配置率為45.78%, 無備胎的比例占到11%。

隨著防爆輪胎和快速補胎液等輪胎新技術的開發, 汽車備胎的應用由全尺寸備胎向非全尺寸備胎和無備胎趨勢發展。 全尺寸備胎的應用比例呈遞減趨勢, 2004年的比例在83%左右, 到2016年, 其應用率僅為26.0%。 而2013年以來, 汽車無備胎的配置率有增加趨勢, 2016年汽車無備胎配置率為15.47%。

無備胎替代方案受到新能源汽車青睞

隨著汽車輕量化和節能環保要求的提高, 新能源汽車發展越來越迅速。 相較于傳統燃油車, 混合動力和純動力車更傾向於選擇無備胎或非全尺寸備胎。 《報告》顯示傳統燃油車的備胎配置率還維持在較高水準, 且全尺寸備胎的配置率達到了45.08%;混合動力車的備胎配置率比燃油車稍低, 但也達到了62.33%。 主要是因為其中一部分的車型是由傳統燃油車進行動力系統改良的, 維持了原來的全尺寸備胎的配置;純動力車無備胎的比例達到49.21%, 快速補胎等新技術收到純動力車的青睞。

有效減重, 利於實現輕量化

目前各大汽車廠商配備的補胎液工具組的重量通常為5-6磅(約2.2-2.7公斤), 臨時備胎的重量則為30磅(約13公斤)或更重, 全尺寸備胎加上其工具箱重達50磅(約23公斤)或更多, 也就是說使用補胎液工具組能夠比備胎減少40-50磅(約18-23公斤)。

全尺寸備胎加上工具箱, 其整體重量較大, 這無疑與現今汽車輕量化發展相悖。

而且這個重量是一般女性駕駛者無法承受的, 因此, 可以說對大部分女性駕駛者來說, 全尺寸備胎的存在非常雞肋。 相比之下, 品質較輕的補胎液則更具實用價值。

新型快速補胎工具備受歡迎

隨著汽車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 新技術必將替代傳統技術為汽車行業進步作出貢獻。 傳統汽車備胎存在品質重、使用率低、使用不方便、維護成本高等問題。 新型防爆輪胎、快速補胎工具等輪胎新技術逐漸受到歡迎, 汽車無備胎化已成趨勢。 相信在輕量化和節能環保的雙重利益下, 汽車無備胎化將是汽車備胎市場發展的明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