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200多年的古宅危在旦夕 據傳慈禧曾題匾“豫尚老民”

圖片由楊正華提供

中原網訊

據說“豫尚老民”牌匾是慈禧題寫

金鑫, 從事金融工作, 卻心系中原古民居的保護, 2012年開始帶領古民居保護志願者義務調查鄭州範圍內的古民居現狀,

搜集了大量資料。 他們走訪發現的不少破損嚴重的古建築、舊民宅, 得到媒體與政府的關注, 最終得以保存。

康志偉所說的康寨村位於黃河南岸的滎陽高村鄉, 與聞名遐邇的油坊村秦家大院比鄰。 據他介紹, 過去祖上留下的老宅有三進院, 現在僅剩下一個四合院, 主屋和東西廂房, 東廂房外面的一面牆已經倒塌, 漏了個大洞。 “看著快塌了, 我們曾經修過一次, 在裡面用紅磚頂了一下, 但還是塌了。 ”

他打開門, 引領大家走進院子裡, 門很窄, 門的後面有兩道絆門鎖, 用於防盜。 院子裡空間很狹小, 東西廂房之間搭個門板就能跨越, 可見古人非常節約土地。

門窗、門罩非常簡單,

沒有磚雕等紋飾, 脊樑上有大清乾隆二十八年三年十九日立題字的文字記載, 康志偉說這個建築是1763年建造, 距今已經有254年。 以前大門上還掛著牌匾, 上書“豫尚老民”, 是慈禧親筆題寫的, 小時候他都見過, 後來前院分給人家了, 那家人翻蓋新房將老宅拆除, 牌匾也給賣了。

房主應與康百萬莊園的康氏有關係

據瞭解, 康寨村除了康志偉家的老宅外, 還有另外三處老宅, 年代和這座差不多, 只有一處晚些, 是民國建的。 當時此處地處黃河南岸, 物阜民豐, 所以明清時代, 附近居民富足者不少, 相繼建成了具有當時代表性的民宅。

金鑫根據康志偉說的慈禧為他們家題寫的“豫尚老民”推斷, 他們應與鞏義康百萬莊園的康氏有一定的關係, 康寨村的康氏可能比那邊還早些。 這個推斷康志偉也認同, 說他們村與鞏義康百萬康姓續過家譜, 輩分比他們長。

金鑫說,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 慈禧太后逃難西安, 回鑾北京時, 路過康店, 康家出錢監工修造黑石關, 縣城、官殿行宮和“龍窯”,

花費了100多萬兩銀子, 又向清廷捐贈白銀100萬兩, 慈禧說不知此地還有一個康百萬富翁。 康寨村的“豫尚老民”牌匾應該是這個時期接駕題寫的。

保護古宅期待大家參與

金鑫非常焦慮地表示:從歷史文化的角度、從古建築保護的方面、從豫商發展歷史的見證等,

我們的社會有義務有責任把這座即將倒塌的百年老宅進行修繕和保護。 如果單單依靠康家自己的力量估計很難完成, 由此呼籲大家都來關注、都來出一分力量, 共同把康家老宅這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下來, 既可以作為活的歷史博物館, 也可以作為康氏宗祠來使用, 更可以作為精品民宿讓遊客居住, 同時也讓我們的後人能夠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果單位或個人有保護意向, 請電話與他聯繫:18537179988。

文物專家:老宅亟待保護

3月19日下午, 鄭報融媒記者聯繫到鄭州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普查科的專家汪松枝, 向他介紹了“康家老宅”的情況。 汪松枝說, 他沒有聽說過這個老宅, 但根據已知的情況, 這個老宅歷經200多年, 肯定是有歷史價值的。而且他知道在鄭州周邊,這樣有故事的老宅還是不少的,確實亟待保護。現在一方面呼籲政府關注和保護,另一方面,康家後人也可以嘗試與有能力的企業或個人合作,進行保護和開發。

肯定是有歷史價值的。而且他知道在鄭州周邊,這樣有故事的老宅還是不少的,確實亟待保護。現在一方面呼籲政府關注和保護,另一方面,康家後人也可以嘗試與有能力的企業或個人合作,進行保護和開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